岳阳楼记里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俩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5

加解释... 加解释 展开
 我来答
韩琴1009
高粉答主

2019-02-27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5万
展开全部

迁客骚人的情是:以个人的得失而悲乐,以天气之变而悲乐;立足于个人的荣辱得失。文中原句为: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意思是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意思是(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而“古仁人”的情是: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情怀,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该文的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本文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心忧国事;虽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舞13m
2013-05-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92
展开全部
迁客骚人的情是: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写这两种人的目的是:通过这两种人的对比,突出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的政治抱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手机用户93682
2013-05-14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6万
展开全部
作者借用虚拟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与上文的迁客骚人对照,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是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深刻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