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开发区的具体位置在哪 有什么企业?
1个回答
2013-05-09
展开全部
一、开发区基本情况
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东营市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载体,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战略的三大功能片之一。开发区管委会连续4年被省政府授予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7年被东营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被授予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通过了ISO14001、ISO9001和OHSMS18001体系认证,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考核中名列第四位。
开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身发展条件,使其具备了“五大比较优势”:一是良好的城市区位。开发区位于东营市的中心城区,两者已完全融为一体,建设目标是现代化新城区。开发区距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分别为5个小时、3个小时、2个小时和1.5个小时的路程;距东营港、东营飞机场分别为1个小时和15分钟的路程;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黄东大铁路和环渤海高速公路均穿过开发区,位于开发区内的广利港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即将开工建设。二是优越的发展定位。山东省政府为应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确定在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阵地在东营市。东营市委、市政府编制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把东营经济开发区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三大功能片之一,重点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提升。三是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面临国家地根紧缩的形势,大多数开发区的发展都受到土地问题的困扰,有的开发区是空间不足、拓展无望,有的开发区虽然有足够的空间,但土地多属集体土地或耕地,开发成本太高或无法开发,从而严重影响项目的落地。而东营经济开发区管辖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外延空间很足,且土地多为国有未利用土地或荒碱地,开发利用非常便利。近期,东营市委、市政府为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需要,拟将东营经济开发区的管辖区进一步向东延伸。四是强大的支撑体系。东营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东营市还有油地校合作的良好基础,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石油行业最高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均座落在东营市,且均有着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优势,为开发区加快发展构建起了强大的外部支撑体系。五是坚实的发展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区内形成了方圆、高原、大海、华泰化工、科英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还有美国杜邦钛白粉项目、德国恩德风力设备项目、方圆第三工业园项目、高原第三工业园项目、胜鑫防腐工程项目等一批大高外项目将要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以这些项目为龙头,石油设备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化工与盐化工、纺织服装四大产业初具规模,为开发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34.4亿元,增长127.5%;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5亿元,增长12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增长30.3%;实现税收收入3.92亿元,增长46.4%;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7.13亿元,增长37%;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1.93亿元,增长39%;完成进出口总额4.2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22亿美元。东营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亮点,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示范、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重点开展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大高外项目,统筹中小项目,招商引资不断实现新突破。按照“重外而不轻内、抓大而不放小”的原则,深入开展专业招商,进区项目数量与质量全面提升。成功引进了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杜邦钛白粉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方圆氧气底吹造锍捕金新工艺项目、投资超过3亿元的高原第三工业园项目、投资1300万美元的德国恩德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等一批大高外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批准进区加工制造业项目430个,项目总投资305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0个,外商投资项目57个。一是抓专业招商。依托专业招商机构东凯投资促进公司,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招商人才,努力提高专业招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广泛搜集项目信息和投资信息,探索出了专业招商的成功路子,有效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效率,降低了招商引资成本。二是抓招商载体建设。组织召开了欧盟—中国(东营)企业合作项目洽谈会,来自欧盟11个国家65家企业的80余位客商及国内240家企业的客商参会,共签订合作协议36项,签约金额3.53亿美元,对欧招商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区内滨海工业园的配套建设,发挥已入驻的杜邦钛白粉项目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面向国内外引进了一批大、高、外项目,努力打造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是抓以商招商。积极引导区内企业搞好发展战略策划,找准发展定位,围绕主业新上项目或进行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2006年,区内方圆公司、高原公司均建设了第三工业园,大海集团新上1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热电联产项目,华泰化工集团新上杜邦配套项目,发展潜力巨大。四是抓中小项目招商。规划建设了6个中小项目区,并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了东凯工业园,集中摆放中小项目,努力形成集聚效应。五是抓面向胜利油田的招商。依托胜利油田的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优势,加快油田工业园建设,吸引油田改制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建设项目。目前,已引进油田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46亿元,2007年可全部布满项目。
(二)突出二产,繁荣三产,经济运行势头良好。按照“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服务业兴区”的发展思路,努力提高经济整体实力。一是加快膨胀骨干企业。制定了鼓励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扶持性政策,对重点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90 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其中方圆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高原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天信纺织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元,华泰化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发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和种子基金的作用,支持区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万平方米的孵化大厦投入使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27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5亿元,同比增长141.6 %,占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3 %。2006年,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高原公司的“山东省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坚持实施“名牌战略”。在2005年区内名牌产品申报工作取得突破的基础上,2006年进一步加大了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申报力度,全年新增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1个。四是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到国际上找资源、抢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区内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6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44家,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五是积极繁荣现代服务业。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东四路以西的工业用地逐步实施“退二进三”,吸引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中介等项目入区。目前,区内商贸流通类企业达到500余家,个体工商户1600余户,市商业银行、安邦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等20多家金融、保险机构已经或即将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既壮大了财源,又提升了服务功能。
(三)创新理念,丰富内涵,服务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封闭式管理”、“个性化”服务、“零收费”服务,以及“零距离接触、零收费管理、零投诉服务、零障碍发展”的“四零”服务理念,服务环境建设呈现出了五个特点:一是管理规范。未经开发区管委会同意,任何部门不能到区内企业开展检查、验收、评比等活动,有效杜绝了“三乱”现象的发生。二是政策优惠。在企业融资、出口创汇、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区内实行“零收费”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免缴或由管委会代缴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审批高效。建设了现代化的“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由浪潮集团量身定作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行政审批系统,具有“网上审批”、“一条龙”审批等特点,审批服务便捷高效。开展项目全程代办,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对于投资数额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直接进入“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四是服务到位。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打造出了“项目洽谈、项目审批、建设管理、投产后服务”四个平台,构筑起了大服务格局。成立了区内企业家俱乐部,每周五召开企业家早餐会,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管委会之间、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实施了以“十大工程”、“十大项目”、“十件实事”为内容的“三个十”工程,集中解决困扰企业职工和居民的实际问题。五是查处有力。对于侵犯投资者权益的人和事,一经投诉,严肃查处。
(四)超前规划,强力投资,配套环境不断完善。一是高起点规划。完成了开发区总体规划、中心商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滨海工业园总体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等各类规划,目前正在组织报批。委托中山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开发区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规和商业服务区修建性详规,为区内服务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二是高标准建设。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多方融通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7亿元,区内通车里程达到145公里,供暖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市政设施齐全,先期的40平方公里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条件。三是高效益经营。重点做了“三篇文章”:一是做好资产经营管理文章。成立了高创投资有限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即将成立,将区内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资产全部划入公司名下,提高了融资能力。二是做好土地经营管理文章。对于工业用地,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从严控制土地;对于商住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努力实现其最大效益。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组建了土地评估公司库,确保土地评估价值的客观性。三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文章。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吸引海南龙湾港集团为滨海工业园吹填造陆,并负责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滨海工业园近8亿元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实现了政府零投入。开发区地方铁路项目已与中铁四局签署协议,拟由对方投资建设和经营。ⅴ
(五)完善机构,优化队伍,机关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办事机构不断完善。开发区管委会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了精简完善的服务管理机构。目前,管委会共有内设和派出机构23个,可以行使各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二是创业团队不断壮大。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方式,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管委会职工中35岁以下人员占60%以上,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80%以上,正式在编人员不足40%,形成了一支管理高效的团队组织,可以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服务。三是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人才派遣制,严格实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形成了公平、公正、灵活的用人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机关效能不断提高。认真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推行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机关效能规范高效。
(六)强化城区意识,坚持和谐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开发区率先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通过区域环境评价,全区绿化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居民小区3个,在建2个,商贸娱乐设施齐全。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加大环保监察和城区监管力度,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开发区党工委组织开展了机关和企业两个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和群众满意率都达到了100%。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建立了非公制企业党组织18个。深入实施“信用开发区”建设,营造出了诚实、守信的法制环境。坚持开展“平安开发区”建设,深化“打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严打整治”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确保了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组织建设,积极做好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增强了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维护了职工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开发区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敢于应对挑战,善于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团结拼搏,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
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东营市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载体,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战略的三大功能片之一。开发区管委会连续4年被省政府授予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7年被东营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被授予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通过了ISO14001、ISO9001和OHSMS18001体系认证,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考核中名列第四位。
开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身发展条件,使其具备了“五大比较优势”:一是良好的城市区位。开发区位于东营市的中心城区,两者已完全融为一体,建设目标是现代化新城区。开发区距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分别为5个小时、3个小时、2个小时和1.5个小时的路程;距东营港、东营飞机场分别为1个小时和15分钟的路程;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黄东大铁路和环渤海高速公路均穿过开发区,位于开发区内的广利港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即将开工建设。二是优越的发展定位。山东省政府为应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确定在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阵地在东营市。东营市委、市政府编制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把东营经济开发区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三大功能片之一,重点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提升。三是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面临国家地根紧缩的形势,大多数开发区的发展都受到土地问题的困扰,有的开发区是空间不足、拓展无望,有的开发区虽然有足够的空间,但土地多属集体土地或耕地,开发成本太高或无法开发,从而严重影响项目的落地。而东营经济开发区管辖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外延空间很足,且土地多为国有未利用土地或荒碱地,开发利用非常便利。近期,东营市委、市政府为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需要,拟将东营经济开发区的管辖区进一步向东延伸。四是强大的支撑体系。东营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东营市还有油地校合作的良好基础,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石油行业最高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均座落在东营市,且均有着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优势,为开发区加快发展构建起了强大的外部支撑体系。五是坚实的发展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区内形成了方圆、高原、大海、华泰化工、科英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还有美国杜邦钛白粉项目、德国恩德风力设备项目、方圆第三工业园项目、高原第三工业园项目、胜鑫防腐工程项目等一批大高外项目将要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以这些项目为龙头,石油设备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化工与盐化工、纺织服装四大产业初具规模,为开发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34.4亿元,增长127.5%;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5亿元,增长12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增长30.3%;实现税收收入3.92亿元,增长46.4%;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7.13亿元,增长37%;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1.93亿元,增长39%;完成进出口总额4.2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22亿美元。东营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亮点,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示范、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重点开展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大高外项目,统筹中小项目,招商引资不断实现新突破。按照“重外而不轻内、抓大而不放小”的原则,深入开展专业招商,进区项目数量与质量全面提升。成功引进了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杜邦钛白粉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方圆氧气底吹造锍捕金新工艺项目、投资超过3亿元的高原第三工业园项目、投资1300万美元的德国恩德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等一批大高外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批准进区加工制造业项目430个,项目总投资305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0个,外商投资项目57个。一是抓专业招商。依托专业招商机构东凯投资促进公司,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招商人才,努力提高专业招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广泛搜集项目信息和投资信息,探索出了专业招商的成功路子,有效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效率,降低了招商引资成本。二是抓招商载体建设。组织召开了欧盟—中国(东营)企业合作项目洽谈会,来自欧盟11个国家65家企业的80余位客商及国内240家企业的客商参会,共签订合作协议36项,签约金额3.53亿美元,对欧招商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区内滨海工业园的配套建设,发挥已入驻的杜邦钛白粉项目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面向国内外引进了一批大、高、外项目,努力打造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是抓以商招商。积极引导区内企业搞好发展战略策划,找准发展定位,围绕主业新上项目或进行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2006年,区内方圆公司、高原公司均建设了第三工业园,大海集团新上1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热电联产项目,华泰化工集团新上杜邦配套项目,发展潜力巨大。四是抓中小项目招商。规划建设了6个中小项目区,并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了东凯工业园,集中摆放中小项目,努力形成集聚效应。五是抓面向胜利油田的招商。依托胜利油田的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优势,加快油田工业园建设,吸引油田改制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建设项目。目前,已引进油田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46亿元,2007年可全部布满项目。
(二)突出二产,繁荣三产,经济运行势头良好。按照“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服务业兴区”的发展思路,努力提高经济整体实力。一是加快膨胀骨干企业。制定了鼓励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扶持性政策,对重点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90 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其中方圆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高原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天信纺织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5.9亿元,华泰化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发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和种子基金的作用,支持区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万平方米的孵化大厦投入使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27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5亿元,同比增长141.6 %,占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3 %。2006年,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高原公司的“山东省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三是坚持实施“名牌战略”。在2005年区内名牌产品申报工作取得突破的基础上,2006年进一步加大了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申报力度,全年新增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1个。四是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到国际上找资源、抢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区内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6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44家,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五是积极繁荣现代服务业。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东四路以西的工业用地逐步实施“退二进三”,吸引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中介等项目入区。目前,区内商贸流通类企业达到500余家,个体工商户1600余户,市商业银行、安邦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等20多家金融、保险机构已经或即将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既壮大了财源,又提升了服务功能。
(三)创新理念,丰富内涵,服务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封闭式管理”、“个性化”服务、“零收费”服务,以及“零距离接触、零收费管理、零投诉服务、零障碍发展”的“四零”服务理念,服务环境建设呈现出了五个特点:一是管理规范。未经开发区管委会同意,任何部门不能到区内企业开展检查、验收、评比等活动,有效杜绝了“三乱”现象的发生。二是政策优惠。在企业融资、出口创汇、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区内实行“零收费”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免缴或由管委会代缴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审批高效。建设了现代化的“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由浪潮集团量身定作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行政审批系统,具有“网上审批”、“一条龙”审批等特点,审批服务便捷高效。开展项目全程代办,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对于投资数额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直接进入“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四是服务到位。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打造出了“项目洽谈、项目审批、建设管理、投产后服务”四个平台,构筑起了大服务格局。成立了区内企业家俱乐部,每周五召开企业家早餐会,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管委会之间、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实施了以“十大工程”、“十大项目”、“十件实事”为内容的“三个十”工程,集中解决困扰企业职工和居民的实际问题。五是查处有力。对于侵犯投资者权益的人和事,一经投诉,严肃查处。
(四)超前规划,强力投资,配套环境不断完善。一是高起点规划。完成了开发区总体规划、中心商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滨海工业园总体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等各类规划,目前正在组织报批。委托中山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开发区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规和商业服务区修建性详规,为区内服务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二是高标准建设。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多方融通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7亿元,区内通车里程达到145公里,供暖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市政设施齐全,先期的40平方公里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条件。三是高效益经营。重点做了“三篇文章”:一是做好资产经营管理文章。成立了高创投资有限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即将成立,将区内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资产全部划入公司名下,提高了融资能力。二是做好土地经营管理文章。对于工业用地,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从严控制土地;对于商住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努力实现其最大效益。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组建了土地评估公司库,确保土地评估价值的客观性。三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文章。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吸引海南龙湾港集团为滨海工业园吹填造陆,并负责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滨海工业园近8亿元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实现了政府零投入。开发区地方铁路项目已与中铁四局签署协议,拟由对方投资建设和经营。ⅴ
(五)完善机构,优化队伍,机关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办事机构不断完善。开发区管委会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立了精简完善的服务管理机构。目前,管委会共有内设和派出机构23个,可以行使各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二是创业团队不断壮大。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方式,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管委会职工中35岁以下人员占60%以上,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80%以上,正式在编人员不足40%,形成了一支管理高效的团队组织,可以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服务。三是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政府雇员制、人才派遣制,严格实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形成了公平、公正、灵活的用人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机关效能不断提高。认真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推行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机关效能规范高效。
(六)强化城区意识,坚持和谐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开发区率先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通过区域环境评价,全区绿化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居民小区3个,在建2个,商贸娱乐设施齐全。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加大环保监察和城区监管力度,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开发区党工委组织开展了机关和企业两个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和群众满意率都达到了100%。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建立了非公制企业党组织18个。深入实施“信用开发区”建设,营造出了诚实、守信的法制环境。坚持开展“平安开发区”建设,深化“打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严打整治”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确保了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组织建设,积极做好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增强了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维护了职工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开发区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敢于应对挑战,善于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团结拼搏,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