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古之一,较早的古代,《易·系辞》、《礼记·礼运》中称伏羲时代为上古,亦有称上古为夏以前的时代。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三皇五帝时期】
包括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炎帝击石生火,神农试百草,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戈,黄帝战蚩尤(涿鹿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来自《淮南子》,)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龙伯钓鳖,哪咤闹海,八仙过海,百鸟朝凤,天狗食日,
牛郎织女(不确定),宝莲灯(不确定)。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
在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帝传为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串,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黄帝统帅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之后,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相传尧的末年,洪水泛滥,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时间而一事无成,而被尧处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继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导的方法,广修沟渠,终于根治了水患,从此成了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称为『大禹』。
黄帝,女娲,神农,唐尧、虞舜、夏禹政治:
传说伏羲氏时官都以龙为名,称青龙、赤龙、白龙、黑龙、黄龙。后来的神农氏以火名其官,黄帝以云名其官。这些情况说明,一直到黄帝时,其政权组织都极为简陋,实际上是部落头领议事会。传说,帝颛顼时设五行之官,以及负责祭天的南正之官和负责治民的北正之官,这才有了政权组织的雏形。帝尧时,传说已有三公六卿百执事的中朝官制,分管各方诸侯的四岳,以及州、师、都、邑、里、朋、邻的各级地方组织划分和州牧、侯伯的地方长官。帝舜时,有司空、司徒、士、共工、虞、秩宗、典乐、纳言等中朝职官。显然,尧、舜时职官体制的传说,有许多后人附加的内容。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尧、舜当时已经有相对成形的职官体制。
参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c2a805146edb6f1aff001fa5.html
【三皇五帝时期】
包括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炎帝击石生火,神农试百草,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戈,黄帝战蚩尤(涿鹿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来自《淮南子》,)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龙伯钓鳖,哪咤闹海,八仙过海,百鸟朝凤,天狗食日,
牛郎织女(不确定),宝莲灯(不确定)。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
在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帝传为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串,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黄帝统帅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之后,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相传尧的末年,洪水泛滥,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时间而一事无成,而被尧处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继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导的方法,广修沟渠,终于根治了水患,从此成了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称为『大禹』。
黄帝,女娲,神农,唐尧、虞舜、夏禹政治:
传说伏羲氏时官都以龙为名,称青龙、赤龙、白龙、黑龙、黄龙。后来的神农氏以火名其官,黄帝以云名其官。这些情况说明,一直到黄帝时,其政权组织都极为简陋,实际上是部落头领议事会。传说,帝颛顼时设五行之官,以及负责祭天的南正之官和负责治民的北正之官,这才有了政权组织的雏形。帝尧时,传说已有三公六卿百执事的中朝官制,分管各方诸侯的四岳,以及州、师、都、邑、里、朋、邻的各级地方组织划分和州牧、侯伯的地方长官。帝舜时,有司空、司徒、士、共工、虞、秩宗、典乐、纳言等中朝职官。显然,尧、舜时职官体制的传说,有许多后人附加的内容。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尧、舜当时已经有相对成形的职官体制。
参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c2a805146edb6f1aff001fa5.html
展开全部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些都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的十种上古神器传说
东皇钟 天界之门
下落不明,力量不明。一般传闻它是天界之门,但据天山石窟中诸神时代残留之古老壁文记载:东皇钟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足以毁天灭地、吞噬诸天。
伏羲琴 操纵心灵
伏羲以玉石加天丝所制出之乐器,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据说拥有能支配万物心灵之神秘力量。
轩辕剑 最强力量
黄金色之千年古剑,传说是天界诸神赐予轩辕黄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神农鼎 熬炼仙药
古称造世鼎,上古时代神农氏为苍生遍尝百草,也为后世奠定医学基础。神农昔日炼制百药之古鼎,正因积聚千年来无数灵药之气,据说能炼出天界诸神亦无法轻得之旷世神药,并隐藏其他神秘之力量。
盘古斧 穿梭太虚
传说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醒来,见天地晦黯,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我们之世界。此斧拥有分天开地、穿梭太虚之力,威力不下轩辕剑。
崆峒印 不老泉源
崆峒海上不死龙族的护守神器,其上刻塑有五方天帝形貌,并有玉龙盘绕。自古相传得到它的人,就能拥有天下,也有人传说它能让人不老不死。自古许多方士纷纷出海找寻此印,但最后都只是踏上不归之路。
炼妖壶 炼化万物
古称九黎壶,乃上古异宝之一。拥有不可思议之力,据说能造就一切万物,也有惊人之毁坏力量。内部有著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似能将天地收纳于内。
昆仑镜 时光穿梭
仙人故乡昆仑山中的昆仑天宫中,传说有一面神镜,拥有自由穿梭时空之力。但在一次仙人之盛会中,神镜被人所偷,至今一直下落不明。
昊天塔 吸星换月
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一切妖魔邪道,必要时仙神也可以降服;但后因不明原因而下落不明,无人知晓其下落。
女娲石 复活再生
人类之母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并帮人族收伏许多妖魔,自古为神州人民景仰。相传女娲曾为了救自己病故之爱女,将自己万年修为贯注于一颗昔日补天所余的五彩玉石上,自此该灵石就具有特别之力。
另一种说法
上古十大神器为开天斧、玲珑塔、补天石、射日弓、追日靴、乾坤袋、凤凰琴、封天印、天机镜、指天剑
开天斧:盘古氏所有,可有开天辟地、破碎虚空之功,列于上古十大神器首位。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艺文类聚》卷——引三国吴国徐整《三五历纪》。盘古完成开天辟地大业,不知把神斧扔在哪一天,自顾逍遥外游去了。
玲珑塔:全名八宝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可有收妖魔,镇鬼煞之能,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必要时仙神也能被收服;由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授予托塔天王李靖,曾用于镇压九尾狐,最后原因不明,失落在人间,无人知晓其下落。
补天石:女娲氏所有,有起死回生之效。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相传女娲补天,曾炼就五色石36501颗,实用36500颗,尚存一颗,她将自己万年修为贯注于这颗补天所余的五色石之上,自此该灵石就具有特别之力,只是有使用时限,一年之内只能使用三次。
射日弓:相传为有穷氏后羿所有,具有九连射之奇技,威力四射,即便无箭亦能伤人,流传至今,不知所踪。《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坠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追日靴:相传为夸父所有,凭此靴可以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如生羽翼。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凤凰琴:伏羲氏所有,能操纵心灵。伏羲以玉石加天蚕丝所制出之乐器,千年桐木所做,表面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据说拥有能支配万物心灵之神秘力量。后来伏羲为了孔雀女归顺于天魔,自称琴魔,改琴名为七绝琴(七绝之意是为断七情绝六欲)。第二次仙魔大战,琴魔战败,把毕生绝学及千年功力尽数注入其中,然后使用空间转移魔法把它抛入九霄云外,后来就不知所踪。
乾坤袋:弥勒所有,又称“如意乾坤袋”、“黄金袋”,专做储物之用。拥有不可思议之力,内部有著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似能将天地收纳于内。袋中另有乾坤,称“袋中天”,应有尽有,取之不尽。
天机镜:昆仑山西王母所有,能洞察天机,知晓古今,更有时空穿梭之力。一次蟠桃大会中,神镜被人所偷,至今一直下落不明。
封天印:玉帝所持有的法器,法力无边,可以封印天地,颠覆乾坤。在第一次仙魔大战后失落,后来封天印再次出世,弥离天又是一场大战,千面狐被乾坤七子所伤,封天印却落入万丈冰泉之中,谁也没有得到。传闻封天印之中另外隐藏有来自其他神秘世界之终极力量。
指天剑,又称太阿剑,简称天剑,至刚至阳,最强力量之神剑,曾多次破除魔族至尊的百劫不死神功。天剑老人所有,黄金色之千年古剑,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在第二次仙魔大战之时,被天魔的玄龟盾震断成三截,后散落凡尘。天剑老人之徒嬴政为了成功回收三截断剑,放出地宫秘藏的传闻,分别称之为逐日、奔月、追星三小剑。传言说,这三柄小剑就是始皇地宫宝藏的密匙,得之者可得天下。
“白泽”
“白泽”:是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据《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记载,白泽曾向皇帝讲解关于动物的种种知识。据说当时黄帝正在全国各地巡游,了解自己所辖国土的真实面貌。在东海边,他碰到了会说话的怪兽白泽。白泽博学多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过去,晓未来,对各种动物了如指掌,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凡是各种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而产生的怪异物种,它都一一跟黄帝解释清楚,前后一共谈到1522个物种。黄帝命人将白泽所言一一画图记录,并制成《白泽精怪图》(又称《白泽图》)。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夔(kuí)
夔是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神魔志异·灵兽篇》记载:上古奇兽,状如青牛,三足无角,吼声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则风雨起,雷电作,世谓之雷神坐骑。
《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无门,败倒如山。“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凤凰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
凤凰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四灵(龙、凤凰、麒麟、龟)之一。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的灵物。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的形象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简称“麟”。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现实中常认为长颈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是吉祥之宝。据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毛之虫的意思是有毛的动物)
麒麟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这种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麒麟在四灵兽中地位仅次于青龙,后由于封建皇帝对龙凤的褒扬,麒麟被排挤到民间,成为民间祥瑞的独特代表。麒麟主太平,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玄学称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怀义。
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国旧时生育民俗。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伪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制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梼杌 táowù
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传说为远古“四凶”之一,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
梼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东方朔在《神异经·西荒经》记载:“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现在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獬豸 xièzhì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古代神判与神裁思想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俗称独角兽。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传说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
犼 hǒu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据《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狮”,常立于华表和房顶。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唤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举动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犼似乎还和僵尸有关系。中国的僵尸一般分为6级,最可怕的一种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音菩萨收服为坐骑,赐名为“犼”。
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旧时新年风俗,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说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
毕方
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据古书记载,毕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载,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
《海外南经》中说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
《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
在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
《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
《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关于毕方的传说还有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大地还没有火,人类吃饭只能像野兽一样活剥。这些还不算,更可怕的是寒冬。大雪封冻一切,一下子冻死了好多的人。人类祷求天帝能够救他们,天帝却将能救人类的火种藏在自己的怀中,不肯施舍。毕方是天帝身边的一个童子,他不忍心人类就此而灭亡,在天帝睡觉的时候,毕方把火种偷了出来,悄悄地带下了大地。大地此刻正是隆冬,到处是白白的雪。毕方在一个野外的树下,救了一个快要冻死的年青人,用火温暖的他的心,让他恢复了生机与力气。因为救人花去了不少的时间,毕方担心天帝醒后会追来,他就将火种送给被他救活的年青人,叮嘱他要把这火与热传遍大地,让天下所有的人不再害怕寒冷,不再有人被冻死。从此,有火的地方就有毕方的足迹,毕方为人类带来了火花带来了温暖。
饕餮 Tāotiè
饕餮,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纹饰。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像山魈,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而在诸纹饰中,以饕餮纹为虎形的认知最广。
传说龙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一种凶猛且残忍的魔兽,喜食人,食量大。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饕餮其实就是当时社会黑暗一面的具体代表,而人们也很愤恨奴隶制社会的压迫,以饕餮来寄托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熟识。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隶制社会,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重要的含义。
由于饕餮是凶猛的魔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附身符,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饕餮逐渐取代了原本吃人残忍的一面,成为了神兽。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东皇钟 天界之门
下落不明,力量不明。一般传闻它是天界之门,但据天山石窟中诸神时代残留之古老壁文记载:东皇钟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足以毁天灭地、吞噬诸天。
伏羲琴 操纵心灵
伏羲以玉石加天丝所制出之乐器,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据说拥有能支配万物心灵之神秘力量。
轩辕剑 最强力量
黄金色之千年古剑,传说是天界诸神赐予轩辕黄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神农鼎 熬炼仙药
古称造世鼎,上古时代神农氏为苍生遍尝百草,也为后世奠定医学基础。神农昔日炼制百药之古鼎,正因积聚千年来无数灵药之气,据说能炼出天界诸神亦无法轻得之旷世神药,并隐藏其他神秘之力量。
盘古斧 穿梭太虚
传说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醒来,见天地晦黯,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我们之世界。此斧拥有分天开地、穿梭太虚之力,威力不下轩辕剑。
崆峒印 不老泉源
崆峒海上不死龙族的护守神器,其上刻塑有五方天帝形貌,并有玉龙盘绕。自古相传得到它的人,就能拥有天下,也有人传说它能让人不老不死。自古许多方士纷纷出海找寻此印,但最后都只是踏上不归之路。
炼妖壶 炼化万物
古称九黎壶,乃上古异宝之一。拥有不可思议之力,据说能造就一切万物,也有惊人之毁坏力量。内部有著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似能将天地收纳于内。
昆仑镜 时光穿梭
仙人故乡昆仑山中的昆仑天宫中,传说有一面神镜,拥有自由穿梭时空之力。但在一次仙人之盛会中,神镜被人所偷,至今一直下落不明。
昊天塔 吸星换月
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一切妖魔邪道,必要时仙神也可以降服;但后因不明原因而下落不明,无人知晓其下落。
女娲石 复活再生
人类之母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并帮人族收伏许多妖魔,自古为神州人民景仰。相传女娲曾为了救自己病故之爱女,将自己万年修为贯注于一颗昔日补天所余的五彩玉石上,自此该灵石就具有特别之力。
另一种说法
上古十大神器为开天斧、玲珑塔、补天石、射日弓、追日靴、乾坤袋、凤凰琴、封天印、天机镜、指天剑
开天斧:盘古氏所有,可有开天辟地、破碎虚空之功,列于上古十大神器首位。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艺文类聚》卷——引三国吴国徐整《三五历纪》。盘古完成开天辟地大业,不知把神斧扔在哪一天,自顾逍遥外游去了。
玲珑塔:全名八宝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可有收妖魔,镇鬼煞之能,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必要时仙神也能被收服;由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授予托塔天王李靖,曾用于镇压九尾狐,最后原因不明,失落在人间,无人知晓其下落。
补天石:女娲氏所有,有起死回生之效。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相传女娲补天,曾炼就五色石36501颗,实用36500颗,尚存一颗,她将自己万年修为贯注于这颗补天所余的五色石之上,自此该灵石就具有特别之力,只是有使用时限,一年之内只能使用三次。
射日弓:相传为有穷氏后羿所有,具有九连射之奇技,威力四射,即便无箭亦能伤人,流传至今,不知所踪。《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坠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追日靴:相传为夸父所有,凭此靴可以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如生羽翼。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凤凰琴:伏羲氏所有,能操纵心灵。伏羲以玉石加天蚕丝所制出之乐器,千年桐木所做,表面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据说拥有能支配万物心灵之神秘力量。后来伏羲为了孔雀女归顺于天魔,自称琴魔,改琴名为七绝琴(七绝之意是为断七情绝六欲)。第二次仙魔大战,琴魔战败,把毕生绝学及千年功力尽数注入其中,然后使用空间转移魔法把它抛入九霄云外,后来就不知所踪。
乾坤袋:弥勒所有,又称“如意乾坤袋”、“黄金袋”,专做储物之用。拥有不可思议之力,内部有著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似能将天地收纳于内。袋中另有乾坤,称“袋中天”,应有尽有,取之不尽。
天机镜:昆仑山西王母所有,能洞察天机,知晓古今,更有时空穿梭之力。一次蟠桃大会中,神镜被人所偷,至今一直下落不明。
封天印:玉帝所持有的法器,法力无边,可以封印天地,颠覆乾坤。在第一次仙魔大战后失落,后来封天印再次出世,弥离天又是一场大战,千面狐被乾坤七子所伤,封天印却落入万丈冰泉之中,谁也没有得到。传闻封天印之中另外隐藏有来自其他神秘世界之终极力量。
指天剑,又称太阿剑,简称天剑,至刚至阳,最强力量之神剑,曾多次破除魔族至尊的百劫不死神功。天剑老人所有,黄金色之千年古剑,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在第二次仙魔大战之时,被天魔的玄龟盾震断成三截,后散落凡尘。天剑老人之徒嬴政为了成功回收三截断剑,放出地宫秘藏的传闻,分别称之为逐日、奔月、追星三小剑。传言说,这三柄小剑就是始皇地宫宝藏的密匙,得之者可得天下。
“白泽”
“白泽”:是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据《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记载,白泽曾向皇帝讲解关于动物的种种知识。据说当时黄帝正在全国各地巡游,了解自己所辖国土的真实面貌。在东海边,他碰到了会说话的怪兽白泽。白泽博学多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过去,晓未来,对各种动物了如指掌,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凡是各种采天地灵气、集日月精华而产生的怪异物种,它都一一跟黄帝解释清楚,前后一共谈到1522个物种。黄帝命人将白泽所言一一画图记录,并制成《白泽精怪图》(又称《白泽图》)。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夔(kuí)
夔是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神魔志异·灵兽篇》记载:上古奇兽,状如青牛,三足无角,吼声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则风雨起,雷电作,世谓之雷神坐骑。
《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无门,败倒如山。“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凤凰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
凤凰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四灵(龙、凤凰、麒麟、龟)之一。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的灵物。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的形象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简称“麟”。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现实中常认为长颈鹿是麒麟的原型,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是吉祥之宝。据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毛之虫的意思是有毛的动物)
麒麟是中国古人创造出的虚幻动物,这种造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麒麟在四灵兽中地位仅次于青龙,后由于封建皇帝对龙凤的褒扬,麒麟被排挤到民间,成为民间祥瑞的独特代表。麒麟主太平,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玄学称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怀义。
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国旧时生育民俗。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伪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制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梼杌 táowù
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传说为远古“四凶”之一,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
梼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东方朔在《神异经·西荒经》记载:“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现在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獬豸 xièzhì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古代神判与神裁思想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俗称独角兽。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传说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
犼 hǒu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据《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狮”,常立于华表和房顶。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唤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举动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犼似乎还和僵尸有关系。中国的僵尸一般分为6级,最可怕的一种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音菩萨收服为坐骑,赐名为“犼”。
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旧时新年风俗,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说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
毕方
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据古书记载,毕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载,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
《海外南经》中说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
《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
在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
《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
《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关于毕方的传说还有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候,大地还没有火,人类吃饭只能像野兽一样活剥。这些还不算,更可怕的是寒冬。大雪封冻一切,一下子冻死了好多的人。人类祷求天帝能够救他们,天帝却将能救人类的火种藏在自己的怀中,不肯施舍。毕方是天帝身边的一个童子,他不忍心人类就此而灭亡,在天帝睡觉的时候,毕方把火种偷了出来,悄悄地带下了大地。大地此刻正是隆冬,到处是白白的雪。毕方在一个野外的树下,救了一个快要冻死的年青人,用火温暖的他的心,让他恢复了生机与力气。因为救人花去了不少的时间,毕方担心天帝醒后会追来,他就将火种送给被他救活的年青人,叮嘱他要把这火与热传遍大地,让天下所有的人不再害怕寒冷,不再有人被冻死。从此,有火的地方就有毕方的足迹,毕方为人类带来了火花带来了温暖。
饕餮 Tāotiè
饕餮,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纹饰。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像山魈,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而在诸纹饰中,以饕餮纹为虎形的认知最广。
传说龙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一种凶猛且残忍的魔兽,喜食人,食量大。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饕餮其实就是当时社会黑暗一面的具体代表,而人们也很愤恨奴隶制社会的压迫,以饕餮来寄托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来越被人们熟识。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隶制社会,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重要的含义。
由于饕餮是凶猛的魔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附身符,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饕餮逐渐取代了原本吃人残忍的一面,成为了神兽。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