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描写人物方面,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
如写藤野先生时,无论写他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的自我介绍、耐心细致改正鲁迅的听课笔记和解剖图、看到鲁迅成功地进行了解剖实习的高兴状况以及鲁迅要离开仙台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只是简练的几笔,没有粉饰,没有渲染,但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其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藤野先生》的语言特点
这篇回忆散文的语言与《回忆我的母亲》相比较,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突出特点。《藤野先生》语言精练准确,同时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揭示出复杂深沉的心境。如:文章开头部分写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的语句。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再如:“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另外文中许多地方的词语和句子巧妙地运用了讽刺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精通时事的人”,“日本爱国青年”。“标致”,“正人君子”这样的词是反语,具有很强烈的讽刺意味。
这篇回忆散文的语言与《回忆我的母亲》相比较,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突出特点。《藤野先生》语言精练准确,同时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揭示出复杂深沉的心境。如:文章开头部分写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的语句。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再如:“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另外文中许多地方的词语和句子巧妙地运用了讽刺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精通时事的人”,“日本爱国青年”。“标致”,“正人君子”这样的词是反语,具有很强烈的讽刺意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