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来源及风俗习惯
节日起源: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日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风俗习惯: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扩展资料
节日地位: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我区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梧州、玉林、贺州等一些汉族地区。
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习惯节日并放假两天,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我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我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自治区民委:“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人民共同节日
不管各地的过节形式如何,“三月三”的传统活动主要分为两项,即祭祀和对歌。而在壮族的祭祀活动中,祭祀桌上一定少不了五色糯米饭。
在“三月三”节庆开始前,家家户户都会选出优质的糯米,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后蒸熟,即为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除了象征着五谷丰登、幸福吉祥外,因为五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庄稼丰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而五色糯米饭有驱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适当进食一些五色糯米饭,有利于驱赶身体内的寒意。
每年不少地方还会举行大型的公祭始祖,即多个家族一起共同祭祀同一个祖先。由于公祭始祖较为重要,几乎每个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会被要求回家参与。
2013-05-11
推荐于2018-05-16
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1989年广西第3届“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在桂林举行,把文化、经济交流同旅游结合起来,收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