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区别有:
1、本质不一样: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一般地震我们都会说几级地震。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重点在于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
2、影响因素不一样: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3、标准不一样: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中国的地震烈度表是1980年重新编订的。
参考资料: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
拓展资料
地震烈度表
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Ⅰ度到ⅩⅡ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Ⅰ至Ⅶ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地震烈度网页链接
区别如下:
1、地震烈度指是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地震震级是在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的基础上,对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划分,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2、地震烈度是对一次地震的破坏力的衡量标准之一,而地震震级是对地震强弱的一种量度。
拓展资料:
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现在测定地震是依靠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取不同的地震波震相可以求得不同的地震震级。地震烈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等因素有关。
发生地震时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不同。这种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烈度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度”。一次较大的地震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远近,以及当地的地质构造和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有关。一般说来,发生地震时,震中区的烈度最大。由震中向四周烈度逐渐减小。地震的震级越大,震源越浅,震中区的烈度越大。最大的烈度是12级。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
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爆炸威力,烈度就好比是炸弹爆炸后地面的破坏破坏程度。显然,炸弹装的炸药越多,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爆炸威力越大;离炸弹爆炸的地点越远,受到的破坏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