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许多普通用户接触到的第一个操作系统是微软的DOS。从那时起,随着DRDOS等一批早期竞争者的黯然退场,一部PC操作系统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微软公司操作系统的发展史。虽然,从DOS到今年11月9日将发布的Windows XP(简体中文版),指挥千千万万台PC运行的操作系统历经多次重大变革,已经“面目全非”,但从它给整个PC产业界带来的数次“变革”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变革背后所体现出的,无不是客户导向所引发的强劲动力。
过去:视窗的胜利
1981年,为IBM PC配套的操作系统MS DOS 1.0诞生了,从那时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最后的6.11版为止,绝大多数用户的PC上运行的就是这个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统。有过那种经历的人恐怕不会忘记,当时要想玩转DOS,专业英语知识、熟练的指法缺一不可,要不然,碰上了“File Not Found”等提示,一般用户还真会不知所措。虽然“界面简陋却令人兴奋”的Windows 1.0于1983年研发成功,1987年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2.0版,但现在看来,Windows的这两个早期版本,虽然引入了图形界面,但受制于当时的硬件,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演示”性质。
1990年,Windows3.0和3.1版的先后推出,则引发了PC操作系统史上的第一次真正变革。这时,Windows虽然还只是DOS上的一个“外壳”,不能单独运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ISV在Windows上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图形界面、所见即所得、鼠标操作的优势开始体现出来。
同时,除了在界面上更加为用户着想外,在内核上,微软也开始大动手脚,准备在原有的以保持兼容性为第一考虑的操作系统内核之外“另起炉灶”,研发一个全新的32位操作系统,彻底摆脱DOS的羁绊。为此,微软专门把原DEC公司VMS操作系统的主要研发人员“挖”过来担纲重任。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两个版本的Windows NT 3.11正式面市。回顾历史,“NT”所代表的,可能并不仅仅是“新技术”(New Technology),而更多的是PC操作系统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此后,微软PC操作系统一方面开始根据家庭/个人用户和商业/办公用户的不同需求分成了两支齐头并进;另一方面,特别针对不同规模商业用户的需求,微软商用操作系统分成了工作站版、服务器版等多个版本,以更好地进军企业级应用。到后来Windows 2000问世时,更有“数据中心版”(Date Center Server)的出现。
现在:迎接体验时代
与拥有一个相当优秀的NT内核相比,1995年问世的Windows 95,加上几乎同时面世的Intel奔腾处理器,在彻底淘汰字符界面的DOS的同时,更因为宣布Wintel体系时代的到来而在操作系统、乃至整个PC产业界引发了新的革命。同样是图形界面,主要针对家庭和个人娱乐及一般办公用的Windows 95,向以客户为导向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开始”菜单的引入、即插即用(PnP)功能的实现、对主流多媒体设备的支持、DirectX编程接口的出现……使得配备了Windows 95的PC不再是专为办公所设,而是第一次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全面拥抱了普通用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Windows 95 OSR2版起,IE浏览器开始与操作系统集成到了一起。千万不要小看这一集成,它一方面直接导致了靠浏览器起家的Netscape公司的一蹶不振,另一方面也使微软数度以“垄断”的嫌疑被告上法庭。
继Windows 95之后,微软先后发布了Windows 98、Windows 98 SE和Windows ME三个面向家庭和个人用户的PC操作系统;而在商用操作系统领域,继Windows NT 3.11之后,微软相继发布了Windows NT 3.5、4.0两代操作系统,并在NT 4.0上采用了已被Windows 95充分验证过的成熟的用户界面。在那几年中,微软的两大操作系统家族可谓各司其职,Windows 9X系列负责验证全新的用户界面及其他易用性特征,而NT系列则在纯32位内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企业级特征上下功夫,其间的每一次升级,基本上都是此前两大家族成果的一次交叉使用。
不过,这两大产品线并存的状况,到了Windows 2000发布时,已经趋于合二为一。虽然微软收回了“Windows 98是最后一代打有DOS烙印的操作系统”的预言,发布了Windows ME,但不难看出,有了Windows 98时代开始的对重要应用软件的Windows 98/NT双重操作系统认证,较之NT,吸收了更多“消费类客户”需求的Windows 2000专业版,已经基本上能在稳定可
过去:视窗的胜利
1981年,为IBM PC配套的操作系统MS DOS 1.0诞生了,从那时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最后的6.11版为止,绝大多数用户的PC上运行的就是这个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统。有过那种经历的人恐怕不会忘记,当时要想玩转DOS,专业英语知识、熟练的指法缺一不可,要不然,碰上了“File Not Found”等提示,一般用户还真会不知所措。虽然“界面简陋却令人兴奋”的Windows 1.0于1983年研发成功,1987年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2.0版,但现在看来,Windows的这两个早期版本,虽然引入了图形界面,但受制于当时的硬件,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演示”性质。
1990年,Windows3.0和3.1版的先后推出,则引发了PC操作系统史上的第一次真正变革。这时,Windows虽然还只是DOS上的一个“外壳”,不能单独运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ISV在Windows上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图形界面、所见即所得、鼠标操作的优势开始体现出来。
同时,除了在界面上更加为用户着想外,在内核上,微软也开始大动手脚,准备在原有的以保持兼容性为第一考虑的操作系统内核之外“另起炉灶”,研发一个全新的32位操作系统,彻底摆脱DOS的羁绊。为此,微软专门把原DEC公司VMS操作系统的主要研发人员“挖”过来担纲重任。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两个版本的Windows NT 3.11正式面市。回顾历史,“NT”所代表的,可能并不仅仅是“新技术”(New Technology),而更多的是PC操作系统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此后,微软PC操作系统一方面开始根据家庭/个人用户和商业/办公用户的不同需求分成了两支齐头并进;另一方面,特别针对不同规模商业用户的需求,微软商用操作系统分成了工作站版、服务器版等多个版本,以更好地进军企业级应用。到后来Windows 2000问世时,更有“数据中心版”(Date Center Server)的出现。
现在:迎接体验时代
与拥有一个相当优秀的NT内核相比,1995年问世的Windows 95,加上几乎同时面世的Intel奔腾处理器,在彻底淘汰字符界面的DOS的同时,更因为宣布Wintel体系时代的到来而在操作系统、乃至整个PC产业界引发了新的革命。同样是图形界面,主要针对家庭和个人娱乐及一般办公用的Windows 95,向以客户为导向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开始”菜单的引入、即插即用(PnP)功能的实现、对主流多媒体设备的支持、DirectX编程接口的出现……使得配备了Windows 95的PC不再是专为办公所设,而是第一次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全面拥抱了普通用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Windows 95 OSR2版起,IE浏览器开始与操作系统集成到了一起。千万不要小看这一集成,它一方面直接导致了靠浏览器起家的Netscape公司的一蹶不振,另一方面也使微软数度以“垄断”的嫌疑被告上法庭。
继Windows 95之后,微软先后发布了Windows 98、Windows 98 SE和Windows ME三个面向家庭和个人用户的PC操作系统;而在商用操作系统领域,继Windows NT 3.11之后,微软相继发布了Windows NT 3.5、4.0两代操作系统,并在NT 4.0上采用了已被Windows 95充分验证过的成熟的用户界面。在那几年中,微软的两大操作系统家族可谓各司其职,Windows 9X系列负责验证全新的用户界面及其他易用性特征,而NT系列则在纯32位内核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企业级特征上下功夫,其间的每一次升级,基本上都是此前两大家族成果的一次交叉使用。
不过,这两大产品线并存的状况,到了Windows 2000发布时,已经趋于合二为一。虽然微软收回了“Windows 98是最后一代打有DOS烙印的操作系统”的预言,发布了Windows ME,但不难看出,有了Windows 98时代开始的对重要应用软件的Windows 98/NT双重操作系统认证,较之NT,吸收了更多“消费类客户”需求的Windows 2000专业版,已经基本上能在稳定可
展开全部
很早以前。
DOS是1981~1995年的个人电脑上使用的一种主要的操作系统。由于早期的DOS系统是由微软公司为IBM的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开发的,故而即称之为PC-DOS,又以其公司命名为MS-DOS,因此后来其他公司开发的与MS-DOS兼容的操作系统,也延用了这种称呼方式,如:DR-DOS、Novell-DOS ....等等。
1981年,MS-DOS 1.0发行,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发售,支持16k内存及160k的5寸软盘。在硬件昂贵,操作系统基本属于送硬件奉送的年代,谁也没能想到,微软公司竟会从这个不起眼的出处开始发迹。
1982年,支持双面磁盘。
1983年MS-DOS 2.0随IBM XT发布,扩展了命令,并开始支持5M硬盘。同年发布的2.25对2.0版进行了一些bug修正。
1984年,MS-DOS 3.0增加了对新的IBM AT支持,并开始对部分局域网功能提供支持。
1986年,MS-DOS 3.2 支持了720K 的5寸软盘。
1987年,MS-DOS 3.3 支持了IBM PS/2设备及1.44M的3寸软盘,并支持其他语言的字符集。
1988年,MS-DOS 4.0 增加了DOS Shell 操作环境,并且有一些其他增强功能及更新。
1991年,MS-DOS 5.0发行,增加了DOS Shell功能,增强了内存管理和宏功能。
1993年,MS-DOS 6.x 增加了很多GUI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磁盘压缩功能,增强了对Windows 的支持。
1995年,MS-DOS 7.0 增加了长文件名支持、LBA大硬盘支持。这个版本的DOS并不是独立发售的,而是在Windows 95中内嵌的。之后的MS-DOS 7.1全面支持FAT32分区、大硬盘、大内存支持等,对四位年份支持解决了千年虫问题。
MS-DOS的最高版本是8.0(它可以用来运行Windows 9x或ME),随后Microsoft开始开发基于起源于OS/2的Windows NT构件的Windows,才成了独立的操作系统。
DOS是1981~1995年的个人电脑上使用的一种主要的操作系统。由于早期的DOS系统是由微软公司为IBM的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开发的,故而即称之为PC-DOS,又以其公司命名为MS-DOS,因此后来其他公司开发的与MS-DOS兼容的操作系统,也延用了这种称呼方式,如:DR-DOS、Novell-DOS ....等等。
1981年,MS-DOS 1.0发行,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发售,支持16k内存及160k的5寸软盘。在硬件昂贵,操作系统基本属于送硬件奉送的年代,谁也没能想到,微软公司竟会从这个不起眼的出处开始发迹。
1982年,支持双面磁盘。
1983年MS-DOS 2.0随IBM XT发布,扩展了命令,并开始支持5M硬盘。同年发布的2.25对2.0版进行了一些bug修正。
1984年,MS-DOS 3.0增加了对新的IBM AT支持,并开始对部分局域网功能提供支持。
1986年,MS-DOS 3.2 支持了720K 的5寸软盘。
1987年,MS-DOS 3.3 支持了IBM PS/2设备及1.44M的3寸软盘,并支持其他语言的字符集。
1988年,MS-DOS 4.0 增加了DOS Shell 操作环境,并且有一些其他增强功能及更新。
1991年,MS-DOS 5.0发行,增加了DOS Shell功能,增强了内存管理和宏功能。
1993年,MS-DOS 6.x 增加了很多GUI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磁盘压缩功能,增强了对Windows 的支持。
1995年,MS-DOS 7.0 增加了长文件名支持、LBA大硬盘支持。这个版本的DOS并不是独立发售的,而是在Windows 95中内嵌的。之后的MS-DOS 7.1全面支持FAT32分区、大硬盘、大内存支持等,对四位年份支持解决了千年虫问题。
MS-DOS的最高版本是8.0(它可以用来运行Windows 9x或ME),随后Microsoft开始开发基于起源于OS/2的Windows NT构件的Windows,才成了独立的操作系统。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41022.html?wtp=tt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最早被公认的操作系统是GM-NAA I/O
1956年,鲍勃.帕特里克(Bob Patrick)在美国通用汽车的系统监督程序(system monitor)的基础上,
为美国通用汽车和北美航空公司在IBM 704机器上设计了基本的输入输出系统,既GM-NAA I/O.
而特指的个人电脑“DOS操作系统”,应该是1981年,微软为IBM电脑所做的DOS1.0
1956年,鲍勃.帕特里克(Bob Patrick)在美国通用汽车的系统监督程序(system monitor)的基础上,
为美国通用汽车和北美航空公司在IBM 704机器上设计了基本的输入输出系统,既GM-NAA I/O.
而特指的个人电脑“DOS操作系统”,应该是1981年,微软为IBM电脑所做的DOS1.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981年,MS-DOS 1.0发行,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发售,支持16k内存及160k的5寸软盘。在硬件昂贵,操作系统基本属于送硬件奉送的年代,谁也没能想到,微软公司竟会从这个不起眼的出处开始发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MS-DOS 1.0 发行于1981年,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支持16K内存及160K的5寸软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