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人物介绍

生、旦、净、丑:是京剧演员行当最粗略的分类,其实还要细分。求各种人物的详细介绍谢谢!生02.老生03.小生04.武生05.红生旦06.青衣07.花旦08.花衫09.刀马旦... 生、旦、净、丑 :是京剧演员行当最粗略的分类,其实还要细分。
求各种人物的详细介绍谢谢!


02.老生
03.小生
04.武生
05.红生


06.青衣
07.花旦
08.花衫
09.刀马旦
10.武旦
11.老旦


12.铜锤花脸
13.架子花脸
14.武二花


15.文丑
16.武丑
17.丑婆子 来源:文建会出版国剧之旅
18.丑丫头
展开
 我来答
寶〓bo№寶§
推荐于2017-09-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戏曲角色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生、旦、净、丑”是用“反喻”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奇流行的时代就有了。不过,就在此说正盛时已有人指出其谬。如明代文学家祝枝山的《猬谈》中说:“生、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生即男子,旦曰装旦色,净曰净儿,末曰末泥,孤乃官人,即其土音,何义理之有?”这就明明白白地否定了戏曲角色“反喻”的说法。

那么,“生、旦、净、丑”的名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先说“生”。祝枝山说:“生即男子。”说得简单,却合情合理。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

再说“旦”。人们常想弄明白为什么舞台上的女性要称“旦”?戏剧史家周贻白认为,“旦”字系由“姐”字演变而来。顺序是先有“姐”,由“姐”讹为“妲”(宋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褴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讹),再由“妲”简笔为“旦”(金元院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原来的《老孤遣妲》成了《老孤遣旦》)(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姐”历来是对女性的称谓,而“旦”即“姐”之讹也即代表女子。

再说“净”。元人柯丹丘认为“净”即“靓”之讹。他解释说:“傅粉墨献笑供诌者,粉白黛绿,古谓之靓装,今俗讹为净。”“净”用脸谱,确是粉白黛绿,符合“靓”的含义,。

说到“丑”,其实不用解释,无非是相对于“俊”来说的。人们不是常说“丑扮”、“俊扮”吗?“丑角”扮演的人物虽不全是坏人,但大都须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其形象毕竟是丑的。
「生」、「旦」、「净」、「丑」*1,考元曲无生之称,末即生也。有「正末」,又有「冲末」、「副末」、「小末」,《任风子》剧中冲末扮马丹阳,正末扮任屠,《碧桃花》冲末扮张珪、副末扮张道南,《货郎儿》*2冲末扮李彦和、小末扮李春郎是也。小末亦称「小末尼」,《东堂老》:「正末同小末尼上」*3是也。冲末又称「二末」,《神奴儿》冲末扮李德义,后称李德义为二末是也。今人名剌,或称「晚生」,或称「晚末」、「眷末」,或称「眷生」,然则生与末通称,尚为元人之遗欤。旦有「正旦」、「老旦」、「大旦」、「小旦」、「贴旦」、「色旦」、「搽旦」、「外旦」、「旦儿」诸名。《中秋切鱠》正旦扮谭记儿、旦儿扮白姑姑,《碧桃花》老旦扮张珪夫人、正旦扮碧桃、贴旦扮徐端夫人,《张天师夜断辰句月》*4搽旦扮封姨、旦儿扮桃花仙、正旦扮桂花仙,《救风尘》外旦扮宋引章,《货郎旦》外旦扮张玉娥,《玉壶春》贴旦扮陈玉英,《神奴儿》大旦扮陈氏,《陈抟高卧》:「郑恩引色旦上」*5,《误入桃源》:「〔小旦上云〕小妾是桃源仙子侍从的」*6是也。有单称旦者,《抱妆盒》正旦扮李美人、旦扮刘皇后、旦儿扮寇承御,《倩女离魂》旦扮夫人、正旦扮倩女是也。丑、净、外三色,名与今同,乃《碧桃花》外扮萨真人,外又扮马、赵、温、关天将,是同场有五外。《陈州粜米》外扮韩魏公、吕夷简,《争报恩》外扮赵通判,外又扮孤,《楚昭王疎者下船》外扮孙武子、伍子胥,《小尉迟认父归朝》外扮徐茂公、房玄龄*7,皆同场有二外。《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外扮焦赞、孟良、岳胜,是同场有三外。《百花亭》二净扮双解元、柳殿试闹上,《举案齐眉》:「二净扮张小员外*8、马舍上」,《杀狗劝夫》、《东堂老》并二净扮柳隆卿、胡子传,《合汗衫》净扮卜儿、净扮陈虎,《陈州粜米》净扮刘衙内、净扮小衙内,皆同场有二净。副净之名,见《窦娥冤》之张驴儿。《墙头马上》:「冲末扮裴尚书引老旦扮夫人上」*9,第二折:「夫人同老旦嬷嬷上」*10,是当场有二老旦。《蝴蝶梦》:「外引冲末扮王大、王二」*11,《范张鸡黍》:「正末扮范巨卿同冲末扮孔仲仙、张元伯」*12,是当场有二冲末。《桃花女》小末扮石留住,又小末扮增福,第四折石留住、增福同场,是当场有二小末。《陈州粜米》丑扮杨金吾,又二丑扮二斗子,是同场有三丑。末、旦、净、丑之外,又有「孤」、「倈儿」、「孛老」、「邦老」、「卜儿」等目。《货郎旦》冲末扮孤,《杀狗劝夫》外扮孤,《勘头巾》净扮孤,扮孤者无一定也。《金线池》搽旦扮卜儿,《秋胡戏妻》、《王粲登楼》并老旦扮卜儿,《合汗衫》净扮卜儿,是扮卜儿者无一定也。《货郎旦》净扮孛老,《潇湘雨》外扮孛老,《薛仁贵荣归故里》正末扮孛老,《朱砂担》冲末扮孛老,是扮孛老者无一定也。盖孤者,官也。卜儿者,妇人之老者也。孛老者,男子之老者也。倈儿多不言以何色扮之,惟《货郎旦》李春郎前称倈儿,后称小末,则前以小末扮倈儿。盖倈儿者,扮为儿童状也。春郎前幼,当扮为儿童,故称倈儿。后已作官,则称小末耳。邦老之称,一为《合汗衫》之陈虎,一为《盆儿鬼》之盆罐赵,一为《朱砂担》之铁幡竿白正,皆杀人贼,皆以净扮之,然则邦老者,盖恶人之目也。

作为成语,表示: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角色.
造句:中国传统的京剧分生旦净丑等角色,人物造型各不同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585.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