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湖南省的地级市。邵阳市下辖邵阳县。
1949年10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下辖邵阳县。
1950年07月,邵阳市升格为县级市。
1970年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地区驻邵阳市,辖邵阳、冷水江2市。
1977年,邵阳市改由省直辖。
198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邵阳地区代管的邵阳市改由省直辖。
198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撤销邵阳地区建制,邵阳市便成为全省范围最大的市。
扩展资料:
邵阳县为湖南省邵阳市下辖县,属革命老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在邵阳市南部,处资水上游。地处东经110°59′-110°40′、北纬26°40′~27°6′之间。东邻邵东、祁东县,南连东安、新宁县,西接武冈、隆回县,北抵新邵县和邵阳市区。
邵阳县境,西汉初置昭陵县;汉元始(5年),境内封昭阳侯国。
三国时期,东吴宝鼎元年(266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
晋代,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昭陵、昭阳县为邵陵、邵阳县。
南北朝时期,陈并邵陵于邵阳。
隋代,开皇十年(590年)废郡,并夫夷、都梁两县入邵阳,移邵阳县治干昭陵故址;隋末析邵阳置武攸。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置邵陵、建兴两县,后复并邵陵入邵阳,并建兴入武冈。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升邵州为宝庆府,邵阳仍为附郭之县。
元、明、清三朝,循宋制。
1951年11月析县境东北置邵东、新邵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1986年属邵阳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邵阳(湖南省地级市)
邵阳市湖南省的地级市。邵阳市下辖邵阳县。
1949年10月设置湖南省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同时建立邵阳市,下辖邵阳县。
1950年07月,邵阳市升格为县级市。
1970年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地区驻邵阳市,辖邵阳、冷水江2市。
1977年,邵阳市改由省直辖。
198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邵阳地区代管的邵阳市改由省直辖。
198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撤销邵阳地区建制,邵阳市便成为全省范围最大的市。
扩展资料:
邵阳县为湖南省邵阳市下辖县,属革命老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在邵阳市南部,处资水上游。地处东经110°59′-110°40′、北纬26°40′~27°6′之间。东邻邵东、祁东县,南连东安、新宁县,西接武冈、隆回县,北抵新邵县和邵阳市区。
邵阳县境,西汉初置昭陵县;汉元始(5年),境内封昭阳侯国。
三国时期,东吴宝鼎元年(266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
晋代,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昭陵、昭阳县为邵陵、邵阳县。
南北朝时期,陈并邵陵于邵阳。
隋代,开皇十年(590年)废郡,并夫夷、都梁两县入邵阳,移邵阳县治干昭陵故址;隋末析邵阳置武攸。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置邵陵、建兴两县,后复并邵陵入邵阳,并建兴入武冈。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升邵州为宝庆府,邵阳仍为附郭之县。
元、明、清三朝,循宋制。
1951年11月析县境东北置邵东、新邵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1986年属邵阳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邵阳(湖南省地级市)
邵阳下辖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三个市辖区;城步苗族自治县、洞口县、隆回县、邵东县、邵阳县、绥宁县、新宁县、新邵县八个县,还有武冈市一个县级市。
20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