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士墨子的简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整套科学理论。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
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墨子先祖是宋国贵族目夷(今河南商丘人),曾到过鲁、卫、楚、齐等国,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其主要事迹有: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班而止楚攻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越王也打算以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墨子,但墨子都没有接受。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1]一书,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记录的汇集。它是研究墨子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是后期墨家的著作。也有人认为《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子的著作。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矩子"。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后来的"矩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
由"矩子"执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杀。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还是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①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
正因为如此,墨者很能战斗,具有"赴火蹈刀,死不旋踵"②的精神。但是,墨家是一个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史记》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矩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矩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如果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等等。
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整套科学理论。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
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墨子先祖是宋国贵族目夷(今河南商丘人),曾到过鲁、卫、楚、齐等国,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其主要事迹有: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班而止楚攻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越王也打算以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墨子,但墨子都没有接受。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1]一书,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记录的汇集。它是研究墨子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是后期墨家的著作。也有人认为《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子的著作。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矩子"。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后来的"矩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
由"矩子"执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杀。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还是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①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
正因为如此,墨者很能战斗,具有"赴火蹈刀,死不旋踵"②的精神。但是,墨家是一个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史记》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矩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矩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如果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等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