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历史题
1、雪舟画圣——明代中日绘画的交流
1463年,雪舟接受了与明朝通商贸易而致富的大名(诸侯)大内氏的邀请,前往他的领地本州西部的周防国(今山口县)。他在周防创办了画室云谷轩,从事绘画创作,声名逐渐传扬四方。
1468年5月,雪舟一行到达北京。他除了参加遣明使团的一些礼仪性活动外,主要是访师会友,学禅作画。他曾向明朝著名画家李在和张有声学习中国水墨画的着色、泼墨、晕染技法。
2、日本禅师荣西传播饮茶之风
荣西1168年第一次入宋回国时,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1207年栂尾的明惠上人高辨来向荣西问禅。荣西请他喝茶,还赠给他茶种。高辨于是就在栂尾山种植茶树,出产珍贵的本茶,成为日本著名的产茶地,而后世有名的产茶地如宇治等地的茶种大多是从栂尾移植过来的。
1191年荣西第二次入宋回国时,因风在长崎县平户岛登陆,又将茶种播在该地富春园。次年,荣西将他所著《吃茶养生记》一书献给幕府,这是日本第一部茶书。
3、鉴真东渡
天宝二年(743)鉴真和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开始东渡。十年之内五次泛海,历尽艰险,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
返途时突发眼疾,62岁的鉴真大师双目失明,他的大弟子祥彦圆寂,邀请他的日本僧人也病故了,但他东渡宏愿始终不移。
天宝十二年(753)十一月十五日,他率弟子40余人从扬州出发,第六次启程渡海,同年在日本萨秋妻屋浦登岸,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入日本首都平城京,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4、弘法大师——留唐学问僧空海
空海795年受戒于奈良东大寺戒坛院。在此后10多年里,他苦心修炼,潜心钻研佛学。为了寻求佛教真谛,穷经问道,立志西渡到中国求学。由于他对汉学和佛学具有深厚基础,又仰慕中国文化,所以被选中留学唐朝。
804年,日本第17次遣唐使受命西渡,大使是藤原葛野麻吕,学问僧空海与最澄及留学生橘逸势等随行。5月12日由唯波津(大阪)解缆出发,8月10日抵达福州长溪县赤岸镇海口。过几十天后,朝廷敕令至,大使与空海等23人于12月21日抵达长安城外长乐驿。
唐朝内使赵忠带马23匹相迎,由春明门入城,居住在皇城外宣阳坊官宅。次年2月21日藤原大使等东归,空海被敕准留学,居住长安西明寺。这是仿照天竺(印度)祇园精舍所建的唐代名刹,三藏法师玄奘曾在此译经。
805年5月,空海拜长安青龙寺高僧、三朝国师、真言宗(密宗)第七代传祖惠果为师。
5、 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的盛举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公元618年,唐朝灭隋,建都长安(今西安)。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威远扬,对日本和亚洲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
623年,遣隋留学僧惠齐、惠日等人在留学中国多年后回国,向天皇报告大唐国是法律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建议派使节赴唐学习。为了实现更加直接有效地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目的,日本政府决定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携带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
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年至895年的260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者三次,实际成行的16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2013-05-14
2013-05-14
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