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忙翻译一篇古文。 40
序二(虞集)河东段氏世德碑铭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蜀郡虞集撰并书泰定四年秋,天官侍郎段辅出其先世遗文以示,集读而叹曰:嗟夫!昔宋失中原,文献坠地,盖为金者百数十...
序二(虞集)
河东段氏世德碑铭
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蜀郡虞集撰并书
泰定四年秋,天官侍郎段辅出其先世遗文以示,集读而叹曰:嗟夫!昔宋失中原,文献坠地,盖为金者百数十年,材名文艺之士相望乎其闲,至乎明道正谊之学则或鲜传者矣。及其亡也,祸乱尤甚,斯民之生存无几,况学者乎!而河东段氏之学,独行乎捄死扶伤之际,卓然一出于正,不惑于神怪,不画于浮近,有振俗立教之遗风焉。呜呼!可谓善自托于不泯者矣。于是辅告集曰:维段氏世居绛之稷山,繇辅而上遡,其可知者为前宋司理参军讳应规十一世矣。司理之五世孙为金武威郡侯讳矩,生三子,长曰钧,次曰镛,又次曰铎。铎以正隆二年进士,官至华州防御,使武威所,因以得封者也。镛先卒,而二人以文行称,谓之河东二段。在防御时,陇西李愈作武威墓表,五世之内名德并着。自武威而至于今又六世矣,家学幸可征焉。子为叙而篆之,将刻诸墓道。集辱在同朝,不敢辞,乃按而书之。凡李愈氏已表者不具,所具者自钧始,钧生汝舟,汝舟生恒,恒生克己、成己、修己。克己、成己之幼也,礼部尚书赵公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成己登正大进士第,主宜阳簿及内附,朝廷特举平阳提举学校官,不起。而克己终隐于家,一时诸侯大夫士皆尊师之。各有文集数十卷,集所为读而兴叹者也。克己之子三人:思永、思诚河中府儒学教授,思温皇子安西王召为记室参军,不赴。以子辅贵,赠中顺大夫礼部侍郎上骑都尉,追封河东郡伯。成己之子曰思义,平阳路儒学教授。四子之孙凡十人,以英、甫、彦、孚、辅、之兄,彝、经、循、顺其弟也,其九人皆仕有禄位,独辅最显,以文行选应奉翰林,三为御史,徧历陕西、江南及中台,以司业教国子生判太常礼仪院,寻式天官,誉名日盛,君子有望焉。呜呼!自司理参军至于今段氏十一传,凡二百有余年,而代亦三易矣。文学之懿前后相属,岂不伟哉!彼以功名富贵赫奕一时者何可胜数,然而不过一传再传而声迹俱泯。自其子孙有不能知其世,视此孰为得失哉!故为之铭。
铭曰
气葢世兮虑徧物,邈无托兮久焉识;眇若翰兮着微迹,何千年兮如白日;翩翩兮弟昆顾,予庭兮鞠存;嘉遯兮无闷,善自托斯文。皇肇造兮有区,羣材来兮并驱;匪伏兮有待,视其家兮多书。岌维岳兮润流斯河,世寖显兮子孙则多,邦人有言兮先生之家
段辅跋
显祖遯庵君与从祖菊轩君,才名道业推重一世。值金季乱亡,辟地龙门山中,遯庵君既殁,菊轩君徙晋宁北郭闭门读书。余四十年优游以终,凛然清风视古无愧,其遗文惜多散逸,所幸存者古律诗乐府三数百篇,皆先侍郎手自纪录,屡欲付梓不克,小子不肖,痛先志之未遂,惧微言之或泯,谨用录梓藏之家塾,俾后之子孙毋忘先业云。泰定四年丁卯春别嗣辅拜手谨志
贾定跋
定来守绛,闲以公至稷山,得是集,读而爱之。顾其旧刻遗失过半,亟访诸邑人,宁藩参并先生之孙之在乡校者,得所钞录二本,即与质订其讹,补其阙,完璧以传。工讫用纪岁月,若夫先生世德之美文章之盛,篇首有草庐邵庵之笔也,我不敢赘时。成化辛丑仲秋上旬中州贾定志于郡之乐只堂 展开
河东段氏世德碑铭
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蜀郡虞集撰并书
泰定四年秋,天官侍郎段辅出其先世遗文以示,集读而叹曰:嗟夫!昔宋失中原,文献坠地,盖为金者百数十年,材名文艺之士相望乎其闲,至乎明道正谊之学则或鲜传者矣。及其亡也,祸乱尤甚,斯民之生存无几,况学者乎!而河东段氏之学,独行乎捄死扶伤之际,卓然一出于正,不惑于神怪,不画于浮近,有振俗立教之遗风焉。呜呼!可谓善自托于不泯者矣。于是辅告集曰:维段氏世居绛之稷山,繇辅而上遡,其可知者为前宋司理参军讳应规十一世矣。司理之五世孙为金武威郡侯讳矩,生三子,长曰钧,次曰镛,又次曰铎。铎以正隆二年进士,官至华州防御,使武威所,因以得封者也。镛先卒,而二人以文行称,谓之河东二段。在防御时,陇西李愈作武威墓表,五世之内名德并着。自武威而至于今又六世矣,家学幸可征焉。子为叙而篆之,将刻诸墓道。集辱在同朝,不敢辞,乃按而书之。凡李愈氏已表者不具,所具者自钧始,钧生汝舟,汝舟生恒,恒生克己、成己、修己。克己、成己之幼也,礼部尚书赵公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成己登正大进士第,主宜阳簿及内附,朝廷特举平阳提举学校官,不起。而克己终隐于家,一时诸侯大夫士皆尊师之。各有文集数十卷,集所为读而兴叹者也。克己之子三人:思永、思诚河中府儒学教授,思温皇子安西王召为记室参军,不赴。以子辅贵,赠中顺大夫礼部侍郎上骑都尉,追封河东郡伯。成己之子曰思义,平阳路儒学教授。四子之孙凡十人,以英、甫、彦、孚、辅、之兄,彝、经、循、顺其弟也,其九人皆仕有禄位,独辅最显,以文行选应奉翰林,三为御史,徧历陕西、江南及中台,以司业教国子生判太常礼仪院,寻式天官,誉名日盛,君子有望焉。呜呼!自司理参军至于今段氏十一传,凡二百有余年,而代亦三易矣。文学之懿前后相属,岂不伟哉!彼以功名富贵赫奕一时者何可胜数,然而不过一传再传而声迹俱泯。自其子孙有不能知其世,视此孰为得失哉!故为之铭。
铭曰
气葢世兮虑徧物,邈无托兮久焉识;眇若翰兮着微迹,何千年兮如白日;翩翩兮弟昆顾,予庭兮鞠存;嘉遯兮无闷,善自托斯文。皇肇造兮有区,羣材来兮并驱;匪伏兮有待,视其家兮多书。岌维岳兮润流斯河,世寖显兮子孙则多,邦人有言兮先生之家
段辅跋
显祖遯庵君与从祖菊轩君,才名道业推重一世。值金季乱亡,辟地龙门山中,遯庵君既殁,菊轩君徙晋宁北郭闭门读书。余四十年优游以终,凛然清风视古无愧,其遗文惜多散逸,所幸存者古律诗乐府三数百篇,皆先侍郎手自纪录,屡欲付梓不克,小子不肖,痛先志之未遂,惧微言之或泯,谨用录梓藏之家塾,俾后之子孙毋忘先业云。泰定四年丁卯春别嗣辅拜手谨志
贾定跋
定来守绛,闲以公至稷山,得是集,读而爱之。顾其旧刻遗失过半,亟访诸邑人,宁藩参并先生之孙之在乡校者,得所钞录二本,即与质订其讹,补其阙,完璧以传。工讫用纪岁月,若夫先生世德之美文章之盛,篇首有草庐邵庵之笔也,我不敢赘时。成化辛丑仲秋上旬中州贾定志于郡之乐只堂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段克己与段成己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事见虞集撰《河东段氏世德碑铭》《元书》卷九一、《元诗选二集》。孙德谦撰《二妙年谱》二卷。著有《二妙集》八卷(与成己合集),吴澄为之序云:“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词存集中。单行者有《遁庵乐府》一卷,凡六十七首。多作于金亡后。“大抵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值故都倾覆之余,怅怀今昔,流露于不自知”(《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八八),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段克己为河汾诗派作者,兼擅填词,存世作品中一些诗词,写故国之思,颇有感情。如"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他也关心民间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丘"(《癸卯中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是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刻画山川的雄伟(如《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描绘风光的绮丽(如〔满江红〕《寿卫生行之》),都有特色。写隐居生活如:"四壁摧颓手重泥"(《冬夜自适》)、"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满庭芳〕《山居偶成》),虽只是生活片断的记录,但也可以看出他是安于淡泊和有劳动体会的。前人称段克己的作品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他受苏、辛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也有文名,诗词风格与克己相近。金代赵秉文以"二妙"相誉,后人编他们的合集时,称《二妙集》。
《中州集》成书之日,段克己尚在世,所以元好问未录其诗词。《二妙集》8卷,有吴昌绶双照楼影元刊本。又有海丰吴氏《九金人集》本,增《补遗》1卷。二本文字间有不同。词亦见《□村丛书》和《全金元词》。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段克己为河汾诗派作者,兼擅填词,存世作品中一些诗词,写故国之思,颇有感情。如"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他也关心民间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丘"(《癸卯中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是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刻画山川的雄伟(如《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描绘风光的绮丽(如〔满江红〕《寿卫生行之》),都有特色。写隐居生活如:"四壁摧颓手重泥"(《冬夜自适》)、"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满庭芳〕《山居偶成》),虽只是生活片断的记录,但也可以看出他是安于淡泊和有劳动体会的。前人称段克己的作品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他受苏、辛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也有文名,诗词风格与克己相近。金代赵秉文以"二妙"相誉,后人编他们的合集时,称《二妙集》。
《中州集》成书之日,段克己尚在世,所以元好问未录其诗词。《二妙集》8卷,有吴昌绶双照楼影元刊本。又有海丰吴氏《九金人集》本,增《补遗》1卷。二本文字间有不同。词亦见《□村丛书》和《全金元词》。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展开全部
见附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棒极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