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章节名称: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展开全部
杨志为了表示他怀抱的那口刀是要卖的,就在刀鞘里插了一
枝草标。这种用插草标来表示交易意向的做法在民间一直流传,
父亲就曾对我讲过,解放前家乡遇上饥荒,有人卖儿卖女,就在
那孩子头上插枝草标。这一说法我后来在老电影里得到过证实。
因为杨志的刀上插了草标,所以来往的人都明白他想把刀卖了。
牛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要买。但是牛二对杨志一口刀出价三
千贯不理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他有权利要求杨志,也就是货
主当场验明刀的功效。头发吹断了,铜钱砍断了,都没问题,就
差杀人不见血了。杨志说的这第三条有点不慎,让牛二找到了耍
无赖的把柄,他非要杨志杀个人不可。如果真的如杨志所说杀人
不见血,牛二说他才买这口刀;而他牛二如果真的遇见的是如此
罕见的宝刀,他必买,所以杨志你必须杀个人,这显然是个怪圈。
杨志认为,从检验刀的产品质量的角度讲,杀一只鸡和杀一个人
一样,都可以达到目的,但于情于理于法,他杨志却只能杀一只
鸡或除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怎奈杨志不幸遇到了一名认真的消费
者,一个固执的,不知死活的刁民牛二。杨志这把刀现在卖也不
成不卖也不成,困境由此产生———用小说研究的专业术语讲,
这叫张力。
杨志卖刀的故事从我童年读到它时起,就一直深深地存活在
我的记忆中,像那宝刀一样,铿锵作响,闪着寒光。这究竟为什
么,我却一直弄不明白。小时候我经常把自己想像成杨志,反复
思考自己面对牛二的纠缠该如何处置,如何脱身,我甚至还考虑
过自己万一卖了三千贯钱,那该怎么消费,怎么安排以后的生活。
也许就是这种焦虑把杨志卖刀这个响亮的,有着无限意味的词组
刻在我的脑海里。
事实上,最先知道杨志是在他被劫生辰纲的故事里。上小学
的时候,我们正赶上全国大批《水浒》,老师也就奉命在课堂讲
“智取生辰纲”,我当时听得昏昏沉沉、懵懵懂懂。倒是过了两
三年我自己在家看真正的《水浒传》,才发现杨志也是一条好汉,
而且武艺在《水浒》里绝对一流。最重要的是,他既然是一条好
汉,其实就是和晁盖、刘唐他们一拨儿的,只不过走上正确的革
命道路的时间不同罢了。至于这本“反面教材”中的投降派宋江,
看了小说也觉得他算条好汉,至少他为营救晁盖做了一些地下工
作,而且大义灭亲,敢杀阎婆惜,也算男子汉大丈夫了,比现在
的什么“新好男人”要“酷”得多。今年春节,我在家里又翻到
一本当年批判《水浒》的连环画,上面的宋江光着脚,脚丫夹着
毛笔,手举投降书,斜歪在地上,形象颇为丑恶,就像几年之后
的漫画中的“四人帮”一样。这不免让我又生出一些感慨。
后来上了大学,小说真的都成了教材,尽管绝大多数是正面
教材,我仍然不得不找另外的一些书来当小说读,这包括一些棋
谱和艰涩的理论书。而在后一类书中我终于读到一句诗人艾略特
的不太艰涩的话,他说,“一首诗中或许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学的。
学者们可以向我解释其中的许多事实,使我不致于产生进一步的
误解。但是我相信,一种正确的解释必须同时也是对我在读这首
诗时的个人感受的解释。”受这句话的误导,在发现一些研究小
说的文章没有解释我的感受后,我总是武断地认为人家的评论不
对头,或者不高明。
对了,杨志卖刀还没说完。杨志卖刀之所以给我的想像特别
多,是因为这是一个末路英雄的故事。杨志卖刀,是一个纯粹的
个人事件,也因此更富有人生况味。故事在这里突然放慢了脚步,
盘旋起来,就像杨志本人的徘徊茫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
这样的困境,这样的人生遭际的故事很容易让我们感同身受。同
样,林冲的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遇险野猪林、火烧草料场。故
事刚刚展开,但英雄的命运难料,情节有张有弛地踱着步,给我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体味英雄的困境,英雄的滋味,还有人生之
难料所带来的暧昧和这暧昧的魅惑力。
英雄落难,才能出故事,落难的英雄也才更让人同情。杨志
正走投无路,泼皮牛二却来逼他。所以,他杀了牛二,却赢得了
汴京市民和小说读者的同情。当然,从小说的角度讲,这个人物
摆脱了眼下的困境,张力暂时消解,情节以此为转折点向另一个
方向发展。不错,小说毕竟是小说,而我们则是会读小说的成年
人了。成龙演完英雄之后也仍然知道“我是谁”,可以抱着VCD不
无自得地自夸,他演的都是真功夫。可是杨志不能,尽管杨志知
道插枝草标来卖刀。杨志一心想弄个官爵,博个封妻荫子,结果
不自已宰了牛二。他永远活在那个遥远的、令人神往的英雄传奇
里。
枝草标。这种用插草标来表示交易意向的做法在民间一直流传,
父亲就曾对我讲过,解放前家乡遇上饥荒,有人卖儿卖女,就在
那孩子头上插枝草标。这一说法我后来在老电影里得到过证实。
因为杨志的刀上插了草标,所以来往的人都明白他想把刀卖了。
牛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要买。但是牛二对杨志一口刀出价三
千贯不理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他有权利要求杨志,也就是货
主当场验明刀的功效。头发吹断了,铜钱砍断了,都没问题,就
差杀人不见血了。杨志说的这第三条有点不慎,让牛二找到了耍
无赖的把柄,他非要杨志杀个人不可。如果真的如杨志所说杀人
不见血,牛二说他才买这口刀;而他牛二如果真的遇见的是如此
罕见的宝刀,他必买,所以杨志你必须杀个人,这显然是个怪圈。
杨志认为,从检验刀的产品质量的角度讲,杀一只鸡和杀一个人
一样,都可以达到目的,但于情于理于法,他杨志却只能杀一只
鸡或除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怎奈杨志不幸遇到了一名认真的消费
者,一个固执的,不知死活的刁民牛二。杨志这把刀现在卖也不
成不卖也不成,困境由此产生———用小说研究的专业术语讲,
这叫张力。
杨志卖刀的故事从我童年读到它时起,就一直深深地存活在
我的记忆中,像那宝刀一样,铿锵作响,闪着寒光。这究竟为什
么,我却一直弄不明白。小时候我经常把自己想像成杨志,反复
思考自己面对牛二的纠缠该如何处置,如何脱身,我甚至还考虑
过自己万一卖了三千贯钱,那该怎么消费,怎么安排以后的生活。
也许就是这种焦虑把杨志卖刀这个响亮的,有着无限意味的词组
刻在我的脑海里。
事实上,最先知道杨志是在他被劫生辰纲的故事里。上小学
的时候,我们正赶上全国大批《水浒》,老师也就奉命在课堂讲
“智取生辰纲”,我当时听得昏昏沉沉、懵懵懂懂。倒是过了两
三年我自己在家看真正的《水浒传》,才发现杨志也是一条好汉,
而且武艺在《水浒》里绝对一流。最重要的是,他既然是一条好
汉,其实就是和晁盖、刘唐他们一拨儿的,只不过走上正确的革
命道路的时间不同罢了。至于这本“反面教材”中的投降派宋江,
看了小说也觉得他算条好汉,至少他为营救晁盖做了一些地下工
作,而且大义灭亲,敢杀阎婆惜,也算男子汉大丈夫了,比现在
的什么“新好男人”要“酷”得多。今年春节,我在家里又翻到
一本当年批判《水浒》的连环画,上面的宋江光着脚,脚丫夹着
毛笔,手举投降书,斜歪在地上,形象颇为丑恶,就像几年之后
的漫画中的“四人帮”一样。这不免让我又生出一些感慨。
后来上了大学,小说真的都成了教材,尽管绝大多数是正面
教材,我仍然不得不找另外的一些书来当小说读,这包括一些棋
谱和艰涩的理论书。而在后一类书中我终于读到一句诗人艾略特
的不太艰涩的话,他说,“一首诗中或许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学的。
学者们可以向我解释其中的许多事实,使我不致于产生进一步的
误解。但是我相信,一种正确的解释必须同时也是对我在读这首
诗时的个人感受的解释。”受这句话的误导,在发现一些研究小
说的文章没有解释我的感受后,我总是武断地认为人家的评论不
对头,或者不高明。
对了,杨志卖刀还没说完。杨志卖刀之所以给我的想像特别
多,是因为这是一个末路英雄的故事。杨志卖刀,是一个纯粹的
个人事件,也因此更富有人生况味。故事在这里突然放慢了脚步,
盘旋起来,就像杨志本人的徘徊茫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
这样的困境,这样的人生遭际的故事很容易让我们感同身受。同
样,林冲的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遇险野猪林、火烧草料场。故
事刚刚展开,但英雄的命运难料,情节有张有弛地踱着步,给我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体味英雄的困境,英雄的滋味,还有人生之
难料所带来的暧昧和这暧昧的魅惑力。
英雄落难,才能出故事,落难的英雄也才更让人同情。杨志
正走投无路,泼皮牛二却来逼他。所以,他杀了牛二,却赢得了
汴京市民和小说读者的同情。当然,从小说的角度讲,这个人物
摆脱了眼下的困境,张力暂时消解,情节以此为转折点向另一个
方向发展。不错,小说毕竟是小说,而我们则是会读小说的成年
人了。成龙演完英雄之后也仍然知道“我是谁”,可以抱着VCD不
无自得地自夸,他演的都是真功夫。可是杨志不能,尽管杨志知
道插枝草标来卖刀。杨志一心想弄个官爵,博个封妻荫子,结果
不自已宰了牛二。他永远活在那个遥远的、令人神往的英雄传奇
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