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共出现了三次浪潮,对应三个阶段,也对应三个不同的热点发展领域: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
第一次浪潮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重点是计算机学科教学,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志性的口号是“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
发展脉络:开课年级从高中、初中,再到小学;课程形式从选修课到必修课;课程内容一开始主要是程序设计,后来逐步增加了应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课程的名字也由计算机课改成内涵更为宽泛、更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技术课程”。
第二次浪潮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重点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管理,主要是开发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教学管理软件,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将计算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标志性的口号是“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发展脉络:教育软件类型由“课件”向“组件”、“积件”发展,具有开放性的资源素材型、工具型、平台型的教学平台成为发展方向;计算机
辅助教学由以展示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的“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各学科课程与教学之中;由教师自己开发课件向教
师整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为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三次浪潮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重点是网络教育,标志性的口号是“建网、建库、建队伍”。
发展脉络:建多媒体电子教室;建校园网;天网地网相结合,实施校校通工程;对学生开设网络课程;建网上教育资源库;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试验远程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实验阶段,发展势头很猛。
网络教育的重头戏是教育部确定的“校校通”工程,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过近20年、三次浪潮、三个阶段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三大热点领域齐头并进,并且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
第一次浪潮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重点是计算机学科教学,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志性的口号是“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
发展脉络:开课年级从高中、初中,再到小学;课程形式从选修课到必修课;课程内容一开始主要是程序设计,后来逐步增加了应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课程的名字也由计算机课改成内涵更为宽泛、更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技术课程”。
第二次浪潮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重点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管理,主要是开发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教学管理软件,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将计算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标志性的口号是“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发展脉络:教育软件类型由“课件”向“组件”、“积件”发展,具有开放性的资源素材型、工具型、平台型的教学平台成为发展方向;计算机
辅助教学由以展示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的“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各学科课程与教学之中;由教师自己开发课件向教
师整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为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三次浪潮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重点是网络教育,标志性的口号是“建网、建库、建队伍”。
发展脉络:建多媒体电子教室;建校园网;天网地网相结合,实施校校通工程;对学生开设网络课程;建网上教育资源库;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试验远程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实验阶段,发展势头很猛。
网络教育的重头戏是教育部确定的“校校通”工程,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过近20年、三次浪潮、三个阶段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三大热点领域齐头并进,并且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