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是身体的缘故,根据记载是因为祖宗托梦。
根据宋史的记载,传说是因为宋太祖显灵托梦,《异迹略》记载,宋高宗被宋太祖托梦,称「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于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自从你雹拍的祖先用了计谋,占据我的帝位很久了,到达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面,是应当要把帝位还给我了。」)故宋高宗过继了太祖八世孙作为养子,并立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但为孟太后被托梦。
不过虽然禅让,主要决定权还是掌控在宋高宗手内。但是赵眘登基族肆启后马上为岳飞平反,以及肃清秦桧馀党,身为太上皇的高宗却没表达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而退位后的高宗与孝宗关系尚算良好。
扩展资料:
对赵构的评价:
原中国宋史学会会长朱瑞熙教授:宋高宗在对金关系上,他坚持与金议和,不惜纳贡称臣、杀害岳飞父子,因此是十足的投降派首领。但他有时也曾指挥、组织过宋军抗击入侵的兆如金军。加之他一直沿用宋朝的国号和正朔,所以他还没有达到完全“卖国”的程度.不能称之为“卖国贼”。
同时,他在内政建设上,经过不断努力,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从而保证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因此他还是南宋的“中兴之主”。总之,他所处的特定环境.决定他是一位功、过参半的皇帝,不能把他完全否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构(宋高祖)
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煎熬
金人灭宋,赵氏官乎轮乱家几乎灭族。赵构苟活于世,在乱中撑起大宋王旗。面临金人最精锐部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保住半壁江山,非常人所能理解之苦。非常人所能理解之难。父兄罹难,母姊被奸,心中万念俱灰,隐忍不发,内心所痛,岂是常人所能理解。萌生退意,当属真心。
二、无后
因为被吓,赵构一直没有生育能力,人无后,便没有为子辛劳和付出的那个责任心。赵眘人品忠厚,不如及早退位,还能落得加恩之典,获得赵眘的感激,让他安享晚年。
三、性情
赵构虽然文武双全,然而艺术兴趣大于武功的。能诗能文,写得一手好书法,性情本是文人特征,散淡之心是有的。
四、家国岁档
赵构逢乱世,撑危局,治大乱,用新法,启用良将,虽守住半壁江山,毕竟未能收复故国。更何况为谋和谈,重用秦桧,朝政颇多顽疾,需要新政。交给赵眘,朝局便会别开生面。
扩展资料: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赵构生于宫中,历任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等职,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长兄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
赵构在位时,迫于形势起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后来桐腊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高宗赵构
首先,宋高宗自青年时代起甘苦备尝,自身始终保持着简朴的品德。他不热衷女色,餐食简便,每餐仅面饼、馒头和煎肉。虽定居杭州,却时常回忆起当年南迁的艰难岁月。他不喜好奢侈品,“尝诏有司,毁弃螺钿淫巧之物,不可留。”
宋高宗主动当太上皇帝,显然是在效仿父亲宋徽宗。事实证明,隆兴元年(1163),也就是宋高宗禅位的第二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宋高宗“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朱子语类·高宗朝》),已经做好了逃命的架势。如果不是已经禅位,他岂能说跑就跑。所以,便于逃跑也是宋高宗盛年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宋高宗主轿核并动禅位,也与宋金议和失败和全国抗金形势有关。当年,宋高宗为了促成议和,为了偏安一隅,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抗金英雄岳飞,致使亲者痛,仇者快,也造成了日后南宋对金战争的被动局面。
扩展资料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氏氏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赵构生于宫中,历任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等职,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闭迹,其父徽宗,长兄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赵构在位时,迫于形势起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后来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构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已经做了36年皇帝的宋高宗赵构,以“老且病”、“倦勤”(《宋史》)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退位做了太上皇帝。
这一年,赵构55岁,正值盛年,而且身体仍然健康得很。即便退位,这家伙也足足当了25年的太上皇,81岁才病死,所谓“老且病”纯属骗鬼。而且赵构也时常干预朝政,看不出他有丝毫“倦勤”。那么赵构为何要主动禅位交权?其中的玄机颇耐人寻味。
1、赵构的投降主义路线不得人心。
南宋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主和与主战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宋高宗从骨子里就是一个主和派,所以他才冒天下之大不韪,自毁长城,杀害了主战派代表岳飞以迎合金兀术,签订了割地、纳贡、称臣的绍兴和议。同时,将张浚(并非害死岳飞的那个张俊)等主战派大臣边缘化,主和派全面把持朝政。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刘锜都遭到迫害,岳飞、岳云、张宪等人被杀,韩世忠等人被解除兵权赋闲,刘锜被贬斥远方,岳飞部将牛皋被秦桧党羽田师中用毒酒毒死。签订绍兴和约时,南宋把商州割给了金国,商州守将邵隆坚决反对割让商州,被秦桧贬官叙州后毒死。
同时,宋高宗不断缩减宋军的编制与规模,军队也随之日益腐败,将帅经常克扣军饷。于是南宋军备废弛、军心涣散、军纪腐败,战斗力与绍兴和议前大大下降。
虽然绍兴和议是一个奇耻大辱的投降条约,但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统治集团却自以为高枕无忧。
宋高宗的投降主义路线激起南宋群臣的极大愤慨,韩世忠、胡珵等人纷纷上疏反对,枢密院编修胡铨更是慷慨激昂,他怒谏宋高宗说:国家是祖宗的国家,陛下所居的皇位,是祖宗的皇位,为什么要把祖宗的宴纳国家,变成敌人的国家,为什么要把祖宗的皇位,变成藩属的皇位呢?…… 即使没有知识的三尺儿童,要他向仇敌下拜,他都不肯而发怒;如今我们一个堂堂的大国,却相率而拜仇敌,连儿童的羞耻都没有,难道陛下能这样做吗?… … 如果陛下还不觉悟,费尽人民的膏血而不恤,忘记国家的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辱冲首,把我们的国家当作敌人的仆从也心甘情愿,“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宋史》卷374《胡铨传》)
当时,宜兴的一位进士吴师古把胡铨的奏文版刻出来,大量印发,杭州的吏民晌判没争相传诵,都人喧腾,数日不定。全国反对议和的呼声,更加高涨!胡铨的上疏不但在南宋境内轰动一时,四处传诵,而且也传到金国,“金虏闻之,以千金求其书,三日得之,君臣失色,曰:‘南朝有人,盖足以破其阴遣桧归之谋也’。”(《鹤林玉露》卷6《乞斩秦桧书》)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诗真实地写出南宋人对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投降派的极大痛恨和失望,赵构投降主义政策实在是不得人心。
2、秦桧的黑暗专权令赵构丧尽人心。
对外投降的同时,赵构还放纵秦桧专权,这期间成为宋朝最黑暗、腐败的时期之一。
当时南宋老百姓评论说:“自秦太师讲和,民间一日不如一日”(《胡澹庵先生文集》卷14《与虞并甫》)。“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国之府库,无旬刀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宋史》卷374《胡铨传》)。秦桧大量收受贿赂,侵吞国家与私人财产,其府库财富,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当时凡是南宋宫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桧家都应有尽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号称“富敌于国”(《宋史》卷473《秦桧传》)。
宋高宗默认秦桧收刮民脂民膏以媚奉金国的同时,还下令各地官吏进行献助。名义上是南宋各地官吏以“羡余”献助中央,但这些财物除了献给金国,剩下的都落入了秦桧的腰包。
对于秦桧的黑暗专权,宋人无不痛恨。“故老含泣而望绝,黄河呜咽以流悲”,“桧之肉其可食呼”!(《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9)这些从侧面都显示了宋高宗赵构已经人心丧尽。
3、采石之战后,南宋主战浪潮高涨,赵构自感颜面丢进,只得下台。
公元1161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调集32万大军,号称60万,兵分四路南下。南宋军备早已废弛多年,兵无精兵,将无良将,一触即溃,金兵迅速饮马长江。此时,南宋情势极度危机,赖以生存的长江天险随时有可能被突破,面临着亡国的危机。公元1161年10月底,准备就绪的金军开始发动攻击,11月初,进抵南宋在长江防线最后一道屏障——采石。
面对来自全国上下的声讨以及前线危局,赵构不得不以李显忠负责整个长江防线。在李显忠未到任前,赵构委派中书舍人虞允文到采石劳军,而他自己则再次作好了随时乘船出海南逃两广甚至海南岛的准备。这时,太子赵昚慨然上书,要求自己率兵迎敌。赵昚的老师史浩知道此事后大惊,深感赵昚犯了大忌,乃让他赶快上书谢罪,并要求随高宗赵构一起出征。
南宋真的很幸运,危难之际,文臣虞允文拯救了南宋,他以劳军文官的身份指挥了采石之战,不足2万人的败兵击败了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金军,确保了长江防线。采石大战的胜利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南宋敢战之士绝对不少,而且有才能的文官武将,也层出不穷。同时,宋军随后展开反击,西路吴玠收复了西北七州地方,中路收复了邓,蔡,陈州及顺昌府等地,东路收复了江淮等地。此时若乘机北伐,绝对是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
但赵构并没有看到这一大好时机,只希望继续对金称臣,继续苟活下去。因此,赵构在完颜雍登位,完颜亮死后,居然说“朕料此事终归于和”,“至若以小事大,朕所不耻”,希望继续对金称臣,灭国破家、杀父辱母的大仇再一次被他忘得干干净净。
由于赵构的软弱无能,南宋再度对金称臣,最终失去了这次绝佳的收复中原的机会,举国上下再度民意沸腾。
对此,宋高宗赵构深感他的投降政策已经彻底破产,对金步步妥协退让也让赵构无地自容、声名扫地。因此赵构审时度势之下,索性便禅位给一直主战的太子赵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