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3-05-17
展开全部
《读“铁”》为题的好作文 能在一片叶子的脉络之上,读出四季,那是慧眼;能在一朵花的荣谢过程中读出人生,那是智者…… 铁,是一种常见元素;铁,是一种值得骄傲的物质。对于“铁”,你有怎样的感悟? 请以《读“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读“铁” 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处于第4周期组族,化学老师这样说。 铁是人体内一种半微量元素,它可以运载血红蛋白,生物老师如此解释。 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政治老师告诉我们。 而我则始终固执地认为铁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永不屈服的精神,一种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精神。 孟子曾曰:“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好个“威武不能屈”,亚圣一言,可谓金石,一语道破铁之精神的精髓所在。 古今多少仁人智士,他们感悟到了这种精神的精华,他们向我们很地展示了铁的精神。 愚公移山,可谓不智,以人力之微渺,山势之高险,无异于“蚍蜉憾大树,可笑不自量。”但愚公以不屈于自然的绝世的勇气感动了上苍。王屋与太行山脉,至今仍传颂了愚公的不屈。 移山之说原为神话,但我国上古劳动人民不屈于自然的傲然铁骨已可见一斑。而真正的仁人智士正呐喊着向我们走来。 宋末动荡,起兵抗元。不幸干戈寥落,兵败被擒,惶恐滩头,零丁洋里,谁也不禁要感叹身世浮沉,但他,一个文弱的书生,一个南宋的忠臣,不屈于元朝的威逼利诱。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气磅礴,书写了一段钢铁一般的赞歌。 清末腐朽,国势衰颓,甲午风云,国将不国,维新百日,终遭失败。他,一个七尺男儿,铮铮铁骨,甘愿为改革流尽鲜血,怎会退缩,正如所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之时,他仍是那样的不屈,“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样的豪语也必将如铁一般永载青史。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不屈的精神诠释着铁之魂。 理性的屈子也有着魂断汩罗的不屈。 浪漫的李白也有着“安能摧眉折腰”的不屑。 奔波半生的辛弃疾仍怀着“望中犹记风火扬州路”的执着。 清新婉约的易安居士也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顽强。 顽强不屈为铁之精髓,铁之魂魄。亦为民族之魂。铁之精神永载史册,民族之魂永垂不朽! 读“铁” 因为,提到铁,只能让我想起那“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心悸与凄凉…… 因为,提到铁。只能让我想起那船夜雪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悲壮与感伤…… 因为,提到铁,只能让我想起那“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中那沾满鲜血的铁索上的道道采光……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很早便发明了铁,铁也逐渐由制农具转变成为制武器,后铁制的武器也成了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在战场上举足轻重的一个角色。 战争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永远的伤痛。但是,社会要进步,历史要前进,我们离不开革命,要革命就一定要有战争,有死伤。 我似乎并不喜欢铁。 因为,提到铁,只能让我想起铁蹄踏过的土地上,多少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离开家园。 因为,提到铁,只能让我想起铁剑挥捍过的沙场上,浮尸千里,流血漂橹,多少无辜的生命为了君王所谓的天下事白白牺牲。 因为,提到铁,只能让我想起铁弹落下的废墟里,多少原本美妙幸福的家园被摧毁,多少原本奇丽动人的景致被削平…… 在那残酷的战争中,有铁存在的地方,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兵士的死伤,百姓的考难,家国的衰亡。 战争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永远的伤痛。但是,如今步入了和平年代的我们还应该畏铁如虎吗?签定其实是否定的。 铁,作为一种金属,被应用于战争,但这并不是它的错。 满目创熟的土地是铁蹄踏过的痕迹,但是发动战争的人才是灾难的真正原因。 横尸遍野的山岗是铁剑挥捍过的痕迹,但是穷兵黩武的国君才是灾难的真正原因。 断壁残垣的废墟是铁弹落下的痕迹,但是对权力和利益无休止的欲望才是灾难的真正原因。“锈吃铁”的联想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件很好的铁器,如不精心保管,就会生锈,一旦有了锈斑而不及时擦 去,锈斑就会蔓延开来,吞噬铁器,使之变成废物。即使是不锈钢,也不能幸免。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锈吃铁”的自然现象。由此,人们联想到了社会生活,常常以“锈吃铁”为喻告诫自己:切不可“人变坏”;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除“锈”防“蚀”,力避蜕化堕落。事实上,明理是容易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