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1、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成分或结构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3、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扩展资料:
文化遗产保护三个方面
1、从历史角度。首先,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这是历史上划时代的变化。今天中国有能力做很多过去想做不能做的事情。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解放,包括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法、技术方面,中国与国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2、从社会角度。我们的社会从没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组织的参与,不是今天才开始的,社会力量始终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
今天,随着经济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更多社会团体愿意为文化保护做贡献。此外,文物保护事件往往会成为社会事件,例如黑龙江刘亚楼故居被拆除的事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这说明全社会都在关注、关心文保工作。此外,国家文物局有一个举报中心,每天也会接到各个方面的反应。
3、从政府、国家的角度来看,文化遗产保护,某种程度上是政府主导、负责的。由于近代国家产生,国家保护文化遗产,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如今,文化遗产保护更是和民族复兴联系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成分或结构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扩展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和古琴以及新疆的木卡姆和与蒙古国联合申办的蒙古长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遗产
推荐于2018-02-18
世界遗产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人类共同财富。让人类共同财富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保护,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初衷。
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九寨沟(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龙(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