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2013-05-20
展开全部
先说文官吧!实际上,庞统在建立蜀国之前,就死在攻雒城之时,时年三十六岁。可惜啊!归刘备帐下,还没来得及建立大功,就先去拜见刘备的列祖列宗了。法正也和庞统差不多,只来得及给黄忠谋划杀夏侯渊之计,成功后,也就OVER了,时年四十五岁。刘备阵营里两个军事指挥天才就这样损失掉了,实在是可惜。至于糜竺,马良,费祎,蒋琬,许靖之辈:糜竺,马良和许靖治理国家的能力平平,费祎,蒋琬,董允只知道维持孔明制定的老方针,没有能提出更有益于蜀的新政策,缺少创新精神,很难再把蜀国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历史上的孔明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神通广大,有很多是罗贯中杜撰或者是移花接木的。例如,火烧博望坡是刘备所为;在首次北伐时,孔明是和曹真对阵,而不是司马懿,自然也就没有空城计之说;八阵图,舌战群儒,借东风,骂死王朗等等均是虚构。再根据陈寿对他的评价:“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可以推测出,孔明算是一个治理国家的人才,可惜带兵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
再说武将。说到蜀汉阵营里的武将,不得不先说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皆勇力无敌,万人之敌也。他们的武力,连陈寿都说是:“世之虎臣。”足见其打仗单挑的水平不低,但是两个人都有致命的弱点。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关羽没有遵照孔明的指示连吴抗曹,而是魏吴两边都开罪,缺乏作为镇守荆州大将应具有的八面玲珑,能够灵活应对各方压力的能力,只顾以武服人。最后,把荆州丢光,毁掉了蜀汉进攻曹魏的一条重要通道,自己也身首异处。张飞因急着为大哥报仇,最后也是为手下所杀,陪他二哥“羽化登仙”去了。蜀汉在建国初期就损失掉了这两员虎将,伐魏之时若是能有此二人参加,孔明的压力会减轻很多,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可惜,可惜啊!到后来,刘备御驾东征东吴,被陆逊打败,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不说,又损失掉黄忠,傅彤,沙摩轲等一批武将。刘备血本无归,自此蜀汉元气大伤。而赵云,马超和魏延都没有能得到刘备或是诸葛亮的信任。赵云并不是刘备的嫡系,自然刘备表面上很看重他,实际上给他的职位比黄忠,魏延的都低。这样,赵云就始终都没有能作为主将上阵,都是作为副将配给刘备和孔明的,自然其军事才能很难得到发挥。到后面孔明想重用他,可惜他已经年老不堪委用了,又是一个冯唐!马超的遭遇和赵云一样,也是没有得到刘备的充分信任,和张飞关羽的关系又搞得不是很好。(马超性格比较自傲,刘备三兄弟自然不会高兴)最后马超郁郁而终,时年四十七岁,命运很是凄惨。这样的虎将也是一个短命鬼,蜀汉的人才怎么都这么短寿?莫非不积阴德?呵呵!魏延是较得刘备信任的人,当年就把原本预备给张飞的汉中太守的位置让给了他。他曾经带着少数亲兵部队,帮助重新组织羌人部队,打退了魏国的进攻。可惜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孔明的领导下,孔明对他就没有像刘备那么信任了,所以他的能力也没有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姜维是蜀汉武将里最有谋略的一个,单挑PK的能力也不差,诸葛亮最看重的接班人。可惜的是,诸葛亮死之前没有给姜维创造一个好的政治环境。费祎当政时,是蜀与魏最为和平的时期,每次姜维要伐魏,费祎都对姜维进行压制,削减兵员数量,减小战争规模。直到费祎死后,姜维才有机会统帅大军进行大规模的伐魏战争,但是姜维进行的战争是穷兵黩武式的,伤民伤财颇为严重,人民越来越反对战争。反观孔明所进行的战争都是在人民能够承受的基础上,所以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大的灾难,国家也比较平稳。正是姜维把蜀汉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宫中黄皓等人又向后主进谗言,企图罢免姜维,姜维只好屯田沓中,以避其祸。可以说,姜维没有能从后主那里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另外,蜀汉领地狭小,位置偏僻,经济教育都落后于魏与吴,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思前想后,蜀汉的人才命运的确不比其他两国的人才好。不是命短,就是不得其真正明主。寿命短,自然很难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就像庞统,法正,马超那样;人才被压制,得不到重用,使得他们的能力没有能发挥到极至,有人才却不能使人尽其才,这就相当于没有人才,像赵云,马超,魏延,姜维那样。蜀汉在人才这一点上确实不比上其他两国,灭亡自然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无人也.
再说武将。说到蜀汉阵营里的武将,不得不先说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皆勇力无敌,万人之敌也。他们的武力,连陈寿都说是:“世之虎臣。”足见其打仗单挑的水平不低,但是两个人都有致命的弱点。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关羽没有遵照孔明的指示连吴抗曹,而是魏吴两边都开罪,缺乏作为镇守荆州大将应具有的八面玲珑,能够灵活应对各方压力的能力,只顾以武服人。最后,把荆州丢光,毁掉了蜀汉进攻曹魏的一条重要通道,自己也身首异处。张飞因急着为大哥报仇,最后也是为手下所杀,陪他二哥“羽化登仙”去了。蜀汉在建国初期就损失掉了这两员虎将,伐魏之时若是能有此二人参加,孔明的压力会减轻很多,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可惜,可惜啊!到后来,刘备御驾东征东吴,被陆逊打败,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不说,又损失掉黄忠,傅彤,沙摩轲等一批武将。刘备血本无归,自此蜀汉元气大伤。而赵云,马超和魏延都没有能得到刘备或是诸葛亮的信任。赵云并不是刘备的嫡系,自然刘备表面上很看重他,实际上给他的职位比黄忠,魏延的都低。这样,赵云就始终都没有能作为主将上阵,都是作为副将配给刘备和孔明的,自然其军事才能很难得到发挥。到后面孔明想重用他,可惜他已经年老不堪委用了,又是一个冯唐!马超的遭遇和赵云一样,也是没有得到刘备的充分信任,和张飞关羽的关系又搞得不是很好。(马超性格比较自傲,刘备三兄弟自然不会高兴)最后马超郁郁而终,时年四十七岁,命运很是凄惨。这样的虎将也是一个短命鬼,蜀汉的人才怎么都这么短寿?莫非不积阴德?呵呵!魏延是较得刘备信任的人,当年就把原本预备给张飞的汉中太守的位置让给了他。他曾经带着少数亲兵部队,帮助重新组织羌人部队,打退了魏国的进攻。可惜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孔明的领导下,孔明对他就没有像刘备那么信任了,所以他的能力也没有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姜维是蜀汉武将里最有谋略的一个,单挑PK的能力也不差,诸葛亮最看重的接班人。可惜的是,诸葛亮死之前没有给姜维创造一个好的政治环境。费祎当政时,是蜀与魏最为和平的时期,每次姜维要伐魏,费祎都对姜维进行压制,削减兵员数量,减小战争规模。直到费祎死后,姜维才有机会统帅大军进行大规模的伐魏战争,但是姜维进行的战争是穷兵黩武式的,伤民伤财颇为严重,人民越来越反对战争。反观孔明所进行的战争都是在人民能够承受的基础上,所以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大的灾难,国家也比较平稳。正是姜维把蜀汉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宫中黄皓等人又向后主进谗言,企图罢免姜维,姜维只好屯田沓中,以避其祸。可以说,姜维没有能从后主那里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另外,蜀汉领地狭小,位置偏僻,经济教育都落后于魏与吴,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思前想后,蜀汉的人才命运的确不比其他两国的人才好。不是命短,就是不得其真正明主。寿命短,自然很难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就像庞统,法正,马超那样;人才被压制,得不到重用,使得他们的能力没有能发挥到极至,有人才却不能使人尽其才,这就相当于没有人才,像赵云,马超,魏延,姜维那样。蜀汉在人才这一点上确实不比上其他两国,灭亡自然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无人也.
2013-05-20
展开全部
据三国时期各国的人才储备的深度,魏国唯才是举,吴国人尽其才,蜀国无人可用。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诸葛亮之后,能抵抗外敌的好象只有姜维一人。这里说的大将是指有能力单独指挥一个大军团和劲敌作战,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军事指挥官,并非是指象关羽、张飞等那样的一介武夫。 三国之中,以蜀国人才最少,有种种原因,比如:魏国那么大,占当时全国土地的二分之一!可蜀汉政权只占四分之一而且地形多山不出人才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蜀国无大将的原因在早期就已经潜伏着了。我们来看看三国早期的刘备是如何招收人才的。刘备的人才从哪里来的?刘备的创业集团中象赵云、周仓、徐庶等是武将自己的投靠来的加上他寄居荆州之前的老部下这些人里面没有几个真正具备独立率领大军团指挥作战的能力的。而刘备自己去招收的人才却非常少,可以说几乎一个也没有。二:就是诸葛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这关诸葛亮什么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难道还会是蜀中无大将的一个原因吗?不过事实上蜀中无大将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我们的这位军事奇才有关。蜀中无大将,当然不能说是诸葛亮他不能容人,而是诸葛亮太强。三:最后,是蜀国用人制度的弊端。三国中的魏、蜀、吴都有对应三种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从后期蜀国阵营中冒出来的将领,主要都是是以前刘备时期的一些主要将领的后代,如傅彤的儿子傅佥,关兴的儿子关统等等,根本没有出现平民百姓出生的将领。到了中期,也就是诸葛亮来了之后,他的大部分人才,有些是投靠过来,有些是诸葛亮等人找来的。刘备自己去找来的有吗?还是没有!有也很少。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人的名声在当地很高,或这些人的父辈或他本人曾经当过官。这有什么问题我想大家都明白吧! 到了晚期,也就是在他得到益州后,刘备没有从益州得到可用的将才,刘璋的益州原本也缺乏军事人才,再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象甘宁等这样具备战略眼光的大将却在刘备入蜀前提前流失,使蜀汉丢失了从益州可继承的人才储备。在得到益州以后,益州归顺的黄权,孟达是硕果仅存的文武之才,可惜刘备还是没有才尽其用,他们后来都投奔了曹魏。刘备的招收进的人才从此由盛到衰。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诸葛亮之后,能抵抗外敌的好象只有姜维一人。这里说的大将是指有能力单独指挥一个大军团和劲敌作战,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军事指挥官,并非是指象关羽、张飞等那样的一介武夫。 三国之中,以蜀国人才最少,有种种原因,比如:魏国那么大,占当时全国土地的二分之一!可蜀汉政权只占四分之一而且地形多山不出人才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蜀国无大将的原因在早期就已经潜伏着了。我们来看看三国早期的刘备是如何招收人才的。刘备的人才从哪里来的?刘备的创业集团中象赵云、周仓、徐庶等是武将自己的投靠来的加上他寄居荆州之前的老部下这些人里面没有几个真正具备独立率领大军团指挥作战的能力的。而刘备自己去招收的人才却非常少,可以说几乎一个也没有。二:就是诸葛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这关诸葛亮什么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难道还会是蜀中无大将的一个原因吗?不过事实上蜀中无大将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我们的这位军事奇才有关。蜀中无大将,当然不能说是诸葛亮他不能容人,而是诸葛亮太强。三:最后,是蜀国用人制度的弊端。三国中的魏、蜀、吴都有对应三种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从后期蜀国阵营中冒出来的将领,主要都是是以前刘备时期的一些主要将领的后代,如傅彤的儿子傅佥,关兴的儿子关统等等,根本没有出现平民百姓出生的将领。到了中期,也就是诸葛亮来了之后,他的大部分人才,有些是投靠过来,有些是诸葛亮等人找来的。刘备自己去找来的有吗?还是没有!有也很少。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人的名声在当地很高,或这些人的父辈或他本人曾经当过官。这有什么问题我想大家都明白吧! 到了晚期,也就是在他得到益州后,刘备没有从益州得到可用的将才,刘璋的益州原本也缺乏军事人才,再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象甘宁等这样具备战略眼光的大将却在刘备入蜀前提前流失,使蜀汉丢失了从益州可继承的人才储备。在得到益州以后,益州归顺的黄权,孟达是硕果仅存的文武之才,可惜刘备还是没有才尽其用,他们后来都投奔了曹魏。刘备的招收进的人才从此由盛到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原因:
1、是因为关羽北伐和两年后的刘备伐吴,这两场襄樊战役和猇亭之战失去了一大部分蜀国当时最优秀的文才武将。后期虽有优秀武将的后代为国所用,如傅彤之子傅佥,黄权之子黄崇,当毕竟热血有余,才智略乏,不能独挡一面。
2、是地理原因,蜀地本身文化底蕴浅薄落后,人口数量少,基数少当然导致了人才缺乏。
3、就是一直以来的蜀中士人的不合作态度,他们对于外来的统治者没有认同感,而刘备诸葛亮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荆州人是刘备入蜀时的核心力量,而且入蜀后一直统治着蜀地,同时荆州集团也对蜀本地士人缺乏认同感,所以从蒋费一直到董厥樊建,蜀士人对统治者很隔膜,当然也不会为之所用。甚至还出现了彭恙谋反等此类事件。人才库没有源头活水,当然只能日益枯竭了。
4、就是诸葛亮治蜀后,对人才的对事务的态度也有很大关系,事无巨细,排挤政敌,川中士族对诸葛亮严苛治国不满,但又只能忍气吞声。人人自保试问又怎能人尽其才呢?
二、简介: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1、是因为关羽北伐和两年后的刘备伐吴,这两场襄樊战役和猇亭之战失去了一大部分蜀国当时最优秀的文才武将。后期虽有优秀武将的后代为国所用,如傅彤之子傅佥,黄权之子黄崇,当毕竟热血有余,才智略乏,不能独挡一面。
2、是地理原因,蜀地本身文化底蕴浅薄落后,人口数量少,基数少当然导致了人才缺乏。
3、就是一直以来的蜀中士人的不合作态度,他们对于外来的统治者没有认同感,而刘备诸葛亮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荆州人是刘备入蜀时的核心力量,而且入蜀后一直统治着蜀地,同时荆州集团也对蜀本地士人缺乏认同感,所以从蒋费一直到董厥樊建,蜀士人对统治者很隔膜,当然也不会为之所用。甚至还出现了彭恙谋反等此类事件。人才库没有源头活水,当然只能日益枯竭了。
4、就是诸葛亮治蜀后,对人才的对事务的态度也有很大关系,事无巨细,排挤政敌,川中士族对诸葛亮严苛治国不满,但又只能忍气吞声。人人自保试问又怎能人尽其才呢?
二、简介: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为罗贯中没费太多笔墨描写后三国,所以给人印象那会儿人才少。
其实后三国各种阴损毒辣的谋士、韬略满腹的大将、血腥残暴的政治厮杀,甚至是舍身赴死的刺客,比前三国一点不逊色。
而且若论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更是汉魏吴立国之初无法比拟的。
论战事,邓艾段谷破姜维,两人几番抢地利夺天险,你来我往,战机的把握战场的指挥都精彩绝伦。如果姜维不是因为胡济援军失期未至,胜负还在未定之天。后来姜维自沓中闪电行军,急行将近500公里的路途,躲闪邓艾追兵,晃点诸葛绪,神速驰援剑阁,拒钟会大军十余万。如果没有邓艾兵行险着,越阴平翻景谷,偷袭绵竹,钟会大军必然无功而返。
论政争,孙吴先有孙权立储,二宫之变,全家步家仗着皇亲地位操弄权柄排除异己,孙权骂死陆逊、赐死朱据,开孙吴流血政争先河。之后孙峻图谋诸葛恪,又有孙休清算孙綝,再有孙皓屠灭濮阳兴、张布。基本是一朝天子一场杀伐,腥风血雨。更别提各地方大族互相勾心斗角,相爱相杀。没一场权谋政争,惊险刺激,丧心病狂,都远超现在任何一部宫斗戏。
论谋略,司马家咄咄逼人篡取曹魏,司马懿老乌龟赚曹爽,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贾充钟会毒计百出,一条比一条阴损。废曹芳杀曹髦,借吕安案杀嵇康,夏侯玄和嵇康的首级吓得天下名士只敢清谈不敢清议。司马家夺权的路上,靠着计谋巧取,每一步都蹚着血,步步惊心步步要命,一步一杀人。
后三国说是乱世,又是三个国家各自偏安一方的治世。说是治世,又是三个国家互相攻伐的乱世。既有治世良才,又有乱世人杰,像春秋又像战国。
哪怕在政治环境最稳定最和谐的蜀汉,也充斥了荆州人、东州人、益州人、巴氐人、南中人的矛盾,费祎打压姜维、谯周打压姜维、董厥打压姜维、黄皓打压姜维(这个其实不算),全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对益州人与巴氐人来说,做魏的一州未必坏过独立一国。后来邓艾兵临城下,谯周等人带头要求开城投降,也间接说明益州本地人跟汉政府已经离心离德了。
真说人才,比前三国只多不少。唯一少的,是像关羽、刘备、曹操、诸葛亮,这种极其闪耀,在逆境中不停绽放光芒的个人魅力很强的明星。
因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所有人都变成了政治的动物,要更加警觉,更加残忍,更加狡猾,也就不可爱了。
跟前三国比,后三国更险恶惊悚,也更沉重。政客的故事总是不如英雄的故事好听,所以罗贯中才把最后的笔墨都倾注在姜维身上了。
其实后三国各种阴损毒辣的谋士、韬略满腹的大将、血腥残暴的政治厮杀,甚至是舍身赴死的刺客,比前三国一点不逊色。
而且若论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更是汉魏吴立国之初无法比拟的。
论战事,邓艾段谷破姜维,两人几番抢地利夺天险,你来我往,战机的把握战场的指挥都精彩绝伦。如果姜维不是因为胡济援军失期未至,胜负还在未定之天。后来姜维自沓中闪电行军,急行将近500公里的路途,躲闪邓艾追兵,晃点诸葛绪,神速驰援剑阁,拒钟会大军十余万。如果没有邓艾兵行险着,越阴平翻景谷,偷袭绵竹,钟会大军必然无功而返。
论政争,孙吴先有孙权立储,二宫之变,全家步家仗着皇亲地位操弄权柄排除异己,孙权骂死陆逊、赐死朱据,开孙吴流血政争先河。之后孙峻图谋诸葛恪,又有孙休清算孙綝,再有孙皓屠灭濮阳兴、张布。基本是一朝天子一场杀伐,腥风血雨。更别提各地方大族互相勾心斗角,相爱相杀。没一场权谋政争,惊险刺激,丧心病狂,都远超现在任何一部宫斗戏。
论谋略,司马家咄咄逼人篡取曹魏,司马懿老乌龟赚曹爽,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贾充钟会毒计百出,一条比一条阴损。废曹芳杀曹髦,借吕安案杀嵇康,夏侯玄和嵇康的首级吓得天下名士只敢清谈不敢清议。司马家夺权的路上,靠着计谋巧取,每一步都蹚着血,步步惊心步步要命,一步一杀人。
后三国说是乱世,又是三个国家各自偏安一方的治世。说是治世,又是三个国家互相攻伐的乱世。既有治世良才,又有乱世人杰,像春秋又像战国。
哪怕在政治环境最稳定最和谐的蜀汉,也充斥了荆州人、东州人、益州人、巴氐人、南中人的矛盾,费祎打压姜维、谯周打压姜维、董厥打压姜维、黄皓打压姜维(这个其实不算),全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对益州人与巴氐人来说,做魏的一州未必坏过独立一国。后来邓艾兵临城下,谯周等人带头要求开城投降,也间接说明益州本地人跟汉政府已经离心离德了。
真说人才,比前三国只多不少。唯一少的,是像关羽、刘备、曹操、诸葛亮,这种极其闪耀,在逆境中不停绽放光芒的个人魅力很强的明星。
因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所有人都变成了政治的动物,要更加警觉,更加残忍,更加狡猾,也就不可爱了。
跟前三国比,后三国更险恶惊悚,也更沉重。政客的故事总是不如英雄的故事好听,所以罗贯中才把最后的笔墨都倾注在姜维身上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