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
战争背景
日本南进政策
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提出日本的“国策基准”就决定“在外交和国防两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还要向南方海洋方面扩张发展”,即把“南进”和“北进”两方面作为国策方针 [3-4] 。为了实现“国策基准”,日本先侵略中国,实施中间突破,却陷于中国战场无力自拔。日本急需从“南进”和“北进”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在1938年和1939年先后对苏联用兵,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北进”战略受到冲击 [5] 。 [6]
当时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40年夏,德国闪击西欧成功,荷法相继败降,英国也危在旦夕。1940年4 月15 日,外务大臣有田发表声明,宣称日本与东南亚诸国及南洋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本政府对这一地区的任何变化“不能置之不理”。6月29日又发表了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演说。7月26日,第二届近卫内阁抛出了《基本国策纲要》,制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宣称日本政府的根本方针是“认为“在欧洲战争中,旧势力正屈服于新兴国威力之下,仅剩英国一国在苟延残喘中,世界局势转变颇激,日本当前之急务,必须促进其实现者,为脱离历来受英美拘束之情势,而以日满华为基干,以印度以东及澳洲纽西兰以北的南洋区域为一圈,确立自给自足之态势,连成此一目的之机会,除今日以外,绝难俟诸来日,良机不再” [7-8] 。8月1日,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就职后的第一次演说中正式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此举意图,一是在经济上,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巨大和可靠的市场以及稳定的原材料来源;二是在军事上, 阻断盟提出要把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9] 。至此,日本的“南进”政策最终确立, [10] 1940年12月中旬在中国台湾省成立军事研究部,负责“南方各地军事情报及兵要地理之调查”,同月又命令华南方面军对其所属部队实施热带及登陆作战训练。次年3~4月,日本大本营又进行依次假想占领马来亚之后继续攻占新加坡的陆海空实际兵力联合演习,对航空军部进行海上远距离飞行(包括夜间飞行)及其与海军通讯联络训练,并于1941年9月创设空降部队。 [6]
日本资源极端贫乏,主要战略资源大部分要依靠进口,而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尤其“荷属东印度是东亚的石油宝库,年生产量约800万吨,计为日本的20倍。日本当时每年需用石油约500万吨,而其自给能力尚不足十分之一” [11] ,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领东南亚既可以切断美英等国援华的两条重要的路上交通线 [12] :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又可以向西进入印度洋威胁印度,并与德军在中东会师,向南则可以攻占澳大利亚,称霸西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