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夔”怎么读?
1、“饕餮”:[tāo tiè]。
2、夔:[kuí]。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
夔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大荒经》。相传为尧、舜时代的国家乐官。传至商代及西周时期传说中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形象多为无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经常会释有夔纹。
扩展资料
1、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
但是很多古语沿用至今早已有了自己的引申义了。即使饕餮这个词本身用来指代贪婪的猛兽,但饕餮与盛宴放在一起还是指代美食佳肴,饮酒作乐。
饕餮多指负面形象,但在余光中先生的《当我死时》的“饕餮地图”中,“饕餮”用在此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饕餮纹,是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左右相对称;为的对称,在带身躯时左右也各有一个。颜面为天然对称的图形,任何民族,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
2、夔,外形像夔声音如雷,仅有一足。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饕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夔
饕餮读作:tāo tiè,夔读作:kuí。
1、饕餮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
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2、夔
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大荒经》。
相传为尧、舜时代的国家乐官。传至商代及西周时期传说中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形象多为无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经常会释有夔纹。
外形像夔声音如雷,仅有一足。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
扩展资料:
那些难读的异兽名字:
1、䑏疏。䑏疏是《山海经》中的神兽,长得像马,头上长有一个角,形象上类似西方神话传说中的独角兽。䑏疏的正确读音是“huān shū”。
2、猼訑。猼訑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长得像羊、长有4只耳朵和9条尾巴、眼睛长在身上的神兽。据传,人穿上这种动物的兽皮,就可以变得非常勇敢。猼訑的正确读音是“bó yí”。
3、朱獳。朱獳长得像狐狸,身上长有类似鱼鳍一样的翅膀,叫声特别奇怪。据传,一旦朱獳出现,就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朱獳的正确读音是“zhū nòu”。
4、梼杌。梼杌也是“四凶”之一,人面虎足,尾巴和毛都很长,长相怪异。梼杌的正确读音是“táo wù”。
5、赑屃。赑屃也叫霸下,是龙的六儿子,它长得像乌龟,身上驮着一个石碑,任劳任怨。现在很多寺庙里就有赑屃的形象,据说抚摸赑屃能给人带来好运。赑屃的正确读音是“bì xì”。
6、狴犴。狴犴是龙的七儿子,长得像虎,凶猛有力。在古代,人们把它的形象刻在牢房大门上,来起到威慑作用。现在的一些大门上也有狴犴的形象。狴犴的正确读音是“bì àn”。
7、螭吻。螭吻是龙最小的儿子——第九子,据传它可以喷水降雨,防止火灾,驱凶辟邪,所以人们常将它的形象刻在屋顶的正脊上,来保护房屋。螭吻的正确读音是“chī wěn”。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饕餮
推荐于2017-11-26
(1)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e]。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2)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musical offical]。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3) 夔州 [Kui prefecture],旧府名,府治在今重庆市奉节县
20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