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国不直接攻打赵国???

战国时期,赵国位于齐秦两大强国之间,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当然赵国是侵占之列,秦国为什么不直接攻打赵国呢???... 战国时期,赵国位于齐秦两大强国之间,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当然赵国是侵占之列,秦国为什么不直接攻打赵国呢??? 展开
 我来答
长缨在手
高粉答主

2017-07-22 · 百度知道日报特约作者。
长缨在手
采纳数:3700 获赞数:5953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秦国之前一直没有对赵国动手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兵精将勇、军力充盈

赵国自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以来,军事势力迅速增长,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势力很大,秦国在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不敢轻易动手。

2.人才济济、国富民强

赵惠文王在位时任用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外拒强敌,内安百姓,使得民富而库府实。赵国又不断攻占齐、魏的土地,这段时间里,赵国“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战国策.赵策三》)

3.采纳谏言、远交近攻

公元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他针对秦国过去奉行的“越人之国”进攻战略的利弊得失,提出了“远交近攻”战略思想。秦昭王根据范雎的构想从公元前268年起,前后出兵魏、韩两国,从而既避免了与赵国正面交战,又达到了限制赵国的目的。

秦国最有名的军事策略是“远交近攻”,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郭、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秦国 (先秦时期诸侯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和蜀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赵国 (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赵衰卒,其子赵盾嗣;赵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赵武于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为晋国正卿,赵武传赵景叔,赵景叔传赵鞅,即赵简子(前518年—前458年),赵简子传赵襄子(前457年—前425年)。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至王迁,前222年,灭于秦国。公元前208年,赵歇重建赵国,定都信都(今邢台),数年后为汉将韩信所灭。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邯山区),在邯郸定都长达一个半世纪。

匿名用户
2013-05-22
展开全部
最后秦国其实一直想消灭赵国,并且进行了三次战略性的大决战,分别是阏与之战、长平之战以及邯郸之战。
秦国在战国中后期是七国中最强的国家,而距离秦国最近的赵,魏,韩(春秋时的晋国)三国首先遭受到秦国的进攻,秦国在连续打败了魏,韩两国后,此时齐国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了,楚国也在多次战争中失败,七国中还有力量和秦国较量的之剩下赵国了。公元前269年秦国进攻赵国,可在阏与遇到了赵国名将赵奢,结果赵奢运用迂直之计后发先至,大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秦军。
公元前260年,秦国再次伐赵,这次秦军的将领是广武君白起,面对骁勇善战的白起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葬送了四十五万将士的性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对抗秦国的能力!
在长平之战前后三年的相持中秦国也士兵死者过半,因长年征战使得秦国国虚民饥、粮钱皆缺。但秦昭王想一举歼灭赵国,于是发动了秦赵邯郸之战。可此时赵孝成王充分吸取了长平战败的教训,采取了坚守疲敌、避免决战、等待援军的正确决定,最终和魏、楚的援军于公元前256年1月战胜秦军,延缓了秦王统一中国的脚步。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出现在这场战争。

至于秦国之前为什么一直没有对赵国动手我想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兵精将勇、军力充盈
赵国自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以来,军事势力迅速增长,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势力很大,秦国在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不敢轻易动手。
2.人才济济、国富民强
赵惠文王在位时任用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外拒强敌,内安百姓,使得民富而库府实。赵国又不断攻占齐、魏的土地,这段时间里,赵国“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战国策.赵策三》)
3.采纳谏言、远交近攻
公元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他针对秦国过去奉行的“越人之国”进攻战略的利弊得失,提出了“远交近攻”战略思想。秦昭王根据范雎的构想从公元前268年起,前后出兵魏、韩两国,从而既避免了与赵国正面交战,又达到了限制赵国的目的。
至于有人认为扣留秦国的王子(秦始皇的父亲)在赵国为人质是秦国不攻赵的原因,我实在不敢苟同。
众所周知,赢政的父亲——子楚(后来的秦庄襄王)在吕不韦发现他“奇货可居”之前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可以这么说,当时秦国若要攻打赵国则完全可以忽视他的存在。如果不是“货国巨贾”吕不韦的斡旋,他可能都回不了秦国,跟谈不上当秦国国君。所以这个人根本没有对秦国攻赵起到什么限制作用。
当然,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对于当时的局势肯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本人认为这些并不是秦国对赵国手下留情的主要原因。由于楼主只要三个原因,那我就把我认为最主要的三点写出来,其他次要方面在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