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余秋雨在中国文化人中是少有的,是一代中国文人的模范,截止2020年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
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着作者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2005年7月20日在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利玛窦的结论》,论述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非侵略本性,第一次从文化上质疑“中国威胁论”。
2、2005年——2008年,被香港浸会大学聘请为“健全人格教育奠基教授”,每年在香港工作时间不低于半年。
3、2013年10月18日下午,再度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演讲《中华文化为何长寿》,第一次从文化上质疑“中国崩溃论”,当天联合国网站将此演讲列为第一要闻。
4、2015年11月,被选为世界余氏宗亲会名誉会长。
5、2016年9月9日,辞去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职务。被荣聘为澳门科技大学荣誉院长和特聘教授。
我于余秋雨的感触是很深的,不少文人为了成名,还没装下多少笔墨在腹内便大肆出版,而余秋雨是到了将近中年才开始出版读物的。尽管那些年少轻狂的人曾经名噪一时,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高尚的,就像流行感冒一样,那个排行榜一冷却,他们的名字就会被人忘却。“一本书如果出版了十年还有不少人看,那么这本书便是真正的好书了,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有个评论家是这么说的,看到此句,我不禁想起了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等等等。
余秋雨治学严谨,不像有的作家,翻一下故事梗概便匆匆下定论,渴望着拿一纸文书去换点稿费,余秋雨写《山居笔记》时,曾辞去自己大学校长的职务,专心致志地来准备资料,探访古迹,他有次因为不能肯定有副要引用的对联上的两个字,竟然只身一人又去了那个地方,这于多数学者是不具备的。
余秋雨的博学夹带着一番睿智,一番脱俗,他不如传统形象中的学者,学成之后,把自己关进深山老林,关进自己精神的桃花源,而是能够适当地回归群众,用自己的学识为大家提供精神财富,帮大家排忧解难,青歌赛的歌声为何那么美,因为有着他和别的评委的能与歌声辉映的评说,这于其他的文艺节目来说,是不具备的,有的评委的素质,你应该见过吧,很低很低。。。
至于那些诽谤攻击余老师的言论,纯粹是造谣,诈捐事件早已被证明是讹传,余先生乐观地在他的书中提到过,每一个人一旦站到大众面前,他就成了公众人物,一旦他具有值得别人羡慕的有点,而他又没有把柄被当着众人的面攻击,那么谣传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不去理会就是,你去理会,反倒把那些小人物捧出名了呢。“日前人们从以前的报纸中找到了关于鲁迅的诽谤,有的人甚至在鲁迅那个时代否定鲁迅文学的价值,现在看来,那些耀眼不但没使鲁迅黯然失色,反倒让他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立体,不是吗?
以上就是我心中的余秋雨,都是我自己打的,请你参考吧,他是一个值得任何人学习的文学巨匠,感兴趣的话,欢迎造访百度-余秋雨吧,成为一个新的”雨丝“,我的贴吧名:淡墨生。今后如果有复制党要复制,就请他们复制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