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龙是甲龙科的一个属,只有其中一种被称为大脸甲龙。 甲龙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地层发现的,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 尽管甲龙的骨骼尚未完全发现,但通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
甲龙的坚硬盔甲本质上是硬化的皮肤,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但它与骨骼形成的乌龟壳相距甚远。 它对叮咬十公吨的霸王龙的作用有限。 其他甲龙科也有它的特征,例如重型装甲车和巨大的尾槌。
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
甲龙,与大部分现代的陆地动物相比,是非常大型的。一些科学家估计其长度约为9米。甲龙是四足行走,后肢较前肢长。头颅骨扁平呈三角形,宽度大于长度。
已知最大的头颅骨有64.5厘米长及74.5厘米宽。甲龙是草食性的,有着很小型像树叶的牙齿,适合咬碎植物。头颅骨及身体其它部份的骨头是闭合的,以加强其力量。甲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装甲,包含了坚实的结节及甲板,嵌入在皮肤上。在鳄鱼及一些蜥蜴身上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装甲。
扩展资料:
各种甲龙的“装甲”,并不是乌龟壳那样的整体,而是由大大小小的甲片组成的。它们从颈部直到臀部,都覆盖着由坚硬鳞片构成的皮肤,皮肤之间有整齐排列的大块骨板、小块结节,骨板和结节之上还有厚实的角质层,这种结构被称为“皮内成骨”。
在今天的鳄鱼和某些蜥蜴体表,也有类似的皮内成骨结构,只是没那么结实。甲龙类的头部,也在厚实的头骨表面覆有甲片,包头龙等部分种类还在眼睛上、下方长有向外突出的骨质脊,可以保护眼睛免受攻击。
在显微镜之下,甲龙的甲片结构也十分精妙。这些坚硬的骨板和结节,内部并不是实心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骨胶原纤维组织,纤维之间相互编织,如同一件轻巧又坚韧的防弹衣,不会把它们压得走不动路。
甲龙类有30多个属,活跃在白垩纪晚期,尤其是“族长”—甲龙与著名的暴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点,因此总是和暴龙一起出现在科普书籍。
影片中。按照常见桥段,暴龙总是小心翼翼地绕着甲龙转圈,甲龙则毫不畏惧地甩动尾锤迎敌。只要暴龙胆敢发起攻击,结局往往是狠狠挨上一记尾锤,不是断腿就是被震出内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龙
推荐于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