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一两银子等于几钱银子?
明朝时期一两银子等于十六钱。以两为单位,故称银子为银两。银两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称量货币,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
银两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两
一两等于十六钱,中国古代没有十进制,通常使用16进制。例如半斤八两形容没什么区别,因为在古代半斤等于八两。
在明英宗即位登基之后,白银就已经体现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种基本的货币职能。在明朝嘉靖时期,使用银就更为普遍。明代的银子和铜钱兑换比例都是不固定的,明朝初中期,大约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千文,这是个正常的价格,在明末要换到1500文。
扩展资料:
古代度量衡: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两
2013-05-23
以下引用:
如何推算古代的物价和银两价格
江苏 韩部善
《素质教育报》·历史专刊·教师版2008年第2期
在学习古代经济史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推算古代的物价和银两价格?我们常说的美元、欧元都可以通过汇率直观的与人民币挂靠,一目了然。但对古代的物价、 银两购买力却毫无概念, 理解模糊。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搞清古代的银两与现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讨论货币购买力,通行的 主要有 两种方法 : 一是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 现在的价格;二是以 米价 来 推算 现在的价格 。 下面将两种方法结合,以唐、宋、明、清四代为例,取 米价与银价的平均值来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 。
首先,按照银价推算。根据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四百美元一盎司(31.1克)左右波动,一盎司约31.1克,一克约12.86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7.55元(2007年10月6日)汇率估算,一克是97.1元人民币。据此我们不难推算出唐、宋、明、清四代一两银子的价格。由于各朝代一两的重量不完全一样,折算后的结果相差较大。在 唐朝 一 两白银 相当于1359 元 ,在宋朝一 两白银 相当于388元人民币,在明朝一 两白银 相当于452.7元人民币,到了清朝一 两白银 相当于200元人民币。
其次,按照当时的米价来推算。唐太宗时每斗米三至四文钱,玄宗时每斗米十五文钱,宪宗时因丰年只卖两文钱,如果按五文钱一斗的话,一 两银子 可买二十 石 。 以今天米价 三 元 一公 斤计算, 一两银子的价格相当于3540元人民币,可见,唐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非常惊人的;宋代一两银子相当于177元人民币;明朝相当于566.4元人民币。
综合以上各朝代的银价和米价,如果取两者平均数的整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2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块半人民币;宋代一两银子相当于25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5分人民币;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5角人民币;清朝约一两银子相当于2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人民币。
按照以上的换算结果,可以很直观的推算出一些史书提到的古代银两或物价的今天价格。如《宋史·职官志》记载,一个普通县令月薪15贯(不含其它津贴),根据上述标准,折合成人民币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3750元。再如,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记载: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二两五钱,换算人民币大约合2.5元一公斤。
因为中国不产银,或者说是产不足供,在 洪武八年,即公元1375年,明朝发行宝钞,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冶罪。但政府发钞铸制钱仍以银价为标准。银钞之间、银钱之间都有一定比价,同年定价,银一两当钱一千文,当钞一贯。
明英宗即位后,放松用银的禁令,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并减少各种纳钞项目,以米银钱当钞。要知道,明朝中期的米价很便宜,不需要什么宏观调控,米价很稳定,与现代的米价根本无法兑换,因为对白米的价值观不同,对白银的价值观更不同。
米银的重量是1两是34克,官价是1两银子兑换1000铜板,也叫一千文钱。起初,4文就可以换1钱银子,后来官方规定,7文折银1分,70文才折银1钱。而民间私自造的劣钱要40文甚至是70文才能兑换一分银子,700兑换一钱银子,7000兑换一两银子。
实际上,明朝贸易发达,出口瓷器,茶叶,丝织品等非常多,海外向中国购买商品都是支付的银子,特别是明中后期,因为海外没有什么商品与日常用品是可以销售到大明的,海外有的,大明都有,大明有的,海外没有,当然这里除了象牙和宝石,所以,大明不产银子,却不缺银子,什么都只能拿银子买,因此,银子的价格就比较低了
而铜,制作家庭用具等消耗很大,产量也不足供用,所以铜的价格变动很大,贵时没人敢用,便宜时很多人把铜钱融化后做成铜器卖。再加上西方殖民者输入大明的银子太多,导致铜钱升值,因此,明朝后期,1两银子至多只能换700文了,甚至600文的地方遍地都有。
大明末期,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大明各地旱灾、洪灾、蝗灾不断,银子与铜币的对兑换率变更更大,很多都是所说,楼主要问的明朝时期是初期呢还是中期?或者是后期呢还是末期?
201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