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3-05-23
展开全部
虽然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非常显著,但真正的冲击是通过对基本经济单位--企业的影响来实现的。电子商务对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和商品交易模式的冲击只是其影响的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迁,深刻影响众多行业的竞争结构,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实现战略的方式。
下面,作者将详细分析电子商务对行业竞争结构各要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战略和行业格局的变化。
一、顾客议价能力显著增强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话很好地描述了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长期以来,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总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即使在买方市场为主的过剩经济时代,作为卖方的企业依然是交易的主导者。企业这种优势地位的建立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购买主力的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的基本信息所知非常有限,而且消费者之间几乎隔绝,交流极少。利用这种信息屏障,企业得以维持较高的利润以及市场的相对稳定。
提高消费者信息地位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消费者之间的联合与相互交流。传统经济条件下虽然有消费者协会等自发组织来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信息成本高昂,这些组织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廉价和快捷,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联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互联网上数不胜数的虚拟社区中或多或少都会与某些产品或服务相关联,所以,每一个消费者的点滴信息都能参与交流,最终结果就是每个消费者都很容易获得比较全面的产品信息。出于种种利益驱动,社区主持者还经常寻求各种专业力量的协助,使消费者得到的信息更为准确和详尽。因此,许多虚拟社区自然地演变成为自发的或营利性的消费者集团。电子商务的普及还带来了一些新型的信息平台。这些平台提供实时的分类商品信息,并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加工,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的成本。对于较大额的需求,许多网站还提供反向拍卖和集团购买的形式,代表消费者参与交易,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在交易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虽然没有彻底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但已经使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购买方作为一支强势力量迅速崛起,企业凭借信息优势获取额外利润的能力将大大削弱。对多数行业而言,以卖方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将逐渐改变,企业与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将显著降低,最终使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受到影响,企业为了维持市场地位不得不更加激烈地相互竞争。
二、企业竞争模式多样化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以规模效益的竞争为主。规模优势一旦确立,其他企业就很难再对其形成挑战。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各种规模的企业会形成不同的战略集团,每个战略集团都有不同的市场层次定位,使整体行业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同一战略集团的竞争者之间,暴发激烈竞争的可能性很大;而处于不同战略集团的企业很少爆发激烈竞争。只有在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企业之间不管规模大小都参与全方位竞争的局面。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传播不通畅,小规模的企业即使在某些方面取得领先于大企业的优势,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发展壮大,而大企业则可以从容地进行赶超。但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竞争模式,行业竞争更多地从"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即从单纯的规模效益之争转向速度效益与规模效益并重的竞争模式。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市场的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领先的产品与服务创新能迅速被市场接受。再加上一些有利的外部因素,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融资条件日趋便利,以及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一个能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创新出质优价廉产品的企业可以迅速扩张,占领市场;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果只会后发制人式地模仿而不会创新,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因此,随着电子商务的引入,企业规模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明显下降。
可见,电子商务为所有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竞争的舞台。小企业可以凭借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迅速崛起,挑战大企业的地位。由于这种"一招鲜"的获胜机会大增,行业的竞争结构将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固,尤其是领先者的地位更难以保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只有致力于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三、流通环节大幅压缩
流通环节是传统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层层的分销网络是商品和信息的双重载体。电子商务最初就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流通环节的重要性虽然未变,但本身却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覆盖全世界的配送网络不再需要多层的中间分销商,直销或一级渠道将成为主要的分销方式,流通环节的简化趋势不可避免。流通环节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有重要的意义,控制分销渠道是传统企业最重要的竞争战略之一。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分销渠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而这种渠道一旦建成,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许多大企业正是利用自己的分销网络控制客户群,同时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方式发生剧变,建立分销网的时间和成本都大大降低,渠道的垄断性不复存在,这意味着渠道资源大幅度贬值。
地区性和全球性的配送网络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将突破地域界限,短兵相接。过去,地理距离曾经是许多弱势企业的一道坚强屏障,一般产品都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即所谓的"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推行和生产要素,如人员、资金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企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的能力逐渐增强,地理屏障也不再不可逾越,弱势企业无法再凭借地利偏安一隅。电子商务的这个特点是一种典型的马太效应,优势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胜者通吃"局面的可能性大增。对多数行业而言,行业的集中程度将迅速提高,甚至形成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局面,企业之间将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四、虚拟采购改变供应链管理方式
采购是企业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构成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过去,为了保持生产的稳定性,许多企业以价格让步为代价建立了长期的供应商关系。而电子商务的普及,尤其是BtoB模式的广泛应用,为企业间交易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无边界的平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微妙,供求双方之间的主从关系变得更加清晰。
根据双方地位的不同,虚拟采购通常有3种形式。在买方主导的供应关系中,虚拟采购通常采用竞价式采购的方式,从而使买方降低了对长期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增加了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在卖方主导的供应关系中,一般采用类似于拍卖的形式,卖方借此能获得最高的收益。第三种形式是第三方建立的虚拟市场。这种形式往往存在于有众多买家和众多卖家的供求关系中,供求双方的地位大致平等,定价模式与传统市场类似,主要目的是简化采购流程,降低信息成本。
可见,电子商务下的供求关系同样呈现出一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虽然供求双方都享受到了信息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但获得的好处并不是对等的。在电子商务方式下,供求关系的主导一方议价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从属的一方地位削弱。由于现代经济中大多数的市场都是买方主导,总体而言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得到了增强。
五、电子商务增加了虚拟制造的可行性
虚拟制造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最典型的企业是耐克公司。所谓虚拟制造是指公司本身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而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采用外包的方式来进行。因此,虚拟制造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供应商关系。因为不需要负担巨大规模的生产投资,虚拟制造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有很强的适应性。但这种运作模式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要求公司具备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迅速协调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市场营销、产品开发与生产活动。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下,这意味着巨大的管理成本。只有像耐克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才可能用品牌优势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作为支撑,但一般的企业是难以承受的。因此,虽然耐克公司的虚拟制造闻名已久,但模仿者寥寥。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信息传递、储存、处理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为虚拟制造的普遍应用开创了良好的前景。这是因为协作成本的降低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其最为擅长的产业环节,而将弱势环节交给其他企业进行协作,以此来提高经营效率。因此,虚拟制造的开展必然导致产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产业价值链的重新整合,产业内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产业链的效率也同时会得到提高。很明显,对崇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企业来说,虚拟制造对企业制造系统的构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专注于自身优势,迅速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否则将面临"样样通,样样松"的尴尬境地。
六、行业壁垒的变化
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流通环节的大幅减少和地域限制的逐渐消失,许多人预言电子商务将使企业进入"无边界竞争"的时代,认为行业的界限将变得更为宽松,甚至消失,企业的市场选择更加自由(Thomas M. Siebel//at House//999)。从表面上看,企业进入和退出一个市场所受到的限制的确少了很多,行业壁垒似乎显著地降低了。
然而正是这种"无边界竞争",使得多数行业的进入壁垒反而升高。因为虽然进入限制少了,但先行者优势却扩大了,有优势的企业可以覆盖整个市场,留给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很小,新进入者只有超越现有竞争者才能在行业内立足。因此,虽然有优势的进入者可以迅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不能超越现有竞争者的新进入者想分一杯羹却更难了。网络界有一句名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说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单纯模仿而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与进入壁垒不同的是,退出壁垒呈现普遍下降趋势。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立足一个市场的初期投入明显减少,企业退出市场的代价也就相对变小,不会难以割舍。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这种相反变化趋势,最终会导致行业集中度的上升。
七、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的变化
电子商务的普及,不但在行业结构层次上深刻地影响企业战略实施,而且逐渐改变了企业所处的整体外部环境。由于电子商务能提供个性化和全天候的服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媒介会成为顾客的主要购买方式之一,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得不紧跟电子商务的步伐。金融系统、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经济服务部门和政府政务逐渐实现网络化,这些都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没有"触网"的企业将逐渐显示出与外部环境的反差。其他企业,尤其是同行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化更是给这些企业造成了一种不进则退的局面,促使他们加速电子商务化的进程。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交易模式,而且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市场格局和行业竞争结构。电子商务使市场参与者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创造出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这既是一次迅速发展的机遇,也是一场事关生死的挑战。因此,如何明确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的冲击,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并进而正确制定企业在新环境下的竞争战略,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作者将详细分析电子商务对行业竞争结构各要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战略和行业格局的变化。
一、顾客议价能力显著增强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话很好地描述了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长期以来,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总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即使在买方市场为主的过剩经济时代,作为卖方的企业依然是交易的主导者。企业这种优势地位的建立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购买主力的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的基本信息所知非常有限,而且消费者之间几乎隔绝,交流极少。利用这种信息屏障,企业得以维持较高的利润以及市场的相对稳定。
提高消费者信息地位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消费者之间的联合与相互交流。传统经济条件下虽然有消费者协会等自发组织来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信息成本高昂,这些组织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廉价和快捷,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联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互联网上数不胜数的虚拟社区中或多或少都会与某些产品或服务相关联,所以,每一个消费者的点滴信息都能参与交流,最终结果就是每个消费者都很容易获得比较全面的产品信息。出于种种利益驱动,社区主持者还经常寻求各种专业力量的协助,使消费者得到的信息更为准确和详尽。因此,许多虚拟社区自然地演变成为自发的或营利性的消费者集团。电子商务的普及还带来了一些新型的信息平台。这些平台提供实时的分类商品信息,并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加工,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的成本。对于较大额的需求,许多网站还提供反向拍卖和集团购买的形式,代表消费者参与交易,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在交易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虽然没有彻底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但已经使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购买方作为一支强势力量迅速崛起,企业凭借信息优势获取额外利润的能力将大大削弱。对多数行业而言,以卖方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将逐渐改变,企业与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将显著降低,最终使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受到影响,企业为了维持市场地位不得不更加激烈地相互竞争。
二、企业竞争模式多样化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以规模效益的竞争为主。规模优势一旦确立,其他企业就很难再对其形成挑战。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各种规模的企业会形成不同的战略集团,每个战略集团都有不同的市场层次定位,使整体行业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同一战略集团的竞争者之间,暴发激烈竞争的可能性很大;而处于不同战略集团的企业很少爆发激烈竞争。只有在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企业之间不管规模大小都参与全方位竞争的局面。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传播不通畅,小规模的企业即使在某些方面取得领先于大企业的优势,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发展壮大,而大企业则可以从容地进行赶超。但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竞争模式,行业竞争更多地从"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即从单纯的规模效益之争转向速度效益与规模效益并重的竞争模式。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市场的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领先的产品与服务创新能迅速被市场接受。再加上一些有利的外部因素,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融资条件日趋便利,以及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一个能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创新出质优价廉产品的企业可以迅速扩张,占领市场;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果只会后发制人式地模仿而不会创新,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因此,随着电子商务的引入,企业规模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明显下降。
可见,电子商务为所有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竞争的舞台。小企业可以凭借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迅速崛起,挑战大企业的地位。由于这种"一招鲜"的获胜机会大增,行业的竞争结构将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固,尤其是领先者的地位更难以保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只有致力于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三、流通环节大幅压缩
流通环节是传统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层层的分销网络是商品和信息的双重载体。电子商务最初就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流通环节的重要性虽然未变,但本身却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覆盖全世界的配送网络不再需要多层的中间分销商,直销或一级渠道将成为主要的分销方式,流通环节的简化趋势不可避免。流通环节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有重要的意义,控制分销渠道是传统企业最重要的竞争战略之一。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分销渠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而这种渠道一旦建成,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许多大企业正是利用自己的分销网络控制客户群,同时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方式发生剧变,建立分销网的时间和成本都大大降低,渠道的垄断性不复存在,这意味着渠道资源大幅度贬值。
地区性和全球性的配送网络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将突破地域界限,短兵相接。过去,地理距离曾经是许多弱势企业的一道坚强屏障,一般产品都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即所谓的"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推行和生产要素,如人员、资金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企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的能力逐渐增强,地理屏障也不再不可逾越,弱势企业无法再凭借地利偏安一隅。电子商务的这个特点是一种典型的马太效应,优势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胜者通吃"局面的可能性大增。对多数行业而言,行业的集中程度将迅速提高,甚至形成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局面,企业之间将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四、虚拟采购改变供应链管理方式
采购是企业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构成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过去,为了保持生产的稳定性,许多企业以价格让步为代价建立了长期的供应商关系。而电子商务的普及,尤其是BtoB模式的广泛应用,为企业间交易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无边界的平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微妙,供求双方之间的主从关系变得更加清晰。
根据双方地位的不同,虚拟采购通常有3种形式。在买方主导的供应关系中,虚拟采购通常采用竞价式采购的方式,从而使买方降低了对长期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增加了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在卖方主导的供应关系中,一般采用类似于拍卖的形式,卖方借此能获得最高的收益。第三种形式是第三方建立的虚拟市场。这种形式往往存在于有众多买家和众多卖家的供求关系中,供求双方的地位大致平等,定价模式与传统市场类似,主要目的是简化采购流程,降低信息成本。
可见,电子商务下的供求关系同样呈现出一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虽然供求双方都享受到了信息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但获得的好处并不是对等的。在电子商务方式下,供求关系的主导一方议价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从属的一方地位削弱。由于现代经济中大多数的市场都是买方主导,总体而言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得到了增强。
五、电子商务增加了虚拟制造的可行性
虚拟制造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最典型的企业是耐克公司。所谓虚拟制造是指公司本身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而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采用外包的方式来进行。因此,虚拟制造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供应商关系。因为不需要负担巨大规模的生产投资,虚拟制造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有很强的适应性。但这种运作模式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要求公司具备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迅速协调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市场营销、产品开发与生产活动。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下,这意味着巨大的管理成本。只有像耐克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才可能用品牌优势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作为支撑,但一般的企业是难以承受的。因此,虽然耐克公司的虚拟制造闻名已久,但模仿者寥寥。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信息传递、储存、处理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为虚拟制造的普遍应用开创了良好的前景。这是因为协作成本的降低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其最为擅长的产业环节,而将弱势环节交给其他企业进行协作,以此来提高经营效率。因此,虚拟制造的开展必然导致产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产业价值链的重新整合,产业内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产业链的效率也同时会得到提高。很明显,对崇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企业来说,虚拟制造对企业制造系统的构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专注于自身优势,迅速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否则将面临"样样通,样样松"的尴尬境地。
六、行业壁垒的变化
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流通环节的大幅减少和地域限制的逐渐消失,许多人预言电子商务将使企业进入"无边界竞争"的时代,认为行业的界限将变得更为宽松,甚至消失,企业的市场选择更加自由(Thomas M. Siebel//at House//999)。从表面上看,企业进入和退出一个市场所受到的限制的确少了很多,行业壁垒似乎显著地降低了。
然而正是这种"无边界竞争",使得多数行业的进入壁垒反而升高。因为虽然进入限制少了,但先行者优势却扩大了,有优势的企业可以覆盖整个市场,留给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很小,新进入者只有超越现有竞争者才能在行业内立足。因此,虽然有优势的进入者可以迅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不能超越现有竞争者的新进入者想分一杯羹却更难了。网络界有一句名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说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单纯模仿而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与进入壁垒不同的是,退出壁垒呈现普遍下降趋势。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立足一个市场的初期投入明显减少,企业退出市场的代价也就相对变小,不会难以割舍。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这种相反变化趋势,最终会导致行业集中度的上升。
七、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的变化
电子商务的普及,不但在行业结构层次上深刻地影响企业战略实施,而且逐渐改变了企业所处的整体外部环境。由于电子商务能提供个性化和全天候的服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媒介会成为顾客的主要购买方式之一,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得不紧跟电子商务的步伐。金融系统、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经济服务部门和政府政务逐渐实现网络化,这些都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没有"触网"的企业将逐渐显示出与外部环境的反差。其他企业,尤其是同行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化更是给这些企业造成了一种不进则退的局面,促使他们加速电子商务化的进程。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交易模式,而且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市场格局和行业竞争结构。电子商务使市场参与者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创造出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这既是一次迅速发展的机遇,也是一场事关生死的挑战。因此,如何明确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的冲击,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并进而正确制定企业在新环境下的竞争战略,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泰硕安诚
2024-09-05 广告
2024-09-05 广告
第二种是环境影响报告表,指的是对建设项目本身可能产生或是能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和影响的; 第三种是环境影响登记表,指的是造成的污染或影响较轻。 国家对这三种形式的认定有个专门的目录,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目录》,对所有类别的项目进行分...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泰硕安诚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