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内容,艺术和人物形象的异同拜托了各位 谢谢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个体婚姻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弃妇诗很有帮助。先秦时代男权专制的社会现实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提供了阶级基础。《邶风.谷风》与《卫风.氓》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谷风》中的女子反复列举自己对家庭的贡献,沉溺与旧情往事,隐含着对男子回心转意的希冀。弃妇是个善良柔弱,贤惠能忍的妇女典型。她反复咏叹自己任劳任怨,并无过失却被丈夫欺凌和遗弃,而对负心的丈夫却始终怨而不怒,割不断对夫家的留恋,其软弱性格彰显于字里行间。穿插着交代男子变心的原因及作法,用新婚与旧人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的不幸。从女主人公一唱三叹中我们可体会其被弃的凄苦。 《氓》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妇女形象。诗中女子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温柔贤淑,勤劳善良,自尊自爱。女主人公抚今追昔,倾诉了她与人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抛弃的全过程,自悼自己不幸的遭遇。她在回忆中认识到两性在恋爱生活上的不平等,在谴责男子的同时,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决绝坚强。在艺术手法上以赋为主,比兴恰到好处。运用了对比手法,用女子的美丽热情,真诚善良与男子的丑陋虚伪,奸邪凶暴及男子前后不一的作法对比,控诉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对妇女的压迫,揭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本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二三其德”这两段对揭示悲剧根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两首弃妇诗反映了爱情悲剧,是男权为中心文化的历史见证。在当时社会背景中女性充当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牺牲品。这两首诗从弃妇角度通过她们破碎心理的独白,介绍了她们的悲剧爱情,反映了先秦时代的婚姻道德,折射了人物深层的内心世界,有悲剧意蕴。 两首弃妇诗的爱情悲剧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思无邪说是站在人性的观点评价诗经的。其忽略了当时黑暗的专制社会中妇女的悲剧命运。弃妇被弃有多种原因:一,最关键的原因是无子,失去了在家庭中的地位。《谷风》与《氓》中的女子都对子女避而不言,暗含了她们被弃的致命原因是无子。二,色衰爱驰是弃妇被弃最表层的原因,谴责了男子用情不专,始乱终弃。男权社会中妇女充当的角色是人形的物,即生产工具,商品,玩物,家庭中的附属品。 当时的女性不仅是繁衍种族的工具,也是家庭生产的工具。她们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与家庭分工的演变密不可分。农业生产的日趋发展使妇女逐渐丧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成为家庭经济的附庸。与此同时,她们的独立人格也日渐消逝。 弃妇被弃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生活中利益关系的失衡。《谷风》中写“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氓》中写“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两位女子对往昔艰苦生活的回忆暗含了她们被弃的原因。她们辛勤劳作,为家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但在家庭状况好转时,却因无子或色衰被弃。而她们根本无法与男权社会规矩终相抗衡。由于她们遇人不淑的自身爱情悲剧及社会原因,她们始终未能走出悲剧人生。 《邶风,谷风》与《卫风,氓》反映了家庭婚姻悲剧,深刻批判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及反映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道德审美价值。
采纳哦
采纳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