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是个怎样的人? 5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汉哀帝应该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当他还是陶定王刘欣的时候,被无子而准备立嗣的汉成帝召见。“上令诵诗、通习,能说”,对答得体。成帝数称其才,再加上刘欣的祖母贿赂赵飞燕,刘欣终被立为太子,年17岁。
哀帝19岁即位大统,“初立,躬行俭约、节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他亲眼目睹了汉成帝时期的弊端,却终于没有力量加强君主权威。在即位的前三年,政绩乏善可陈,只能听任傅太后的胡闹和指手划脚。待招李寻就曾劝告哀帝“请陛下振奋阳刚之气、意志坚决、不听女人摆布……崇阳抑阴……”等等。
李寻很清楚:母后于政乱朝,是例朝大忌。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哀帝自己也许就有着女性气息。他幼时既被刚强暴烈、有心计爱弄权的傅太后抱养,“母捍子弱”,养成了他比较阴柔的性格。奇怪的是他很厌恶皇亲国戚相互攀比歌姬舞女的时尚,刚登基就废弃了乐府宫。《资治通鉴》中,也没有提到他爱过哪个后妃,甚至没有关于立后、妃的记载。(立董贤妹妹是后话)
而后三年,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年仅19岁的董贤闯进了他22岁的生命。这是你能嘲笑它的荒谬却不能怀疑它的纯洁的年龄。他短暂的生命开始变得丰富多彩。翻《资治通鉴》,你会发现,哀帝中下篇全是“董贤”。当然基本是大臣们对“董贤现象”的一种攻击。
看不出董贤是怎样一个人,没有他的言论的记载。在很多大臣的嘴里,说他不过是一奴才,尽管他已位居高官。劝皇上必要的话可以多多赏赐,但是不要委与权利。宠爱有养小猫小狗的意识,且哀帝所在的刘氏家族有男风之好者不乏其人,文帝爱邓通,武帝爱韩嫣,然终有帝王荒唐无耻生活之嫌。
哀帝之于董贤,却全然是敬爱。几处可见一般。凡是皇宫珍宝,上品皆选送董贤,皇帝自己用的是次一等的;生,则为董贤在北宫门外建宅邸,工程浩大,精美绝伦;死,则在皇帝自己的义陵旁筑墓园,有生死不离之愿。董贤一家封官进爵不算,还可以定时进宫见皇帝。甚至董贤或家人去街市购物,都有皇帝派的使者专门陪同;皇帝的侍卫日夜保护董贤——有可能的话,这个皇帝大概也愿随时在他的身边的。裁撤皇家苑林赐董贤土地2000倾,“损害皇上自己的利益以奉董贤(大臣上言)”。为董贤做的器具,必须由哀帝审视批准后方可送去——这种细心程度就很令人怀疑哀帝自己的身份,在丞相王嘉的上书中透露出的一种信息最终要了这个大臣的命。他直言哀帝:“奢侈儹越、寻欢放纵、变乱阴阳……陛下一向仁慈智慧,行事谨慎,如今却有这些过失被人大肆嘲讽”。
其实骂董贤的大臣比比皆是,哀帝派人到武库拿兵器送董贤,执金吾毋将隆就毫不客气的说:“董贤不过是一弄臣,国家的武库兵器摆在卑贱的奴仆之家,及不妥当。”还用孔子的‘雍乐怎么会出现在三家庙堂’来夸夸其谈的教育了哀帝一通,哀帝无话。谏大夫鲍宣也不止一次称董为弄臣,并认为:“陛下真心怜惜懂贤,就该解除天下对他的恨意,罢他的官,谴回封国,才能将来保全他的性命”。王闳甚至拿蛇化美女褒姒乱周比喻董贤,斥责哀帝“所作所为是不可以流传给后世效法的”,然哀帝皆未加罪。
那么为什么偏偏杀了王嘉?概因“变乱阴阳”之句。而大臣们千夫所指、不遗余力、不惜身家性命的劝谏,大概也是因为这已经不是无妨帝业的“宠臣、弄臣”之事,而是不容于世、甚至不容于今的孽情吧?
我们的先人们对这段的记载很隐讳,在历史上只留下暧昧的“断袖”一说。董贤压着哀帝的袖子熟睡着,哀帝不忍唤醒他,便叫人割断自己的袖子。再有就是入则陪侍,出则同车,就是现在的出双入对之意吧。但如果这不算一段爱情,那么世上就很可能从来没有过爱情这种东西。
哀帝19岁即位大统,“初立,躬行俭约、节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他亲眼目睹了汉成帝时期的弊端,却终于没有力量加强君主权威。在即位的前三年,政绩乏善可陈,只能听任傅太后的胡闹和指手划脚。待招李寻就曾劝告哀帝“请陛下振奋阳刚之气、意志坚决、不听女人摆布……崇阳抑阴……”等等。
李寻很清楚:母后于政乱朝,是例朝大忌。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哀帝自己也许就有着女性气息。他幼时既被刚强暴烈、有心计爱弄权的傅太后抱养,“母捍子弱”,养成了他比较阴柔的性格。奇怪的是他很厌恶皇亲国戚相互攀比歌姬舞女的时尚,刚登基就废弃了乐府宫。《资治通鉴》中,也没有提到他爱过哪个后妃,甚至没有关于立后、妃的记载。(立董贤妹妹是后话)
而后三年,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年仅19岁的董贤闯进了他22岁的生命。这是你能嘲笑它的荒谬却不能怀疑它的纯洁的年龄。他短暂的生命开始变得丰富多彩。翻《资治通鉴》,你会发现,哀帝中下篇全是“董贤”。当然基本是大臣们对“董贤现象”的一种攻击。
看不出董贤是怎样一个人,没有他的言论的记载。在很多大臣的嘴里,说他不过是一奴才,尽管他已位居高官。劝皇上必要的话可以多多赏赐,但是不要委与权利。宠爱有养小猫小狗的意识,且哀帝所在的刘氏家族有男风之好者不乏其人,文帝爱邓通,武帝爱韩嫣,然终有帝王荒唐无耻生活之嫌。
哀帝之于董贤,却全然是敬爱。几处可见一般。凡是皇宫珍宝,上品皆选送董贤,皇帝自己用的是次一等的;生,则为董贤在北宫门外建宅邸,工程浩大,精美绝伦;死,则在皇帝自己的义陵旁筑墓园,有生死不离之愿。董贤一家封官进爵不算,还可以定时进宫见皇帝。甚至董贤或家人去街市购物,都有皇帝派的使者专门陪同;皇帝的侍卫日夜保护董贤——有可能的话,这个皇帝大概也愿随时在他的身边的。裁撤皇家苑林赐董贤土地2000倾,“损害皇上自己的利益以奉董贤(大臣上言)”。为董贤做的器具,必须由哀帝审视批准后方可送去——这种细心程度就很令人怀疑哀帝自己的身份,在丞相王嘉的上书中透露出的一种信息最终要了这个大臣的命。他直言哀帝:“奢侈儹越、寻欢放纵、变乱阴阳……陛下一向仁慈智慧,行事谨慎,如今却有这些过失被人大肆嘲讽”。
其实骂董贤的大臣比比皆是,哀帝派人到武库拿兵器送董贤,执金吾毋将隆就毫不客气的说:“董贤不过是一弄臣,国家的武库兵器摆在卑贱的奴仆之家,及不妥当。”还用孔子的‘雍乐怎么会出现在三家庙堂’来夸夸其谈的教育了哀帝一通,哀帝无话。谏大夫鲍宣也不止一次称董为弄臣,并认为:“陛下真心怜惜懂贤,就该解除天下对他的恨意,罢他的官,谴回封国,才能将来保全他的性命”。王闳甚至拿蛇化美女褒姒乱周比喻董贤,斥责哀帝“所作所为是不可以流传给后世效法的”,然哀帝皆未加罪。
那么为什么偏偏杀了王嘉?概因“变乱阴阳”之句。而大臣们千夫所指、不遗余力、不惜身家性命的劝谏,大概也是因为这已经不是无妨帝业的“宠臣、弄臣”之事,而是不容于世、甚至不容于今的孽情吧?
我们的先人们对这段的记载很隐讳,在历史上只留下暧昧的“断袖”一说。董贤压着哀帝的袖子熟睡着,哀帝不忍唤醒他,便叫人割断自己的袖子。再有就是入则陪侍,出则同车,就是现在的出双入对之意吧。但如果这不算一段爱情,那么世上就很可能从来没有过爱情这种东西。
展开全部
汉哀帝是西汉最具争议的皇帝,他勤于政事,却壮志难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人物评价
班固《汉书》:“孝哀自为籓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赌孝成世禄去王室,权柄外移,是故临朝娄诛大臣,欲强主威,以则武、宣。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即位痿痹,飨国不永,哀哉!”[16]
荀悦《前汉纪》:“本纪称孝哀。自为藩王及太子。文辞博敏。幼有令闻。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睹孝成之世。禄去公室。权柄外移。是故临朝务揽主威。以则武宣。然董贤用事。大臣诛伤。有覆餗栋挠之凶。自初即位。有痿痹之疾。末年寖剧。享国不永。乱臣乘间。岂不哀哉。世主览此。足以见成败之基。收后族之权。清俭爱民。可垂统也。”[17]
司马光《资治通鉴》:“哀帝初立,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18]
苏辙《栾城后集》:“汉哀帝自诸侯为天子,方其在国,好礼节俭。知成帝优容舅家,权夺于王氏。及即位,收揽威柄,朝廷竦然,庶几于治。既而傅太后侵侮王后,僭窃名号,始失天下心。帝复宠任幸臣董贤,位至三公,富拟帝室。虽欲贬损王氏,而身既失德,朝无名臣,所以资之者多矣。《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二者帝皆失之,其若王氏何!方帝之崩也,王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贤内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召令莽助君。’贤顿首幸甚。莽既至,使尚书劾免贤。贤即日自杀。王氏代汉之祸,实成于此。昔高帝寝疾,有吕氏之忧。吕后问以后事,帝曰:‘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王陵少戆,可以助之。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及产、禄之变,王陵争之于前,平、勃定之于后,皆如高帝所虑。文帝末年,有七国之忧,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吴楚之变,亚夫为大将,破之数月之间,亦如文帝所虑。今王氏之乱,与吕氏、七国等耳,而哀帝无其人,汉遂以亡。非特天命,盖人谋也。”
汉哀帝常常与自己宠爱的男宠董贤同卧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觉,董贤头偏枕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想起床,而董贤却未发觉,汉哀帝不想惊动董贤,于是用剑截断衣袖后才起来。[24] 此即成语典故断袖之癖的出处,后世泛指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班固《汉书》:“孝哀自为籓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赌孝成世禄去王室,权柄外移,是故临朝娄诛大臣,欲强主威,以则武、宣。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即位痿痹,飨国不永,哀哉!”[16]
荀悦《前汉纪》:“本纪称孝哀。自为藩王及太子。文辞博敏。幼有令闻。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睹孝成之世。禄去公室。权柄外移。是故临朝务揽主威。以则武宣。然董贤用事。大臣诛伤。有覆餗栋挠之凶。自初即位。有痿痹之疾。末年寖剧。享国不永。乱臣乘间。岂不哀哉。世主览此。足以见成败之基。收后族之权。清俭爱民。可垂统也。”[17]
司马光《资治通鉴》:“哀帝初立,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18]
苏辙《栾城后集》:“汉哀帝自诸侯为天子,方其在国,好礼节俭。知成帝优容舅家,权夺于王氏。及即位,收揽威柄,朝廷竦然,庶几于治。既而傅太后侵侮王后,僭窃名号,始失天下心。帝复宠任幸臣董贤,位至三公,富拟帝室。虽欲贬损王氏,而身既失德,朝无名臣,所以资之者多矣。《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二者帝皆失之,其若王氏何!方帝之崩也,王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贤内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召令莽助君。’贤顿首幸甚。莽既至,使尚书劾免贤。贤即日自杀。王氏代汉之祸,实成于此。昔高帝寝疾,有吕氏之忧。吕后问以后事,帝曰:‘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王陵少戆,可以助之。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及产、禄之变,王陵争之于前,平、勃定之于后,皆如高帝所虑。文帝末年,有七国之忧,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吴楚之变,亚夫为大将,破之数月之间,亦如文帝所虑。今王氏之乱,与吕氏、七国等耳,而哀帝无其人,汉遂以亡。非特天命,盖人谋也。”
汉哀帝常常与自己宠爱的男宠董贤同卧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觉,董贤头偏枕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想起床,而董贤却未发觉,汉哀帝不想惊动董贤,于是用剑截断衣袖后才起来。[24] 此即成语典故断袖之癖的出处,后世泛指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同性恋,专宠董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悲剧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