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是什么?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份,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机地融于各育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往往收效甚微。比如从宏观上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实施这些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这社会化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完全的人格,就需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因为对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何正确对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是形成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爱自己的母亲能爱国吗?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还谈什么集体主义!所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我们再看一些具体的学生行为偏差问题,如对小学生之间的打架现象,在德育工作中通常是运用批评教育的手段,但往往就事论事,事过境迁也许再犯,这就增加了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我们能对此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懂得在应激状态下如何自我调适,效果可能会更好。又如对“说谎”这种不良品行,除了教育学生要诚实外,也要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去进行引导。举例来说,“狼来了”的故事是以后果来说明说谎的危害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在“寂寞”的时候、在没有同伴和自己一起玩的时候,不能因闲不住而无事生非,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如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等),那就可以避免因说谎而产生消极后果;在教育实践中有时我们还会碰到学生为包庇同伴的不良行为而说谎的现象,对此也不能就事论事,应从如何交友、如何正确对待“义气”方面着手引导。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提前,以及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早恋时有出现,对此不要过早下品行不端的结论,而应该对他(她)们加强青春期教育,除了传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外,特别要帮助他们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结交异性朋友方面的道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当然同时也要进行理想教育。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关系也同样密切。智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形成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学习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关键要看学生的学。就学生个体而言,学习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其心理素质如何。作为学习目标的目标系统、以智力活动直接参与的操作系统以及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动力(维持)系统的协同运行,是学习运行的基本机制,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者正是学习心理的构成。如果说目标系统的确定有鲜明的社会化要求外,操作系统与动力(维持)系统却正是个体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内因,谁也不能替代。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若只停留在一般的社会化要求上,只能使学生达到“要我学”的水平,这种水平对学生主体性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作用甚微,但如果将之提升至“我要学”的水平,这种内因或内驱力将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动力作用。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具体反映在情感与意志的心理品质上,如“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的理想;爱科学、爱学习、追求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顽强毅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心理品质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维持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智力系统的操作,因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方面的品质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等则至关重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智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实际上就是智育过程中对学生认知心理机能的调节与潜能的开发。
此外,心理素质如何对于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的关系也很密切。在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存在着交互作用,心理健康也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并且还有助于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几方面素质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份,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机地融于各育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往往收效甚微。比如从宏观上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实施这些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这社会化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完全的人格,就需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因为对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何正确对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是形成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爱自己的母亲能爱国吗?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还谈什么集体主义!所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我们再看一些具体的学生行为偏差问题,如对小学生之间的打架现象,在德育工作中通常是运用批评教育的手段,但往往就事论事,事过境迁也许再犯,这就增加了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我们能对此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懂得在应激状态下如何自我调适,效果可能会更好。又如对“说谎”这种不良品行,除了教育学生要诚实外,也要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去进行引导。举例来说,“狼来了”的故事是以后果来说明说谎的危害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在“寂寞”的时候、在没有同伴和自己一起玩的时候,不能因闲不住而无事生非,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如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等),那就可以避免因说谎而产生消极后果;在教育实践中有时我们还会碰到学生为包庇同伴的不良行为而说谎的现象,对此也不能就事论事,应从如何交友、如何正确对待“义气”方面着手引导。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提前,以及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早恋时有出现,对此不要过早下品行不端的结论,而应该对他(她)们加强青春期教育,除了传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外,特别要帮助他们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结交异性朋友方面的道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当然同时也要进行理想教育。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关系也同样密切。智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形成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学习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关键要看学生的学。就学生个体而言,学习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其心理素质如何。作为学习目标的目标系统、以智力活动直接参与的操作系统以及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动力(维持)系统的协同运行,是学习运行的基本机制,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者正是学习心理的构成。如果说目标系统的确定有鲜明的社会化要求外,操作系统与动力(维持)系统却正是个体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内因,谁也不能替代。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若只停留在一般的社会化要求上,只能使学生达到“要我学”的水平,这种水平对学生主体性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作用甚微,但如果将之提升至“我要学”的水平,这种内因或内驱力将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动力作用。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具体反映在情感与意志的心理品质上,如“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的理想;爱科学、爱学习、追求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顽强毅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心理品质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维持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智力系统的操作,因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方面的品质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等则至关重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智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实际上就是智育过程中对学生认知心理机能的调节与潜能的开发。
此外,心理素质如何对于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的关系也很密切。在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存在着交互作用,心理健康也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并且还有助于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几方面素质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