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为什么李斯杀死韩非子
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但人心却是变化的,李斯本初并没有必须杀韩非子的想法,但韩非子多次向秦王纳谏,要求铲除权臣,李斯就是最大的权臣,岂有不先下手为强之理。
二、韩非子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太过实诚。推出法家思想,治理天下,让皇帝政权巩固,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出在实诚上,秦始皇看重的是他的治国思想,却不是他本人,当他将法家精要和盘托出之时,他的价值无法体现,相比之下,李斯有更大的用处。
三、韩非子虽然精通权谋,但未认真思考。一山不容二虎,秦国已经有了一个李斯,而李斯不会能容纳一个才能比自己高,却又对自己地位产生威胁的师弟,所以韩非子必死。
扩展资料: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
李斯姚贾对秦王进言,说此人是韩国的贵族,身份高贵,还是韩国的公子,而如今秦王本来打算一统天下,若是说到这个点怕是韩非此人不会答应。毕竟他先前就连国家成为附属都不愿意,何况是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这样的人虽然是忠臣可却并不是对秦国效忠,放任他回到自己的国家肯定会少不了出事,还不如现在就除掉他绝了后患。于是韩非子入狱。
后李斯越想越怕,就害怕皇帝会突然反悔放人,不然他的一番话岂不是挑拨不成还会树立了一个敌人。如此一想,他就下定决心在皇帝还没有改变主意之前就将人害死。他派人去牢中送毒酒,韩非见到毒酒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但他不甘心死在异国,还是如此死法,他要求见皇帝,但李斯又怎么会给他这个机会,就让人给他强行灌毒酒造成他自杀的假象。事后秦王果然对下令关押韩非之事后悔下令将他释放,但是已经晚了,他面对的是韩非子的尸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
推荐于2017-11-28
韩非是我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君王应该凭借权利、威势以及一整套驾驭臣下的权术,保证法令的贯彻、施行统一,以巩固君主的地位。
韩非天生口吃,但文章却写得非常好。他和李斯曾一起跟随荀子学习,继承了荀子关于“人性恶”的学说,主张治国以刑罚、奖赏为基本手段。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如韩非。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们是师兄弟,最后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残杀。而韩非最后也是被自己的师兄弟李斯害死。李斯为什么要陷害自己的师兄弟呢?
韩非本来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生活的年代里,韩国日益衰落。韩非曾经一连几次向国君上书,陈述自己振兴国家的政治主张,但都没有被国君采纳。韩非痛心疾首地说:“唉!现在国君不依靠严明的法令统治国家,不凭借强大的王权驾驭大臣,不致力于富国强兵来吸引四方的贤才,而是天天和那些只会说空话、不会做实事的人在一起,奋勇杀敌立下大功的人反而比他们地位低,这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韩非经常感叹说:“那些儒生们一个个只会舞文弄墨,专门破坏国家的法制,而那些所谓的‘侠客’们也都凭借自己有些武功,违抗政府的禁令,这些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惩治。国君在天下太平时宠信那些徒有虚名的人,一遇到困难才想起平时备受冷落的将士,这只能白白养活没有用的人,让有功之臣伤心。看来韩国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韩非考察了历史发展的变化得失,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流传到秦国,秦王读了《孤愤》、《说难》两篇文章,赞叹不绝:“见解真是太深刻了,我如果能亲眼见到写文章的人,就算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李斯说:“这些文章都是我的老同学韩非写的,他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不过一直没受到韩王重用。”
秦王立即给韩王写信,要韩非来秦国,并且以武力相威胁。韩王本来就没任用韩非,这时就顺便做个人情,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高兴极了,立即把韩非安置下来。
李斯十分嫉妒韩非的才能,担心他被重用后,自己的位置会被他取代,于是就想在秦王面前诋毁他。秦王还没有任用韩非之前,李斯就对秦王说:“大王,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如今您要实现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韩非自然要先替他们韩国考虑,为他们国家献计策。您把他留在咱们国家,以后他回到韩国肯定会对咱们不利。您不如找个借口把他抓起来杀了,免得留下祸患。”
秦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派人把韩非抓了起来。李斯趁机让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他自杀。韩非想要面见秦王替自己辩解,李斯当然不会让他这么做,韩非就这样服毒而死。
后来秦王悔悟过来,立即派人去赦免韩非,可这时韩非已经死了。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