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为什么被杀?

窦婴是西汉时期的大臣,是窦太后的侄子,历经景帝、武帝两朝。汉景帝时,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被封为魏其侯。汉武帝即位之初曾一度出任丞相。据说,汉景帝在临终前曾赐给窦婴密诏,授... 窦婴是西汉时期的大臣,是窦太后的侄子,历经景帝、武帝两朝。汉景帝时,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被封为魏其侯。汉武帝即位之初曾一度出任丞相。据说,汉景帝在临终前曾赐给窦婴密诏,授予他在非常时机可便宜行事,相当于免死令。窦婴最终以“伪造先帝遗诏”的罪名被处死,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汉景帝死后杀人——解窦婴被杀之谜 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西汉王朝发生了一场政坛的大地震:“四年冬,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春三月乙卯,丞相鼢薨。”(《汉书·武帝纪》)不到半年时间,前任丞相和现任丞相相继死去,此案堪称大案,但由头却非常之小:元光三年,丞相田鼢奉王太后诏令娶燕王女,并宴请在京列侯,与他有隙的窦婴与灌夫也在其中。宴会上,灌夫为维护窦婴而大骂田鼢,于是被拘禁,而朝臣大多畏惧田鼢而不敢言。窦婴为救灌夫,求见皇上,便让自己的侄子上书说有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然而汉武帝一查档案,却发现没有存档。于是窦婴被劾伪造诏书,被判处斩。不久,田鼢亦发疯而死,灌夫也已在此前被灭族。 千百年来,这个案件中“景帝遗诏”的问题,一直是一大迷团。“百家讲坛”的两位主讲人易中天与王立群曾先后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共得出六种情况。其中,窦婴伪造、武帝毁诏、田鼢毁诏三种情况已被论证为不可能,此处不再赘述,我们来看后三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是档案的负责人对汉武帝说谎。这是王立群先生补充的一个观点,而且他认为有一定可能性,而我却认为几乎不可能。第一,从史料来看,汉武帝是维护窦婴的。且不说汉武帝本来就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皇帝,就是推测人之常情,这么大的一个案件,汉武帝一旦听说窦婴可能说谎,他肯定是要亲自或派一个亲信去查,所以就是想瞒,恐怕也瞒不住。第二,从诏书的内容看,只有那几个字,并非我们认为的那种“尚方宝剑”,顶多是一块“免死金牌”——其实或许连这都不是,只是一种直接向皇帝打报告的权利,没有什么价值,王太后和田鼢都未必看上眼,你个小吏何必如此讨好?还得冒着欺君杀头的危险。就算这回不死,得罪皇帝也没好果子吃,因为一般来说,太后再长寿也活不过皇帝。正所谓“皇帝报仇,十年不晚”,这时已有前车之鉴了:窦太后前脚一蹬腿,汉武帝后脚就以“治丧不力”的罪名罢了她老人家的两位心腹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的官。第三,在汉初那个只认印信不认人的时代,后世那种“瞒上不瞒下”的风气还没形成。所以汉武帝被骗的可能性不大。 第五种情况是景帝忘了存档。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第一,正因为这份诏书没什么价值,所以景帝才会掉以轻心。人都有这种缺点:小意思,没什么大不了,今推明,明推后,再加上事务繁忙,没准稀里糊涂就忘了。第二,景帝晚年身体不好,得个健忘症什么的也很正常。而且对于景帝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手下就是有个记性好的也不敢提醒——这不是揭皇帝的短吗? 那么,只剩下最后一种情况,它是我认为的可能性最大的一种,也是最值得推敲,最值得思考的一种,它是什么呢?汉景帝在立刘彻为皇太子后,进行了一系列清障运动,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狠的一步,就是整死周亚夫。之所以拿他开刀的原因也无外乎两条:第一,他曾公开反对废掉太子刘荣,与景帝发生了矛盾。第二,周亚夫威望甚高,才干过人,但有轻慢骄横,用景帝的话说就是:“此鞅鞅,非少主臣也!”由此来看,窦婴也该死定了。 为什么呢?第一,两人都反对废太子。而且周亚夫仅仅是在口头上埋怨两句,完事也就算了。而窦婴却因此而称病不朝,直到有人游说才出山,这不是更出格吗?第二,两人都有大功,而且傲慢。窦婴的豪放,不亚于周亚夫,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这不是侠骨英胆是什么? 可是窦婴没有死。我认为汉景帝不杀他原因有二:第一,窦婴虽豪放,但不狂妄,终其一生也没做过什么太出格的事,不像周亚夫那样临死前还搞点武器陪葬,轻而易举地被人抓住了把柄;第二,窦婴虽然在梁王的问题上得罪了窦太后,但毕竟是姑侄关系心连心,打断骨头连着筋,后来她不还推荐窦婴做丞相嘛!从这点来看,她还是护着窦婴的。所以碍于母亲的面子,汉景帝也不好下手。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窦婴从此远离政治中心。正由于与周亚夫的类同,汉景帝对窦婴的不满是肯定的,否定了窦太后的推荐就是一个信号。然而,他却在临死前授予一个自己不满意的人一道“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的诏令,这真是在一个奇怪的时间授予一个奇怪的人一道奇怪的诏令。这难道不可疑吗? 当然可疑。对于景帝这样一个铁血皇帝来说,哪怕是兰花,只要挡在门口,也要锄去。自己锄不掉,就让儿子来锄吧。可是怎么锄呢?景帝于是睁开了看历史的第三只眼。 两汉政治,尤其是西汉的政治,基本上由外戚掌控。一个新皇帝的上台,往往伴随着一场新旧外戚“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争斗。而这一场场争斗引发的震动,往往能产生“火星撞地球”般的冲击波。景帝要利用的,就是这场冲击波。而他给窦婴的遗诏,其实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答案已经揭晓,那就是第六种情况,也就是档案处根本就没有那份遗诏,景帝故意不存档! 作为一位洞察力极强的皇帝,汉景帝早已料到朝政变化的方向。他知道窦氏外戚和田氏外戚的交锋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作为窦氏外戚杰出代表的窦婴,必为本族利益而战。在田氏外戚占优的情况下,他肯定会拿出这纸遗诏来自保。这样一来,这纸诏书不仅成了空头支票,更成了他的死刑判决书。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窦婴并没有为本族利益使用它,而是用在了灌夫身上。不过这也可能是景帝早已预料到的,因为他说过:“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正因为窦婴是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所以就算他不插手外戚争斗,他这么多哥们哪个出了事,他也得拿出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所以景帝知道无论如何,窦婴这回是死定了。这就是景帝的阴谋。 说了这么多,有证据吗?有。〈史记〉有这样一句话:“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汉书〉的记载大同小异:“孝景时,婴尝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从这两条记载来看,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这个遗诏是存在的,至少窦婴手上是有的。他们两个人的意见,至少代表了大众舆论的意见,即社会上人人都认为窦婴是有受过遗诏的。而制造这种言论的,很可能就是窦婴他自己,证据就是他“沾沾自喜耳”。但是他的处境决定了他不能胡说,但可在合法的范围内炫耀。〈史记〉、〈汉书〉的记载,可以作为一种佐证。所以在五种情况都被排除的情况下,结合上述证据,汉景帝死后杀人,成为了唯一的可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冠和生惠
2024-09-05 广告
口鼻暴露染毒是一种实验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颗粒物或生物制剂等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潜在危害。在冠和生惠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我们严格遵守科学伦理与安全规范,进行此类实验时,会采用专业设备模拟真实暴露环境,确保实验动物或模型在受控条件下接受...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冠和生惠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