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怎么复习,看完教材我都想放弃了。有过来人谈谈经验吗
数量-成章by公务员考试上岸日志(公号微博免费分享)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fxWv9q7ff6DU3ZtVH6L7g
数量-成章by公务员考试上岸日志(公号微博免费分享) 讲义笔记 数量5.mp4 数量4.mp4 数量3.mp4 数量2.mp4 数量1.mp4 笔记 2018.10.27 方法精讲-数量5 成章 (笔记)(2019省考线上笔试小班-广东1期 2019省考笔试大班-广东2期).pdf 2018.10.26 方法精讲-数量4 成章 (笔记).pdf 2018.10.25 方法精讲-数量3 成章 (笔记).pdf 2018.10.24 方法精讲-数量2 成章 (笔记).pdf 2018.10.23 方法精讲-数量1 成章 (笔记).pdf
公务员考试算是一种能力性考试,而非知识性考试,说得再明确一些,公务员考试是考查我们是否具备应对这种时间压力型考试的能力。即使你学富五车,如果在考试中无法统筹好作答时间,最终的结果可能也会不尽人意。因此,如果考生从未接触过公务员考试,采用自己一贯的常规思维去考试,多数情况下就会在众多竞争者中沦为炮灰。因此,建议考生选择一家培训机构跟着老师系统复习,学习应对公务员考试应有的思维和技巧,这样复习的效率更高,往往仅需两三个月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备考时间相当充分(比如刚上大一就开始准备……),也可选择自学,重要的是要学会提炼规律、归纳总结,否则,错误的学习方法无异于开山采珠。
对于培训机构的选择,与实体地面班相比,更建议购买线上直播课,上课时间一般是每晚7点开始,不耽误白天上课上班时间,每节课至少直播两小时,课上可以跟老师实时互动,课下可以自己加速、无限次看录播,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答疑,还会配备教材、讲义、模块真题库、真题套卷、模拟卷等等全套纸质版资料包邮到家,价格更是非常实惠。腾讯课堂每晚会有免费公开课,大家可以先去试听一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刷题对公务员考试来说必不可少,但前提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刷题,如果方法错误,刷再多的题也是缘木求鱼。总体上来说建议备考的整体思路如下:听课学方法→分模块刷题(不限量,把每天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刷题,注意一定要总结,包括常考的正确选项特征、常考的错误选项特征)→听课回顾方法(第一遍学习多少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刷一轮题以后,再听第二遍课程,会对老师的讲解有一个新的认识与理解,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刷套题(每天如果时间允许,上午一套行测,下午一套申论,仍然注意一定要总结)→回顾、总结、保持。
接下来笔者将按照个人建议的答题顺序来介绍行测各模块的备考策略:
第一,常识判断。该模块考查的内容非常多而杂,上天入地无所不考,很难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所以从复习的性价比这个角度来说,不建议大家放过多的精力在这个模块,它更多的是靠我们日常的积累,当然,如果精力允许,有一些像历史、文化等除了时事政治以外变化较小的内容,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每天的坚持学习来得到一定提高的,比如每天拿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常识手册,即使考试没有用到,也全当是丰富我们自己的学识了。另外提醒一点,通常监考老师会提前5-10分钟发放卷纸,而且会强调打铃之前不允许答题,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不动笔计算,只用眼睛看,把试卷的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快速扫一遍,会的直接选,不会的也不必纠结随便选一个即可,这样争取在打铃之前或者打铃后5分钟之内把常识搞定。题目举例如下:
【例1】早在400年前,西班牙等国商人就将中国的丝绸以及茶树、柑橘等农作物运往拉丁美洲,又将一些农作物从 拉丁美洲引入中国,形成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请问以下哪些农作物不是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的?
A.玉米 B.红薯
C.花生 D.水稻
解析:D。【历史-古代史】
玉米、红薯、花生均原产美洲,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水稻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之一,在河姆渡遗址中有发现, 是我国最早的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故选D项。
第二,资料分析。该模块可以说是行测科目里面技巧性最强的一个模块,如果方法正确,20道资料分析题应该在25-30分钟之内完成(不放弃每篇资料的最后一道综合题),同时,资料分析又是行测科目里面唯一可以拿满分(准确率至少保证90%)的模块,并且分值较高,所以从作答顺序上来讲,也不建议按试卷顺序把其放在最后,应该适当提前,从而保证有充足的时间高质量完成该模块,总而言之,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资料分析的重要性,建议坚持每天做一套资料分析保持手感,切不可懈怠。题目举例如下:
【例2】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
请问: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比2015年大约:
A.提高了0.1个百分点 B.降低了0.1个百分点
C.提高了0.2个百分点 D.降低了0.2个百分点
解析:B。【比重题型-两期比重差计算】
根据题干所求“2016年……的比重相比2015年”,可判定此题为两期比重比较问题。定位文字材料可得,整体量:民营经济增加值B为42578.76亿元,增速b为7.8%,定位表格可得,部分量:第三产业增加值A为21641.58亿元,增速a为7.6%。根据两期比重差公式:
且a<b,因此比重下降,排除A、C,a-b=7.6%-7.8%=-0.2%,根据技巧,结果一定小于它本身,故正确答案为B。
第三,判断推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和言语理解是行测科目中题量最大的两个模块,也是行测拿分的主力军所在,而且这两个模块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所以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两个模块,准确率要保证至少80%。很多同学觉得判断和言语这种文字题根本摸不到头脑,看哪个选项都对,基于此才更建议大家跟着老师系统学习,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技巧,才不会在选项中纠结,因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比如判断推理的定义判断,定义说行政机关如何如何,那么选项中必然会有一个非行政机关作为主体的比如学校、比如医院等等,这就是做定义判断的关键词法;比如言语理解的片段阅读,分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那么文段重点必然在开头,四个选项除了一个正确选项以外,必然会有三个都是文段后面的解释说明部分,说得再对,也不是文段重点所在,当然就不能当选,这就是片段阅读的行文脉络法。请相信,判断和言语是除了资料分析以外,短时间内成绩提升最快的两个模块。题目举例如下:
【例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解析:B。【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观察发现每个图形中均有形状相同的元素,且数量依次为2、3、4、5、6、?,问号处图形应该含有7个形状相同的元素。A项6个,B项7个,C项2个,D项没有形状相同的元素,只有B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例4】情感广告是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这种情绪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商品本身,从而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广告语不属于情感广告的是:
A.某品牌饮料广告语:“××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B.某品牌啤酒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广告语:“好不好,家乡水。”
C.某品牌纸尿裤广告语:“宝宝天天好心情,妈妈一定更美丽。”
D.某品牌润肤露广告语:“为了肌肤柔美润舒,请使用××润肤露。”
解析:D。【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先找出定义关键词。“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再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会使消费者产生爱国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B项:“好不好,家乡水”,会使消费者产生怀念家乡,以家乡为自豪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C项:“宝宝天天好心情”,会使消费者产生孩子很舒适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为了肌肤柔美润舒”,没有体现出商品的附加值或者情绪满足,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注:做定义判断题目一定要审清题目,问的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例5】青衿:读书人
A.南冠:囚犯 B.浮屠:寺庙
C.春蚕:奉献 D.袍泽:官员
解析:A。【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青衿借指读书人,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
A项:南冠借指囚犯,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浮屠借指佛塔,而不是寺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春蚕借指乐于奉献的人,而不是奉献,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袍泽借指军中的同事,而不是官员,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例6】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
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
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
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
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
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
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
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解析:D。【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选项信息充分,优先采用代入法。
将A项代入,小李两句都猜错了,排除;
将B项代入,小王和小方两句都猜错了,排除;
将C项代入,小李和小王两句都猜错了,而小方两句都猜对了,排除;
将D项代入,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例7】近些年,作为文化政策、资本扶植发展的重心,国产动画被寄予了极大期望。然而,动漫的土壤并不是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 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坐享其成
C.不劳而获 D.以逸待劳
解析:B。【言语理解-逻辑填空】
文段指出,国产动漫并不是可以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成功的。B项“坐享其成”形象地描绘出撒完空壳烂籽就坐在旁边等待发芽结果最终收获的样子,符合文意。
A项“守株待兔”原比喻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C项“不劳而获”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重在强调完全什么都不做就能够获得收益,但前文中“撒些空壳烂籽”实际上也付出了劳动,故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D项“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含褒义,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例8】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最不祥的预言:过多物质或能量集中在一处,终将导致空间坍塌,像魔术师的外套一样吞进万物,万事万物皆逃不脱。直到40年前霍金博士宣称颠覆了黑洞——或者可能是彻底推翻了。他的方程式表明:黑洞不会永存。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会“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但是,有一个障碍:按照霍金的估算,黑洞崩塌时散出的辐射是随机的,落入其中的万事万物的“信息”大部分将被抹掉。这违反了现代物理学的一条原则:时间是可以扭转的,黑洞里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重建。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霍金发现了一条可以逃出黑洞的线索
B.黑洞终将“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
C.霍金的研究结果彻底推翻了关于黑洞的预言
D.霍金破除了黑洞永存的预言却提出了新的挑战
解析:D。【言语理解-片段阅读】
文段首句对爱因斯坦提出的“黑洞”概念进行了解释,并指出其危险性。随后霍金宣布了“颠覆”黑洞理论的研究,指出“黑洞”并不会永存。后利用转折词“但是”,指出霍金理论中存在一个“障碍”,尾句对其进行具体解释。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了霍金的研究会颠覆“黑洞”理论,但本身也存在障碍,对应D项。
A项,“逃出黑洞的线索”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黑洞终将‘泄掉’”对应转折之前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转折之后指出霍金理论存在“障碍”,故“彻底推翻”过于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数量关系。该模块题目多取自小学奥数或者中学数学,原则上来讲,题目本身难度并不大,如果做个1小时或者2小时,基本都能做对,但尴尬的是行测考试时间有限,120分钟需要做完120道甚至130多道题,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数量关系相比其他模块就显得稍微困难一些,但我们也有应对的办法。首先,行测考试都是客观题,正确答案就在四个选项之中,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去正面求解,而是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技巧去验证一下,排除掉错误的选项从而直接锁定正确答案,这样就能大大缩短解题时间;其次,各个考点涉及到一个考频的问题,有的考点几乎逢考必考,而有的考点隔几年才考一次,那么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就要优先选择去复习那些考频非常高且解题思路非常固定的考点,这样备考效率才会最高;最后,从答题顺序上来说,数量关系按试卷的印刷顺序是排在中间,如果按试卷顺序作答,后面非常重要的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就会答得非常紧张从而失分严重,因此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我们建议考生将数量关系放在最后,在最后的10-15分钟之内,把课上老师重点强调的那些必须拿分的题搞定,剩下的就看人品拼运气了,通常来说,如果其他模块都复习到位的话,数量关系按照这样的套路争取达到50%-70%的准确率,行测75+基本没问题。题目举例如下:
【例9】甲、乙两个仓库共有货物102吨。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货物正好是乙仓库的2倍。则甲仓库原有货物( )吨?
A.31 B.37
C.70 D.71
解析:D。【数学运算-代入排除】
根据“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货物正好是乙仓库的2倍”可知甲仓库货物大于乙仓库即甲仓库货物大于102÷2=51,排除AB。并且甲仓库货物减3是偶数,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蒙题大法】已知甲乙两仓库共有货物102吨,恰好选项A+D=102,猜测一个是甲仓库一个是乙仓库,又可推断甲>乙,蒙D。
四.申论备考
申论看似主观题,但是从阅卷的角度来说,申论的答题也是非常客观的,不论是前面的小题还是最后的大作文,都是有严格采分点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文笔不好,很害怕申论,其实不然,见过申论真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申论是有给定材料的,也就是说我们答每一道题以及大作文的时候,都要依托给定材料去作答,否则,语言写得再美、辞藻再华丽,如果脱离材料,最终也不会取得满意的分数,只有严格依托材料采点,即使文笔不是很美,只要中规中矩、客观通顺,也会答到一个满意的分数。那么这里就需要同学掌握如何根据给定材料采点,举个例子:如果问的是“总结什么什么问题并给出对策”,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找到对应给定材料里面的一些消极词汇,比如“不利于”“导致”等等,它们对应的内容经过提炼就可以总结为问题,对策我们就要找到给定材料里面的“应该”“亟需”等等这些词汇,将其提炼总结为对策。再比如,有些给定材料里面会涉及到老百姓的对话,这些内容通常会作为问题类答案,而如果涉及到国家领导人、专家讲话,通常来说这些内容会作为对策类答案,诸如此类的申论答题技巧还有很多,要坚信,通过系统学习,申论成绩绝对是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的。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说白了也就是考察你的写作水平。
这个短时间内很难提高,所以大家在平时要注重积累,一开始就要熟悉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能够科学分析,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读书看报看新闻来提高,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当时看的是《半月谈》,它是公考备考中不错的参考资料,其中“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我当时还喜欢把自己需要大量记忆,大量阅读的东西导入到jint速读训练里学,这样既做了速读训练,又可以复习功课,一举两得。最妙的是我还把自己喜欢的音乐添加到工具里,作为训练时的背景音乐。
满意望采纳,谢谢。
2018-10-08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如何复习作答申论
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特别是大学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学,往往看书看不进去,走到考场,看到慢慢几页纸的材料就头大,更读不进去了,而正确的答案信息就在一些文章角落里。
所以,如果读几遍申论材料后,能够很快看到题目找到答案所在的字段,那么我认为已经把材料嚼烂了。另外,锻炼记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达到看完材料能把材料复述的七七八八的样子,这在最后的小作文里能够凭借记忆把材料概括总结一下,起到紧扣材料的作用。我记得我11年国考的材料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刚走出考场的时候我甚至能够复述一遍每个材料的大意。
以上是申论需要储备的能力,具体如何作答题目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点要点:
1.不要把太长时间用于小作文
这么说的另一层意思是要把大块时间分配给小题目。为什么这么讲呢?道理很简单,小作文无法拉开分数。如果你对申论小作文的改卷流程有了解的话,应该知道申论的改卷和高考作文的改卷是差不多的。两个人给你分数,然后最后的分数是两者的平均分。评分方法是将文章分为一二三四几档,每一档分数有一个区间,多少分到多少分是第一档,以下依次类推,如果两个老师的给分差距在两档以上,那么电脑会自动给第三个老师改,如果还是有争议,最后交给组长定夺,如果一个老师一天内发生好几次争议给分,那么一天工作后组长会找他“谈谈心”,笑。这样的改卷流程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就是大家都往居中的档次给分,以二三档居多,甚至随便浏览一遍就给分了,写的好的和很一般的文章,由于老师没来得及仔细看,往往分数拉不太多,所以把时间花在小作文上是非常不划算的。我自己的作答习惯是,看完材料,大概还剩下110分钟到100分钟左右,每个题目有多少分数我花多少时间作答,所以我小作文只用30到40分钟,这样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除了观点部分,其他都是我凭记忆对材料的复述,不是照抄材料,是复述。
2.注意答题的格式
特别是小题目,一定要分好层次,一点是一点,别让老师费劲去找答案,让老师看得爽,老师在分数上也会让你爽。
3.卷面上字体一定要整齐
我的字是非常丑的,每个人都这么说,但是字的好坏并没有影响我的成绩,因为无论高考还是公考,我的卷面上字体是很工整的,别人看起来虽然字不好看,但是读起来不费力,清清爽爽,而且我基本上不删改,有些错的字也只是轻轻划一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揣测一下改卷老师的心理就明白了,如果你是最开始改的那些卷子,老师可能还有心情好好看看,如果是最后几天,哇,老师看了好几天了,对着屏幕看,眼睛都看花了,看什么卷子都一样,突然来了一份字特别小或者脏兮兮的卷子,你觉得老师会给你高分么?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在我发的第一篇文章下留言的朋友说可不可以讲一讲具体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也提到了阅读速度其实很难提高。这点我非常同意,可能是我的表达不够清晰,我认为的阅读速度慢是这两种情况:
1.很多同学由于大学期间很少读书,申论材料读不进去或者入眼不如心,导致读完了材料做题的时候反而需要再去读好几遍遍,这样的情况下阅读速度是非常慢的;
2.阅读技巧不够,没能抓住段落的主旨,在无关紧要的段落浪费太多时间。
像这两种情况下的阅读速度慢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但是人毕竟有天赋的限制,申论考试也不是要求考生掌握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神技。其实我本人的阅读速度是比较慢的,但我尽量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如果有看过2000年的申论真题材料的话,至少有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材料字数较少。确实,随着考试难度的提高,材料字数越来越多,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增加。而且材料的编排也越来越复杂,2000年的材料基本上可以看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到后来申论材料里出现多个主题,不同文章里的段落拼接在一起,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切入正题,如何来提高阅读能力?
1.多读
我建议至少有二十篇以上申论材料的阅读,如果没有长时间多篇幅的锻炼,应付国考这种难度的的考试是绝对不够的。
2.读什么
读申论真题或者8000字以上的专题新闻,我个人并不建议看半月谈这个杂志,原因是文章太短,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3.怎么读
我建议读一篇材料,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通读,大概了解每个段落章节讲什么。第二遍细读,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然后把段落大意写在纸上列一个提纲。第三遍整体把握材料。其实我的经验是到最后技巧运用的纯熟,第三遍可以省略,看看写在纸上的大纲即可。
4.读完之后复述一遍
这个非常关键,三遍读下来以后,检验一下你脑子里还有多少材料,用自己的话把材料里的关键信息复述给自己或者别人,然后看原文还有那些地方遗忘或者漏记了。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样你对这篇文章就有了七七八八的记忆,看题目的时候会很快的找到关键信息所在的段落,另外,写小作文的时候,经过自己咀嚼过的材料可以用在上边。这个复述实际上还是锻炼自己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想大多数的辅导书上都会写“申而论之”,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在我看来,申论是展现考生如何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最后总结信息的能力,当然报考的岗位不同,考察的角度也会不同,对报考副省级职位的考生而言,材料和问题的设置都会要求的更高一些。
误区一:申论就是最后的小作文
大多数只有一句题目“请围绕.....”,然后就是考友的大作。我想,这大概是受到高考作文的思维影响,如果发个题目就可以写一篇文章然后称之为“申论”的话,那么我理解的申论是材料+题目+小题+小作文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考友理解的申论是话题作文,而申论本身是材料作文,而且是有阅读理解题的作文。所以,每次我看到这些帖子,心里想就算让我点评,那也要让我看到材料吧,要不怎么能看出来作文是否紧贴材料呢。
另外,前面的小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在国考最开始那几年,前边的小题目是最后小作文的解题钥匙,(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单写一篇文章讲历年国考试题的变化)当然,由于题型的演进,现在的情况不能套用当年的方法,但是前面小题目的解答直接影响了考生最后的成绩,所以,前面的小题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小题非常重要!!!小题非常重要!!!小题非常重要!!!
误区二:考试前根据时政热点准备几篇文章到考场上用
还是同样的原因,必须根据所给的材料作答。同样的“三农”问题,只是角度的不同,材料就会不同,材料有可能只写了农民失地的问题,也有可能只写了农村文化的传承问题,不看材料作答就会答非所问,所以,事先去猜热点压题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一定要注意这点!我建议大家,走到考场后,就把之前看到的所谓申论热点全忘掉,老老实实的去看仔细手中的材料,把材料好好读透才是最重要的!
举个栗子,当年我师姐公考前压了一个产业升级的热点,小作文也反复修改过,甚至动用了家里人的关系把文章交给一个机关的写作高手润色过,到了考场果然那年的材料是关于产业升级的(如果你们做过历年国考真题大概知道是那年的题目),于是就用上了,原本以为肯定能拿高分,结果分数出来相当一般,她很不解为什么分数不高。这篇作文后来我也看过,但从文章看,确实是佳作,无论谋篇还是用词都很不错,但是没有紧扣材料,我觉得问题应该是这个。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有个土地经济学博士申论45分的故事么?
我的申论竟然只有45分,这个结果让我很惊诧,也导致了我基本上应该无缘复试了。要知道我的博士研究专业就是土地经济,论文方向就是中国城乡土地所有制转让问题。申论我甚至是提前交卷的。字迹工整,全篇没有一处涂改痕迹。所以很受打击。郁闷是难免的,因为我对申论的估分在60左右,也因为我在申论中所写的文字,基本上就是博士论文和在国内外发表文章的浅显缩写版,并且有意识地以政策研究室小职员写报告的心态和文字来行文的。而且,我放弃了英国年薪54万的生活,万里迢迢跑回国,化了几个月的时间报考,以实现自己心中的信仰,但结果确是这样,这结果就自然令人无比沮丧。
要说学术素养和专业程度,我们能比得过这位博士么?那么即使事前准备了热点也刚好考到了,我们申论的专业水准就一定能超过这位博士的文章么?
误区三:申论可以少看甚至不看材料作答
在考场上往往看到有些考生不看材料,上来就提笔写题,我觉得他是没有注意考卷的最前面写的“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为啥要特别强调阅读时间呢,我自己觉得以我的阅读速度,40分钟往往不够,因为所有的答题信息都在材料里,单找全关键的作答信息40分钟已经很勉强了,更何况还要提炼一些素材和观点用在小作文上,不仔细看材料的结果必然是无法紧扣材料作答,小题目也无法拿到更高的分数。
二、如何复习作答申论
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特别是大学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学,往往看书看不进去,走到考场,看到慢慢几页纸的材料就头大,更读不进去了,而正确的答案信息就在一些文章角落里。
所以,如果读几遍申论材料后,能够很快看到题目找到答案所在的字段,那么我认为已经把材料嚼烂了。另外,锻炼记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达到看完材料能把材料复述的七七八八的样子,这在最后的小作文里能够凭借记忆把材料概括总结一下,起到紧扣材料的作用。我记得我11年国考的材料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刚走出考场的时候我甚至能够复述一遍每个材料的大意。
以上是申论需要储备的能力,具体如何作答题目呢?
我认为有这么几点要点:
1.不要把太长时间用于小作文
这么说的另一层意思是要把大块时间分配给小题目。为什么这么讲呢?道理很简单,小作文无法拉开分数。如果你对申论小作文的改卷流程有了解的话,应该知道申论的改卷和高考作文的改卷是差不多的。两个人给你分数,然后最后的分数是两者的平均分。评分方法是将文章分为一二三四几档,每一档分数有一个区间,多少分到多少分是第一档,以下依次类推,如果两个老师的给分差距在两档以上,那么电脑会自动给第三个老师改,如果还是有争议,最后交给组长定夺,如果一个老师一天内发生好几次争议给分,那么一天工作后组长会找他“谈谈心”,笑。这样的改卷流程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就是大家都往居中的档次给分,以二三档居多,甚至随便浏览一遍就给分了,写的好的和很一般的文章,由于老师没来得及仔细看,往往分数拉不太多,所以把时间花在小作文上是非常不划算的。我自己的作答习惯是,看完材料,大概还剩下110分钟到100分钟左右,每个题目有多少分数我花多少时间作答,所以我小作文只用30到40分钟,这样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除了观点部分,其他都是我凭记忆对材料的复述,不是照抄材料,是复述。
2.注意答题的格式
特别是小题目,一定要分好层次,一点是一点,别让老师费劲去找答案,让老师看得爽,老师在分数上也会让你爽。
3.卷面上字体一定要整齐
我的字是非常丑的,每个人都这么说,但是字的好坏并没有影响我的成绩,因为无论高考还是公考,我的卷面上字体是很工整的,别人看起来虽然字不好看,但是读起来不费力,清清爽爽,而且我基本上不删改,有些错的字也只是轻轻划一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揣测一下改卷老师的心理就明白了,如果你是最开始改的那些卷子,老师可能还有心情好好看看,如果是最后几天,哇,老师看了好几天了,对着屏幕看,眼睛都看花了,看什么卷子都一样,突然来了一份字特别小或者脏兮兮的卷子,你觉得老师会给你高分么?
三、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在我发的第一篇文章下留言的朋友说可不可以讲一讲具体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也提到了阅读速度其实很难提高。这点我非常同意,可能是我的表达不够清晰,我认为的阅读速度慢是这两种情况:
1.很多同学由于大学期间很少读书,申论材料读不进去或者入眼不如心,导致读完了材料做题的时候反而需要再去读好几遍遍,这样的情况下阅读速度是非常慢的;
2.阅读技巧不够,没能抓住段落的主旨,在无关紧要的段落浪费太多时间。
像这两种情况下的阅读速度慢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但是人毕竟有天赋的限制,申论考试也不是要求考生掌握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神技。其实我本人的阅读速度是比较慢的,但我尽量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如果有看过2000年的申论真题材料的话,至少有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材料字数较少。确实,随着考试难度的提高,材料字数越来越多,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增加。而且材料的编排也越来越复杂,2000年的材料基本上可以看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到后来申论材料里出现多个主题,不同文章里的段落拼接在一起,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切入正题,如何来提高阅读能力?
1.多读
我建议至少有二十篇以上申论材料的阅读,如果没有长时间多篇幅的锻炼,应付国考这种难度的的考试是绝对不够的。
2.读什么
读申论真题或者8000字以上的专题新闻,我个人并不建议看半月谈这个杂志,原因是文章太短,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3.怎么读
我建议读一篇材料,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通读,大概了解每个段落章节讲什么。第二遍细读,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然后把段落大意写在纸上列一个提纲。第三遍整体把握材料。其实我的经验是到最后技巧运用的纯熟,第三遍可以省略,看看写在纸上的大纲即可。
4.读完之后复述一遍
这个非常关键,三遍读下来以后,检验一下你脑子里还有多少材料,用自己的话把材料里的关键信息复述给自己或者别人,然后看原文还有那些地方遗忘或者漏记了。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样你对这篇文章就有了七七八八的记忆,看题目的时候会很快的找到关键信息所在的段落,另外,写小作文的时候,经过自己咀嚼过的材料可以用在上边。这个复述实际上还是锻炼自己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历年真题分析
这里我想讲下历年申论的真题及真题演变,穿插讲一下解题的方法。本人有个雄心勃勃的打算,从历年国考申论一直写到最近的国考申论,希望能够坚持写完。
2000年国考申论真题分析
在2000年的国考中第一次引入申论这种题型,我们来看看当年申论的青涩模样,笑。真题就不在上边写了,太长,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2000年申论要求
1.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2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40分。
2. 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注意:报考报考海关 (不含海关总署机关) 、公安边检系统的应考人员不作此题,作答不得分。满分30
3.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5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60分。
为啥要把很长的说明注意留在上边呢?就是想告诉大家当年就有了副省级和地市级申论的区别,地市级答两道题,副省级三道题。而且当年不像现在,两个级别的卷子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题目,所以之前往往会有粗心的考生错答或者漏答,把地市级的错答成副省级或者漏答题目,我记得到了2010年的申论就把两个级别的卷子进行区分,副省级的拿的是副省级的卷子,地市拿的是地市的卷子,但是材料还是基本一样的,到后来连材料都不同了。
先看看题目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这类题目我认为可以称之为概括类题,以后的考试第一道题目一般可以归为概括类题目,只是设问方式的不同。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机构给的答案:
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