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政区调整的原则、优点和局限
2016-02-01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原则:裁撤冗余州郡,恢复郡县两级制。
优点:优化了行政机构,提供了行政效率。
局限:秦汉至隋朝,封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原来的两级行政不能适应当时时代的需求。隋朝的政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但相当不成熟。
隋朝行政区划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改为州县二级制,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但是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隋朝短暂的历史中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东汉末年,天下只有十三州,分辖一百多个郡。经过三国割据,南方荆、扬、益、交等州有较大发展,到西晋统一时增加到十九州。但是此后的二百多年内,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天下分裂,各地各代统治政权大量增置、侨置州郡,到隋朝取代北周前的580年(大象二年),天下已经出现了211州、508郡、1124县,一个郡一般只辖一至三个县,三级行政区划的意义已经不大,许多郡的太守实际不理事,但这个额外的行政机制却仍造成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政府与人民的负担。南北朝后期,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已混乱到了极点,郡一级形同虚设。
隋文帝面对这种局面。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天下诸郡,改变了存在近700年的州郡县体系。在589年(开皇九年)平定南朝的陈以后,统一了全国,隋文帝又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推行至全国。这样,东汉末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但是实行的依然是州制。隋朝从583年至607年实行州县制24年。
隋炀帝登基后,并省了一部分州,隋炀帝于607年(大业三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同时,炀帝仿效汉武帝,在郡上设置司隶、刺史15员,司监察之职。许多人以为隋实行的是郡县制,这是由于《隋书·地理志》所记的隋朝的行政区划制是609年(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当时炀帝实施的是郡县制。实际上,炀帝实施郡县制是从607年至618年,仅11年。所以,隋朝主要实行的还是实施了24年的州县制。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史看,隋朝是处于从州制时期到道制时期的过渡阶段。隋朝实际实行州县二级制的时间略长于郡县二级制,但是由于此后《隋书》记录的是隋炀帝改制后的郡县情况,隋文帝的州县体系的很多细节已经遗失。
虽然隋朝实行的是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与西汉的架构,但是实际天下的郡数已经远远超过了秦时的36郡、48郡,达到了鼎盛时期的190郡,朝廷并无法同时高效管辖近两百个一级行政单位。隋廷无法同时兼顾近两百个郡级行政区,所以隋炀帝效仿汉武帝设置监察州监督各郡职务,监察州置刺史,辅官有长史、司马等。当时隋朝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梁州及雍州等监察州。
隋朝行政区划随着王朝灭亡后,后继的唐朝、北宋等逐渐又提出了“道”、“路”作为新的一级区划,恢复三级制。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但是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
据《隋书·地理志序》记载,北朝的周朝末年,计有州210,郡580,县1124;隋文帝平定南朝的陈朝后,又得南朝30州、100郡、400县。(36)因此,隋初共有州241,郡680,县1524。而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隋郡为190,县1255。可见,比隋初刚统一全国的时候减并了很多,南北朝滥置州、郡的情况在隋朝已不复存在。
优点:优化了行政机构,提供了行政效率。
局限:秦汉至隋朝,封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原来的两级行政不能适应当时时代的需求。隋朝的政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但相当不成熟。
隋朝行政区划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改为州县二级制,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但是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隋朝短暂的历史中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东汉末年,天下只有十三州,分辖一百多个郡。经过三国割据,南方荆、扬、益、交等州有较大发展,到西晋统一时增加到十九州。但是此后的二百多年内,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天下分裂,各地各代统治政权大量增置、侨置州郡,到隋朝取代北周前的580年(大象二年),天下已经出现了211州、508郡、1124县,一个郡一般只辖一至三个县,三级行政区划的意义已经不大,许多郡的太守实际不理事,但这个额外的行政机制却仍造成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政府与人民的负担。南北朝后期,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已混乱到了极点,郡一级形同虚设。
隋文帝面对这种局面。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天下诸郡,改变了存在近700年的州郡县体系。在589年(开皇九年)平定南朝的陈以后,统一了全国,隋文帝又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推行至全国。这样,东汉末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但是实行的依然是州制。隋朝从583年至607年实行州县制24年。
隋炀帝登基后,并省了一部分州,隋炀帝于607年(大业三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同时,炀帝仿效汉武帝,在郡上设置司隶、刺史15员,司监察之职。许多人以为隋实行的是郡县制,这是由于《隋书·地理志》所记的隋朝的行政区划制是609年(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当时炀帝实施的是郡县制。实际上,炀帝实施郡县制是从607年至618年,仅11年。所以,隋朝主要实行的还是实施了24年的州县制。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史看,隋朝是处于从州制时期到道制时期的过渡阶段。隋朝实际实行州县二级制的时间略长于郡县二级制,但是由于此后《隋书》记录的是隋炀帝改制后的郡县情况,隋文帝的州县体系的很多细节已经遗失。
虽然隋朝实行的是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与西汉的架构,但是实际天下的郡数已经远远超过了秦时的36郡、48郡,达到了鼎盛时期的190郡,朝廷并无法同时高效管辖近两百个一级行政单位。隋廷无法同时兼顾近两百个郡级行政区,所以隋炀帝效仿汉武帝设置监察州监督各郡职务,监察州置刺史,辅官有长史、司马等。当时隋朝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梁州及雍州等监察州。
隋朝行政区划随着王朝灭亡后,后继的唐朝、北宋等逐渐又提出了“道”、“路”作为新的一级区划,恢复三级制。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但是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
据《隋书·地理志序》记载,北朝的周朝末年,计有州210,郡580,县1124;隋文帝平定南朝的陈朝后,又得南朝30州、100郡、400县。(36)因此,隋初共有州241,郡680,县1524。而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隋郡为190,县1255。可见,比隋初刚统一全国的时候减并了很多,南北朝滥置州、郡的情况在隋朝已不复存在。
速讯咨询
2024-10-23 广告
2024-10-23 广告
作为深圳市速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深知SMETA2p费用控制策略对企业的重要性。为有效实施该策略,我们首先会全面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规模,以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同时,我们会优化审核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速讯咨询提供
展开全部
韦伯认为,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选择在生产和运输成本最小点上。从这一思想出发,他运用数学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当时的德国鲁尔区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内容--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
(一) 理论前提
基本假定
1、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工人技艺都相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只有经济因素。
2、工业原料、燃料产地为已知点,一般性原料普遍分布。
3、产品销售地为已知点,销售量固定不变。
4、劳动力供给地及供应量预先确定,劳动力不流动,工资固定。
5、生产和交易就同一产品进行讨论。
6、运输费与货运量、距离成正比。
7、运输方式为火车
(一) 理论前提
基本假定
1、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工人技艺都相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只有经济因素。
2、工业原料、燃料产地为已知点,一般性原料普遍分布。
3、产品销售地为已知点,销售量固定不变。
4、劳动力供给地及供应量预先确定,劳动力不流动,工资固定。
5、生产和交易就同一产品进行讨论。
6、运输费与货运量、距离成正比。
7、运输方式为火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隋朝政区调整的原则,优点和局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