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目前种植现状

中国农业目前种植现状抛析以及出路大概是说要科学施肥的现状郁闷死我了拜托各位了要详细点的... 中国农业目前种植现状抛析以及出路 大概是说要科学施肥的现状 郁闷死我了 拜托各位了 要详细点的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5-27
展开全部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也引起了国家的积极关注,给农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都投入了更多的支持。但是最近一些农业方面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认真思考中国的农业问题究竟出在哪,出路又在何方?本人也对这个问题作过一番思考,最后总结出以下个人观点。

一、 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从农业的经营模式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物价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经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响了本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还会影响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广东的出现的荔枝大丰收却要贱卖、大量的冬瓜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其次,从生产过程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中国农业面临以下尴尬局面。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小年时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经营者辛苦一年下来,除去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后,最终能落入经营者口袋中的钱就不多。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产品性价比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品占有市场份额的多少。据调查:我国果品中优质果仅占总产量的40%左右,能达到礼品果标准的产品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大量为中下等果,特别是外观更差。又据调查:进口苹果平均到岸价格大约为3.90元/公斤,柑橘为4.00元/公斤,香蕉为1.90元/公斤,与我国同类水果批发价格水平相当,但整体质量明显要高。价格差不多,质量比不上别人,为求得生存我们的产品必须以更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其实,目前市场上进口水果的零售价是同类国产水果的2倍甚至更高。

最后,就是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鲜的技术问题。这影响了我们的产品市场的开拓,销量难上新突破。

最后,从营销策略看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这样生产者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细微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时候产品的滞销不是因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传统的经营者忽略的还有品牌形象是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分巨大的无形资产,是销售量的一个好的保证。然而农产品市场上还难找到很受消费者青睐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定地位的本地农产品品牌,即使有,很有可能又出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没有把好质量关,从而导致品牌形象的下降,自己砸自己的招牌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农产品市场上交易多数都是初级产品,没有注重产品的价值的进一步挖掘——缺少对产品的深加工。对产品的深加工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自身的附加值,更加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拓宽市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二、我的建议

从上面看来,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还不少。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我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积极建设乡镇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引入活跃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农产品的销路和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吸收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和进步。

此外,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支持(包括加大廉价生产机器、优良品种等的生产资料的供应,派出高级技术指导人员,开设培训班等),制定农业生产、销售、运输的优惠政策,这些对农业的进步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农业施肥的现状是什么?

——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透漏,我国耕地面积约占全世界的9%,一年平均肥料使用量约为5000万吨(折合纯肥量),约占全世界肥料消耗量的35%,不同区域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别,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过量施肥现象,不仅导致肥料资源浪费,也带来严重的耕地污染隐患。
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化肥需求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化肥总产量也逐年增加。尽管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但也是全球最大的化肥消费国,除了氮肥产量过多外,还需要进口大量磷肥和钾肥来弥补不足。从2005年以来,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的客观条件下,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低等因素直接导致每亩土地施肥成本增加十几元。
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将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量、调整土地营养成分,改善肥料使用结构,推广使用高浓度复合专用肥,逐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生产力。
智研科信
2024-07-31 广告
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可以看市场调研报告,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过团队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智研科信提供
匿名用户
2013-05-27
展开全部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增长

  “十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九五”时期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51000万吨。随后受粮食政策和市场价格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调减,粮食产量连续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43000万吨,降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2000年至2003年粮食生产连续4年产不应求。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赢得了亿万农民的拥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高涨。2004年粮食总产量增加3875万吨,是建国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单产也创下历史新高;2005、2006年粮食总产分别增产1455万吨和1344万吨,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超过50000万吨,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二)种植业技术不断提高

  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我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06年科技进步对中国农业的产出的贡献率已达到48%。在生物技术、高新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及其应用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地位。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育种以及精耕细作的多熟种植技术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优质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优质化率明显提高。目前,中国粮食作物单产已由1950年的每公倾1.16吨增加到4.40吨,提高了2.8倍。

  (三)种植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各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向优势区域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区),延伸了种植业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带建设水平和质量。

  二、我国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种植业在生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以下主要问题:

  (一)人多地少,资源短缺,耕地面积相对减少

  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实施计划生育多年,但我国的人口还在继续增加,由此造成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加上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肥沃的农田也在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环境恶化、粮食供需矛盾、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与增加短期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生产成本加大,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7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支持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四项补贴资金达514 亿元, 比2006年增长66%。但是,同时,近年来种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种子、农药、化肥不但价格越来越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进一步加大了生产成本。从而导致种粮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

  (三)优质化、专用化粮食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小麦在总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小麦品质结构不合理,优质小麦生产不足,普通小麦生产有余;专用玉米品种少,专用性不强,产品成本高,加工业落后,生产与消费市场脱节。

  (四)生产区域布局不合理

  区域供求矛盾加大。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基本上成为粮食调入区;西部地区需要调入粮食的地区增加;长江中下游仍是主产区之一,但调出量减少;黄淮海地区保持着商品小麦的主体供给地位,东北已成为重要的粳米、玉米商品粮源主要供应地。

  粮食区域供求格局的这种变化,一方面形成主产区与主销区的错位分布,另一方面缺粮地区增多、缺口拉大。产销平衡区自给能力明显减弱,一些粮食主产省也由过去的粮食调出省变为调入省。

  三、对策建议

  (一)调整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布局,推进粮食产业带的建设

  要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加快推进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要加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的建设,稳定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实行节水种稻。江浙一带水稻面积已降到底线,不能再减少。对西部主要产粮区,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发展旱作农业,发展特色粮食作物。对主销区重点产粮区,要发挥机械化和规模经营优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主产省(区)建设500 个粮食万亩示范片,涵盖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集成创新高产模式,示范带动粮食生产区域平衡增产。

  (二)切实加强种植业投入品监管

  要完善种植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源头治理,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避免农民种粮成本加大趋势,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同时,建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基金,对粮食主产区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给予适当的补贴。还要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督。

  (三)积极推进农田节水工作

  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东北地区,围绕玉米、大豆生产,重点推广坐水种、农用保水剂、深松及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围绕水稻生产,重点推广“三旱”整地、浅湿灌溉技术。西北地区,围绕玉米及小杂粮生产,重点推广集雨水窖节灌、覆盖集雨种植技术;围绕小麦生产,重点推广深松蓄水保墒技术。华北地区,围绕冬小麦、玉米生产,重点推广农田综合节水技术、免耕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控制性节水灌溉技术;西南地区,围绕小麦生产,重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围绕水稻生产,重点推广生物覆盖、浅湿灌溉、水旱轮作技术;围绕玉米、生产,重点推广粮肥垄作立体种植技术。东南地区,围绕水稻生产,重点推广水稻浅湿控制灌溉、旱育稀植抛秧等技术。

  (四)提供金融贷款支持

  应该加大支持和保护力度。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三大作物的生产及其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粮食部门运用“订单农业”和产业化运作推动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对接,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专用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千家万户农民的小额种植业信贷投入取消抵押担保,全程予以支持。对涉及种植业投入造成的不良贷款和呆坏帐,应放宽核销条件,积极予以核销。还要建立三大作物市场风险基金,深化农业保险体制改革,推行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和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政府应给予政策性保险,以及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前瞻产业研究院
高能答主

2023-05-06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6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49万
展开全部

中国现代农业细分市场结构

从我国现代农业细分市场来看,主要包括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现代林业等。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在农业产业数字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育种研发计划、遗传改良计划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专项,推动国家现代种业等产业园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现代种业等细分市场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

2013-2022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整体呈两个阶段,2013-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先增后降,2019年后开始回升。202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1833.2万公顷,比2021年上升701千公顷,同比增长0.60%。

近三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2022年,全国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48.1亿斤和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和2.1亿斤。今年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强化田间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对农业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0.6亿斤(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

中国现代新型种植业发展模式

现代新型农业即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高质高量产出的基础上,坚持绿色生态观,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目的的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新型农业需要具备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和较高素质的经营主体,农业整体的科技化、生态化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能够与城镇化建设与发展需求相匹配。根据性质的不同,现代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可以分为以下6类。

中国现代种植业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现代种植业布局情况来看,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规模化大田种植业、现代设施园艺业等方面。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秒懂百科
2020-12-25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3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