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谁?
天子指汉献帝刘协。
挟天子以令诸侯简介: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流亡政府,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
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此政治优势,加以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
扩展资料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协
【主回答】
天子指汉献帝刘协。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挟持天子,天子在杨奉等将军的保护下乘机得脱,便派人去曹操那里求援,饥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对其感激万分,大加封赏。
后来,曹操每次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可以借着天子的名号,挟天子以令诸侯。
【扩展资料】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汉献帝葬于禅陵,其地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陵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汉山。北约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静凹区,曰百家岩,内有一高约10米的高台,当地群众相传,汉献帝常来此避暑游玩,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北500米处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汉村。
汉献帝陵坐北朝南,陵内有两个陪葬墓。一个陪葬墓位于禅陵东北130米处。此冢封土原比禅陵略小,但大部分已被平掉,所剩封土平面直径约2米,高约1米。另一个陪葬墓位于禅陵东南80米,封土呈半圆状,筑夯,现有高度约2.5米。
汉献帝陵保存的两通碑:一块是汉禅陵基址碑:青石质,上圆下方,高1.4米,宽0.55米,厚0.23米,上刻“碑记”二字,碑文小楷,阴刻。另一块是汉献帝陵寝碑:碑为青石质,上圆下方,高1.55米,宽0.585米。楷书,阴刻。
汉献帝陵现存封土,由于长年自然和人为破坏,现呈不规则方形土冢,南侧和西侧均已呈直立状。现存每边长约20余米,周长100余米。封土夯筑,但夯层不明显,夯土中包含有汉代筒瓦、板瓦和鹅卵石。新发现的清代“汉禅陵基址碑记”和“汉献帝陵寝碑”立于冢前。
参考资料:挟天子以令诸侯-百度百科 汉献帝-百度百科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自立为天子,是因为曹操未成势之前,已经教训可遵。董卓因为废少帝而立陈留王刘协被各地军阀而忌恨,纷纷以“护汉”为由兴兵讨伐董卓,就连曹操本人不例外。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的亡国之君,他在位时,东汉实际已经名存实亡。他就是军阀(如董卓、曹操)手中的傀儡、玩偶而已,没有实权,没有军队。汉献帝能登基为帝,是董卓进京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而立。
拓展资料: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谁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人结局如何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汉族,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汉灵帝第三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后来逃出长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小风村),谥号孝献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