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 我来答
小兔子的文集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0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4745万
展开全部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从《鸿门宴》项羽心理谈起
何伟
鸿门宴上,项羽居于绝对的强势地位,但他并未杀了弱势的刘邦。因此,千百年来,项羽几乎不约而同地被贴上了“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沽名钓誉”等等标签,不一而足。 “鸿门释刘”,如果单从结果上看,似乎确为项羽失策,但世事哪能一概以最终的成败论英雄,鸿门宴上,项羽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放掉了刘邦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鸿门宴》上的项羽心理作一番探析。一,守义的谦谦君子 中国人讲究一“义”字,古语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项羽,出身于楚国项氏望族,他秉承了上层贵族文化的诚信守义、知恩图报、光明磊落等品质。鸿门宴中,项伯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诺之。项伯一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说得项羽一时没了底气,缺少了攻打刘邦的把柄。所谓杀之无名,因此,既然项羽已同意了项伯的意见,就不能名正言顺,大张旗鼓的讨伐刘邦,那么,他更不会以小人行径,在宴会之上,置刘邦于死地了。因为对一个已经来谢罪的人还要杀害,更是杀之不武,胜之不武。在当时,项羽的这种信义之举可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直到今天,坚信守义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邦自项梁起事,便紧随项氏集团南征北战,抗击秦军,虽然没打过几次胜仗。但刘邦曾和项羽联手攻打城阳、定陶、雍丘、外黄……他们可谓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友”。刘邦在灭秦战争中是有功劳的;况且,怀王曾与诸侯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尽管灭秦的真正功臣是项羽,但毕竟刘邦先入了咸阳。如今鸿门宴,刘邦前来谢罪,俯首称臣,若再杀之有违良心,这是诚信守义的项羽心理上所不能承受的。 再者,此前项羽曾答应季父项伯,君子一言九鼎,再杀刘邦则失信于叔父。鸿门宴上樊哙以“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为由责备项羽时,为何出现“项王未有以应”的尴尬局面,原因即是“义”在起作用。 因此,项羽宁可在战场上与刘邦真刀真枪地拼命,也不愿玩弄这种不仁不义的阴谋。因此,他对范增的多次暗示才“默然不应”,故作不闻不知,并宽容了樊哙的不敬,甚至产生了英雄相惜的情感。这些问题的关键,都是“义”字在起作用。二,高度自信的心理刘邦进入咸阳时,他的下一步是如何打算的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因此,“沛公欲王关中”,此事应属实,从沛公的言行中,我们也可窥得一二,“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而范增据当时情势,因势利导激励项羽,并得到一个假想的结论:“此其志不在小”、“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这是范增的审时度势,也是他高常人一等之处。 刚刚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取得辉煌战果的项羽,怎能会忍受刘邦的如此气焰嚣张,因此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至少秦汉时期的古人一天只吃两餐(食时、晡时),项羽准备一大清早要将士吃饭,是要快速解决问题。旦日,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此时本不该吃饭。因此项羽命令、举动反常。但若仔细分析又合情合理,项羽犒劳将士的目的是早点攻破刘邦的军队,把刘邦消灭。因为刘邦“军灞上,拒关,勿纳诸侯”。“旦日飨士卒”,集中表现了项羽他不可一世、叱咤风云,急不可耐消灭要敢于抵抗自己的神态。 但是,项羽不杀刘邦也是建立在他对自身勇气和实力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钜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史记·项羽本纪》)。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撼三军,动天地。虎狼之秦尚不在他眼里,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鸿门宴发生时,项羽不仅携巨鹿之战胜利之威势,而且与刘邦实力悬殊(“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由此看来,鸿门宴上项羽的确没有必要采用暗杀的手段来消灭刘邦。即使后来,如果他在其他方面得策,他完全有能力控制全局,清除刘邦。他的自信心理是有雄厚实力做基础的,并非妄自尊大。即使项羽死前还三番五次地叹息:“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至死,项羽还觉得他有实力,失败是上天的意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上项伯的撮合和刘邦登门谢罪,项羽终于放弃剿灭刘邦的打算。应当说,这不是项羽的妄自尊大,而是他深思熟虑的明智选择。三,仁而爱人的君子心理 一般人认为,项羽个性格残暴、动辄杀人。但项羽杀人也有他的原则:他杀的都是阻挡他灭秦兴楚的复仇大业和冒犯他尊严的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秦世仇,尤其项羽家族,祖父项燕即为秦所杀。号称卿子冠军的宋义奉命救赵,却徘徊观望四十余日,使抗秦事业岌岌可危,项羽果断杀宋义,排除进军障碍;当他发现秦国降卒“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史记·项羽本纪》),毫不犹豫地下令“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但是,项羽还有至情至性的另一面。范增对项庄所言“项王为人不忍”(《鸿门宴》),即使韩信也曾对刘邦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史记·淮阴侯列传》)作为一名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武将,项羽本是性情中人,他不是政客,不像刘邦那样惺惺作态,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高祖本纪》)项羽仁而爱人,敢爱敢恨,因此才会有分食推饮的举动,才会见伤病者而落泪,才会流传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楚汉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史记·项羽本纪》)虽这想法幼稚,但爱民之心天地可鉴。 也许,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还有政治上的考虑。在项羽看来,至少在当时刘邦还算不上是他的对手,如果随意杀了有功的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造成抗秦联盟的瓦解。四,“勇武”的角度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对于刘邦的到来,项羽定然高兴。最重要的是,刘邦没有让项羽在将士面前食言。项羽也是懂得兵法的,而且不少。不然,也不会“破釜沉舟”,《史记》也载“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本纪》) 古人所谓“武者,止戈为武。”(《说文解字》)《孙子兵法·谋攻篇》也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是我项羽不想打刘邦啊,而是因为刘邦他已经认罪,亲自上门向我项羽请罪来了?我怎能再打,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我何乐而不受?这可是战争的最高艺术啊!因此,对刘邦的请罪,他得意忘形,一不小心脱口而出,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其次,鸿门宴上,刘邦主动臣服:乖乖让出关中之地、秦国所有财宝,使得项羽及其他诸侯实现了分封胜利果实的愿望。刘邦已经负荆请罪,使项羽兵不血刃地得到了所有,如继续动武,毫无必要,且不得人心。鸿门宴的结局以及以后分封都按项羽意志进行,一切完全掌控在项羽手中。鸿门宴上刘邦一无破坏他的大计之行,二无忤逆他的意志之言,刘邦是那么样“诚惶诚恐”地谢罪,那么样“诚心诚意”地解释,项羽有什么理由置他于死地?又怎能下得了手呢?再说刘邦已经把自己包装成道德的完人,亲切的战友,一切滴水不漏,若此时项羽再杀掉刘邦,势必失去众多诸侯的信任,势必影响自己的威望,暂时也没法向怀王交代。 因此,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若我们站在常人的立场上去读解项羽鸿门宴上的所作所为,就会误读;若站在名利场上看,更会出错。唯有站在精神贵族的心理层面上来看,我们才能真正读懂项羽。
留三世千秋E
2015-09-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这个得去问项羽哈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有恶梦
2018-09-12 · TA获得超过385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1万
展开全部
下不了手 心肠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lgdx536e
2018-07-25 · TA获得超过2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万
展开全部
不是不杀是根本杀不了,鸿门宴实质上是一场政治谈判,刘邦是一军主将而且灭秦有功,首先没理由杀,其次项羽巨鹿一战损耗过大,虽然名义有40万大军,其中有其他摄于项羽威势的其他诸侯军队,虽然项羽坑杀了20万秦兵,但项羽招降了章邯,项羽军绝对有大量招降的秦兵,这样,内部问题没理顺,他也没绝对把握吃掉刘邦,说动武不过是装装样子,第三在项羽地盘把刘邦杀了,其他诸侯怎么想,范增再怎么“成大事不拘小节”也不是这种做法吧,而且项羽和刘邦都是在义帝名下,项羽一旦杀了刘邦无异于将自己置于联军的对立面,项羽此时还不具备军力、经济的绝对强势地位。
鸿门宴更多是范增和项羽合谋对刘邦的恐吓主要为解决“先入关中称王”的问题,司马迁记录的项伯更多是作为和谈特使,因为救老友这种事完全可以派个人通知一声,最次也不可能劝说无效后,面见刘邦啊,事实上张良属于第三方,调节矛盾的,鸿门宴项庄那么明显杀机,项羽居然无视,这很怪异,项伯和项庄斗剑,司马迁记录都看得出来,项羽力拔山会不知道?居然目睹二人胡闹,曹无伤估计本来就是刘邦一直想除掉的人,因为仅凭项羽的一面之词,稍微正常点的人都会考证一下事实,何况是刘邦这个人精无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