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语说 :一沙一世界?
一沙一世界是否就是说一颗沙子就是一个世界?还是说这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如何领悟:一沙一世界?...
一沙一世界是否就是说一颗沙子就是 一个世界?还是说这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如何领悟:一沙一世界?
展开
3个回答
2013-05-31
展开全部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掌中握无限,刹那成永恒!“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学。 对于我们整个人类来说,生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物质也是永恒发展的。但是,在天体的转动和岁月的轮回中,我们却分明地看到每一个个人所拥有的单个生命在时空轮回中的单薄无力,我们这些单个的个体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沧海一粟。然而,活着的人们是不甘落没的,即便是痛苦,他们也希翼着。于是,一个人的希翼传给另一个人就是两个人的希翼,两个人的希翼延续下去,就是一个民族的希翼,一个民族的希翼传给另一个民族就是两个民族的希翼,两个民族的希翼再延续下去,那就是整个人类、整个宇宙的希翼。做为个体的、自我的个人来说,希翼是卑微的,但是若干个、千万个卑微的希翼凝结在一起,就是一个物种巨大的生命力。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掌中握无限,刹那成永恒!“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学。 对于我们整个人类来说,生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物质也是永恒发展的。但是,在天体的转动和岁月的轮回中,我们却分明地看到每一个个人所拥有的单个生命在时空轮回中的单薄无力,我们这些单个的个体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沧海一粟。然而,活着的人们是不甘落没的,即便是痛苦,他们也希翼着。于是,一个人的希翼传给另一个人就是两个人的希翼,两个人的希翼延续下去,就是一个民族的希翼,一个民族的希翼传给另一个民族就是两个民族的希翼,两个民族的希翼再延续下去,那就是整个人类、整个宇宙的希翼。做为个体的、自我的个人来说,希翼是卑微的,但是若干个、千万个卑微的希翼凝结在一起,就是一个物种巨大的生命力。
2013-05-31
展开全部
这不是一种心境,也不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觉悟。当作是心境,就很难明白内在的深广意义了。根据佛经所说,此语在多处出现过,有人以为有不同解。且看: 《华严经》:“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担树。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金刚经正解卷下》:“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国土中。所有众生。各具一心。则其心有若干种。如来以清净五眼。皆尽见而知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要解上》:“诸佛世界者。百千万亿僧只等数之河。一一河中一沙一世界者。显世界之多矣。”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隆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万物皆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既然万物皆空,万物心造的道理就很好明了了。 所以说,一沙一世界,一沙也可见三千大千世界。一叶一草一如来,亦可见诸净土、世界、尘缘等等。这是说明世界宇宙的真相,是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觉悟。不是心境。心境是心的感觉,是一种感受,感受是不全面、不圆满的,受每个人自己的习气见知所限,所以每个人是不同的。觉悟却是只要明白了,大家认知就一样,没有分别,没有不同。 阿弥陀佛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担树。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金刚经正解卷下》:“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国土中。所有众生。各具一心。则其心有若干种。如来以清净五眼。皆尽见而知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要解上》:“诸佛世界者。百千万亿僧只等数之河。一一河中一沙一世界者。显世界之多矣。”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隆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万物皆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既然万物皆空,万物心造的道理就很好明了了。 所以说,一沙一世界,一沙也可见三千大千世界。一叶一草一如来,亦可见诸净土、世界、尘缘等等。这是说明世界宇宙的真相,是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觉悟。不是心境。心境是心的感觉,是一种感受,感受是不全面、不圆满的,受每个人自己的习气见知所限,所以每个人是不同的。觉悟却是只要明白了,大家认知就一样,没有分别,没有不同。 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5-31
展开全部
就是万法唯心造须弥芥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