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人对于饮食有怎么样的文化和习惯.
黑龙江人大部分为山东移民的后代,山东人带来了齐鲁文化,包括鲁菜。又有土著的满洲饮食文化和部分俄罗斯饮食文化。三种饮食文化交汇、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外来饮食文化的出现还带来了全新的烹饪技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西餐品牌。哈尔滨的西餐在保持西餐原有风格和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利用黑龙江地区的特产原料,加入某些中餐烹饪技巧,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菜系——哈尔滨俄式大菜,体现了黑龙江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
哈尔滨是全国啤酒消费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哈尔滨还是全国城市人均消费面包和肉灌食品最多的城市,面包已经成为相当多市民一日三餐的主食,红肠、熏肚等肉灌食品也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冰淇淋的生产(冬季日产仍能达到150余万支)和消费在全国更为著名。
由此可见,黑龙江饮食文化是在广泛吸收祖国各地多民族的文化营养、又不失时机地吸收西方餐饮文化特色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既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特点。
扩展资料
黑龙江特色饮食
1、“炖”
提起炖,那可是满族人的发明。把肉、各种蔬菜以及粉条、豆制品等放在一起炖,所谓“烂炖”。满族早年以渔猎为生,住在野外,迁徙不定,烹饪器具只吊锅一种,自然只好炖了。
有所谓的八大炖。北京人最认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也不错。土豆熬白菜如果加进去五花三层的薄猪片、粉条、黄花菜,也相当不错。氽白肉(血肠)那是地道的满族菜。
2、风干香肠与松仁小肚
风干香肠和松仁小肚,都是哈尔滨市正阳楼肉制品厂首创产品,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风干香肠采用新鲜猪肉、猪小肠为主要原料,再调配上砂仁、紫寇、企边桂等多种高级调料,灌制好后再晾晒、风干、煮熟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做好的风干香肠,瘦肉呈红褐色,肥肉呈乳白色,质干而柔,越嚼越香,食而不腻,回香绵绵,是极佳的酒肴。
风干香肠还有祛风寒,暖胃健脾,帮助消化、增加食欲的作用。因它含水份少,又是风干肉、加之密封、工艺讲究,所以防腐性强,保存期长,携带方便,是旅途中的方便食品。
3、“列巴”和“沙一克”
“列巴”和“沙一克”都是俄罗斯风味的面包,是俄罗斯人和哈尔滨人最爱吃的食品。哈尔滨的列巴和沙一克以秋林公司食品厂生产的最为有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饮食文化特征探微
参考资料来源:龙志网-黑龙江五大特色饮食文化
2013-06-01
自从一位当年在北大荒当过知青的北京人在京城开了第一家关东风味的餐馆,没出几年,东北餐馆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川菜馆。大部分餐馆叫东北菜,个别的叫黑龙江菜
黑龙江人大部分为山东移民的后代,山东人带来了齐鲁文化,包括鲁菜。又有土著的满洲饮食文化和部分俄罗斯饮食文化。三种饮食文化交汇、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
挂浆(熘)这种烹饪方法是鲁菜独有的。把切好的肉放在蛋清、淀粉和水的混合物中,抓一抓,放到油锅里炸。捞出来再浇以调好的热汁,或把炸好的肉放到热汁里炒一下。比较有名的菜有酥白肉、熘肉段。黑龙江人用这种方法做出好吃的锅包肉,不见于鲁菜。又独出心裁地把蔬菜也放到油锅里炸,捞出来再炒,有烧茄子、地三鲜……把不同品种的蔬菜放在一起炒,也是黑龙江人的发明,有新三鲜者,卷心菜(大头菜)、西红柿、尖椒三样一块炒。我见过有的人家还加进去鸡蛋、黄瓜,五样一炒。更有把肉、各种蔬菜以及粉条、豆制品等放在一起炖,所谓"烂炖"。
提起炖,那可是满族人的发明。满族早年以渔猎为生,住在野外,迁徙不定,烹饪器具只吊锅一种,自然只好炖了。有所谓的八大炖。北京人最认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也不错。土豆熬白菜如果加进去五花三层的薄猪片、粉条、黄花菜,也相当不错。氽白肉(血肠)那是地道的满族菜。
满族人素以养猪闻名,并视肥猪肉为上乘。把煮熟的猪肉切成薄片,码在盘子里,蘸蒜泥酱油吃,不同于蒙古人的手扒肉。直到今天,那些保持了哈拉(氏族)--莫昆(家族)制度的满族屯仍以白肉、血肠为祭品以奉献于先祖。
现在又发明出得莫利炖活鱼,又有鲶鱼炖茄子。把别的食品跟鱼一起炖,那食品往往带有鱼的鲜味。 苏伯汤也是一种炖菜,是俄罗斯人的。牛肉、土豆、卷心菜(大头菜)、西红柿三样一块炖。剔除掉卷心菜和土豆,就是牛肉炖柿子。前述用西红柿炒卷心菜也是受了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启示。还有土豆炖牛肉、酸黄瓜。酸黄瓜是地道的俄罗斯食品,一般凉着吃,黑龙江餐馆近几年才有的酸黄瓜丝炒肉丝,是把俄罗斯文化的因子纳入中国文化的形式中。
现在黑龙江有专门的炖菜馆,又有以经营氽白肉血肠为主的杀猪菜馆。还有粗粮馆,以经营大饼子咸鱼为特色。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现在都登上了大雅之堂。
黑龙江人吃蔬菜,喜欢生着吃,以利于更充分地吸收维生素。冬季漫长,一年中能吃到地产新鲜蔬菜的时间太短。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凉拌菜,像家常凉菜,好多种新鲜蔬菜,加上豆制品、粉丝放在一起拌,还有黄瓜拉皮。另一种是蘸酱菜。熏酱菜有的源于俄罗斯,有的源于齐鲁。酱骨架最有名,还有酱肠、肚,鸡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单拿出来酱。据说水晶肘子是省商学院食品系一位教授发明的。总之黑龙江人喜欢吃现成的。摆家宴请客,大部分菜都是现成的,现炒的菜通常没有几种。虽然黑龙江天气极冷,但人人都喜欢吃凉的东西,包括喜欢喝冷饮。 黑龙江菜在口味上的特点是咸,也与天冷有关。
黑龙江的主食分米饭和面食两类。现在主要吃大米饭,过去有高粱米饭、大楂子饭、小米饭、大黄米饭。黄米,未去壳前叫糜子,是地道满族的东西。
面食以白面为主,也有玉米面、黄米面。黄米面或粘豆包、豆面卷子,也是地道的满族食品。
面食中值得一提的是饺子。北京只有猪肉、韭菜、茴香三种馅,哈尔滨多达十几种,如酸菜馅、西红柿馅、青椒馅、山野菜馅、三鲜馅等。先前有著名的老都一处饺子馆,后起之秀有东方饺子王。据说东方饺子王在广州的一家分店生意特别火。
黑龙江人也喜欢吃面条。打卤面,有各种各样的卤。炝汤面,不同于南方的热汤面把汤和面分开来做,也源于满族迁徙不定的狩猎生活。又有面片、疙瘩汤。
人参鹿茸黑木耳蘑菇坚果五味子刺五加天然果蔬大马哈鱼五常大米哈尔滨红肠俄罗斯工艺品大列巴(面包)蜂蜜产品冰城美食
2013-06-01
2025-01-13
四季鲜食,物产丰富
黑龙江地处东北,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春季,野菜破土而出,鱼虾活蹦乱跳,榆钱、刺嫩芽、鱼子酱等都是时令佳肴。夏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鲜嫩的西瓜、香甜的哈密瓜让人垂涎欲滴。秋季,硕果累累,苹果、梨子、山楂等水果装点着大地。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千里,大马哈鱼、嘎牙子等冷水鱼类成为餐桌上的珍馐。
家乡味道,独具特色
黑龙江菜系以东北菜为基础,融入地域特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饮食习惯。炖煮是黑龙江菜系中的重要烹饪方法,慢火细炖,使食材充分吸收汤汁,软烂入味。代表菜肴包括:风味独特的杀猪菜、暖胃养生的乱炖、醇香浓郁的红肠炖酸菜等。熏、烤、炸等烹饪手法也十分常见。
豪气十足,分量扎实
黑龙江人性格豪爽,在饮食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分量扎实是黑龙江菜系的显著特点。主食大多是米饭、馒头、大饼,份量十足,可以满足食客的饱腹需求。菜肴也以大盘盛放,分量多,味道足。如果来客量大,黑龙江人会拿出压箱底的绝活 -- 锅包肉,用大锅炖制,确保每个客人都能吃得尽兴。
食材讲究,原汁原味
黑龙江人热爱食材的原汁原味,在选材上十分讲究。当地优质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保证了菜肴的新鲜和美味。黑龙江的大米颗粒饱满、清香软糯;黑土地肥沃,种出的蔬菜瓜果鲜嫩多汁;池塘里放养的鱼虾肥美鲜活。黑龙江人善于烹饪农家菜,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本味,吃出田园野趣和自然的鲜香。
饮食习惯,风土人情
黑龙江人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紧密相连。冬季漫长寒冷,黑龙江人偏爱热食。早餐常吃粥、豆浆、油条等热食,为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充足的能量。到了午餐时间,炖菜、烩菜、炒菜等热菜上桌,驱散寒意,滋补身体。晚餐则丰盛一些,除了主食和菜肴,还会准备水果、零食等。
饮食礼仪,热情好客
黑龙江人热情好客,在饮食上也十分讲究礼仪。宴请宾客时,主家都会拿出最好的菜肴款待。席间,长辈、客人先动筷,晚辈、主人随后。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如果有人敬酒,无论是否饮酒,都要双手接过表示感谢。陪客人进餐时,要主动为客人添菜倒酒,展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特色美食,不容错过
来到黑龙江,一定不能错过以下特色美食:
锅包肉:外酥里嫩的炸肉片,酸甜可口。
大马哈鱼:珍贵冷水鱼,肉质肥美,鲜嫩多汁。
红肠:香肠的一种,色泽鲜红,味道醇香。
杀猪菜:猪肉、酸菜、血肠等食材炖制而成,味香浓郁。
乱炖:各种食材大杂烩,滋补养生,暖胃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