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统一的影响

高二历史,德国统一的影响... 高二历史,德国统一的影响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6-02
展开全部
德国已重新统一。在这种统一的必然性背后还潜伏着许多关于国内和国外经济后果的问题。为了对这些后果有较清晰的了解,在一个具体数量分析的框架内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将是有益的。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进行了一项研究(见关于,出版物的专栏),研究成果在本文中予以简述,其结论是:东德走的道路对统一后德国的经济有重大影响,但是统一对国际上的影响可能较缓和。
改变东德的经济
  在今后10年中,东德经济的演变将会展现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还是会在欧洲共同体内出现另一个地区性问题?从多方面看,预后诊断结果是良好的。例如,西德的储蓄余额是筹集东德投资需求的现成来源。再则,尽管这个国家的东部地区长期为中央计划体制所抑制,但它有可能很快恢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企业水平。然而,东德的资本贫乏,而且支助东德实现西德的工资水平还需要一些时间。显然这会造成压力:消除东德和西德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缓慢过程会造成大多数技术工人向西德移居,但过早地缩小差距将对鼓励投资不利;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危及东德的经济恢复进程。   为了分析这些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人员编制了一个详细的东德宏观经济模型(见有关模型的专栏)。一些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掩盖了东德的原始条件、外国投资者可能的反应、预期的移民模式、东德吸收大规模投资的能力(尤其是在统一后的最初几年)以及政策和机构框架。因此,用该模型构成的前景方案并不是肯定会发生的事,而是说明在谨慎选择的假设前提下可能出现的发展情况。它们以1990年下半年东德经济的轮廓作为起点,假设在临近统一之前东德的劳动生产率为西德水平的30%左右。今后10年中东德缩小生产率差距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率水平不仅取决于最初差距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西德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前景方案假定西德的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2.5%左右,或者说,从1990年到2001年累计缩小1/3。   假定东德的劳动力减少10%(由于移居和较低的劳动参加率),要使东德的生产率到2001年提高到西德的水平,东德的产出每年要增长13%。在资本和劳动力使用中,消除无效能现象对提高增长率有重大作用。然而,即使东德新近发行的股票收益可能使增长率得到一些弥补,但在1991—2000年期间的累计净投资仍然需要约1.8万亿西德马克(按1990年价格),几乎等于西德1990年的国民生产净值。一个不那么雄心勃勃的目标可能是,到2001年生产率水平达到西德的80%。这可能使生产率差距接近西德最贫困的3个州与8个较繁荣的州之间目前存在的差距。这样也需要1.1万亿西德马克的累计净投资,平均生产增长率达到10.5%,这仍然是一个颇为令人生畏的目标。   方案A是这里讨论的两种方案中比较乐观的一种,它符合后一个目标(见图)。虽然失业率在开始时很高——1991年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1/4 —但下降的速度也很快,到本方案终了时与假设的西德水平(6%)相同。1991—1992年的平均总投资额很大,占东德GDP的43%。这全部需要由外资提供资金(包括西德的财政拨款); 由于西德的消费额远超过净产值,因而实际上需要的外资总额约为净投资的150%。整个1991—2001年期间的净投资,3/4来自东德以外地区(包括西德的财政拨款)。然而,对外资需求作这样的估计,在财政拨款与其他方式的外部筹资的平衡上是微妙的。这里所作的计算是假定东德政府经常帐户,的赤字完全由西德的拨款弥补。

  按照方案A,东德进口的货物和非生产要素劳务,开始时每年大约是1200—1300亿西德马克,相当于西德GNP的5%。随时间的推移,这些进口净额下降,到2001年接近于零。这种情况的出现,一部分原因是与产出有关的投资需求的下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储蓄率上升。虽然私人储蓄有所增加,但是对外经济较强的地位主要是由于政府帐户的情况有了改善。东德总的政府赤字情况是,早期非常高(几乎是东德1991年GDP的一半),但以后稳定下降,到2000年出现最初的预算结余。   方案B(图上也已标绘)不很乐观,到2001年东德的生产率只有西德的60%,大量人口从东德移居西德。投资水平比方案A低,减少无效使用劳动力和资本的进展较慢,这使经济实绩不那么强健。1991—1992年的净投资只有方案A的60%,而这种比较软弱的状态在本方案中将持续始终。这是由于过高的工资需求和经济结构上的弱点,加重了投资者在初期已有的犹豫心理。财政失衡问题从一开始就比方案A严重,低增长率一方面限制了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社会支出对GDP的比例,使财政失衡顽固地居高不下到2001年,东德的基本财政赤字为GDP的9%左右。累计的赤字较大,这又增加了利息支出,但是,由于假设有西德的拨款,这些利息费用记在西德的政府账户上。这种财政执行状况反映在对外帐户上,赤字远比方案A大。
世界储蓄
  在一个资本流动性很大的世界中,投资可以敲开国际储蓄总库的门,而不必局限于当地资本市场。衡量统一对东德的影响的有益起点是,考虑能在多大程度上吸收全球的储蓄来增加东德的投资和提高社会开支。方案A和方案B对东德1990—1994年的平均进口净需求得出的数字(年均600亿美元)大体相似——方案B的产出数字较低,但与同期较低的需求数互相抵消。东德这些进口净需求所需外资同全世界4万亿美元的储蓄额相比,显然是比较小的——不到全世界总储蓄额的2%。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西德较高的储蓄,尤其是其较高的产出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东德的需求。这将取决于西德的供应能力,转过来又受其劳动力增长的影响。   德国的统一重新开创了东、西德之间的自由流动。由此出现的东德向西德移民,预期将提高西德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方案A中,从东德到西德的净移民假定在1990年为32万人,1992年减至7万人,1993年以后每年2万人。移民的结果是,到2001年预计西德潜在产出比没有移民情况下高出1.25%,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投资以保持一定的资本-劳动力比率。在方案B中,1990—1991年的净移民数字假定与方案A相同,但从1992年起要高出许多:那年为27万人,到2001年下降至9万人。这促使西德在2001年潜在产出提高3.5%。但是,在最初几年中,增加的潜在产出在减去移民增加的消费和上面提到的较大的投资之后,与东德的外资需求相比是比较小的,在这一点上,两个方案相同。
对德国和国外的影响
  为了用数量表示统一对东德以外地区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宏观经济模型,即“多国模型”(见解释模型的专栏)用有关东德的进口净需求、财政失衡和移民等各种不同数据作为投入,计算各种方案,并与不包括国家统一的效果的基线作比较。传播这些影响的一些主渠道可以由此勾画出来。在提高全球投资对储蓄的比率以后,世界范围内的实际利率都将上升,尽管各国的上升幅度不同。东德增加的需求一部分是对准西德的货物,这促使西德产量的增加,与外国货相比,德国货价格上涨(通过德国较高的价格和较硬的货币,使西德马克的实际汇率升值),降低统一后德国的净出口。   这些影响的大小程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统一将如何影响德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行为?这里假定德国中央银行将同过去一样继续抵制超量需求的压力;税率保持不变;以政府公债弥补增大的预算赤字。   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在“多国模型”中,生产能力对产出不是一个绝对的制约因素。相反,生产能力利用率越高,由于需求增大而产生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越大。在下面提出的模拟模型中,生产能力利用率的起点很高,但仍然低于1972—1973年和1979—1980年曾达到的历史高峰。再则,正如前面所讨论的,从东德来的移民进一步增加有提高产出能力的趋势。最初加于西德生产能力的压力也将取决于东德进口需求的地理分布。这里假定在需求增长中有2/3首先在西德增加的出口中出现,其余在其他国家的出口中显示出来(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历史上的进口份额为基础进行分配)。   假设的东德进口净额已在图中表明。在方案A中,这项对需求的模拟导致西德的增长率在1990年提高0.6个百分点,1991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以后几年的产出增长速度比原来可能达到的速度慢,因为从东德净进口的变动率是负数,同时也是山十利率上升和货币升值的时滞影响。不过,由于有利的供应效果,西德产出水平仍然较高,德国作为一个整体,产出的增长始终是紧挺的(见表)。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较大:1990—1992年产出价格的上涨,平均比基线快0.5个百分点。

  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产出对其他国家的效应为负值,但数值不大,而非汇率机制国家的产出效应略有正值。这两组国家都在某种程度受较高利率的影响。汇率机制国家由于其假设的中心汇率平价的稳定性,也有实际的有效升值(如同它们的货币与西德马克一起对美元和日元的比值上升),这与利率的上升相结合,抵消了对德国较强的出口地位的刺激,总的说来,方案A指出,德国统一的国际影响并不很大,需求的扩大不会使德国的生产能力承受无法控制的压力。但是,德国较高的政府开支,到1999年将使合并的政府债务对GDP的比率提高16个百分点。在这以后趋于下降,回到基线水平上。   方案B为整个德国勾画出一幅不太有利的前景,但不是单单指西德,因西德有来自东德的更多移民推动其产量的增长。由于失业救济福利提高、收入增长缓慢、东德的产量增长不快、需要支付积累起来的较多债务的利息,所以合并后的财政平衡以其对GNP的比率来衡量,情况更为恶化。其结果是,到1995年政府债务超过基线,达到合并后GNP的19%,2001年达到30%。尽管如此,对金融市场和其他国家的影响与方案A差别不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相近似。
政策上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
  德国统一对德国政府赤字和债务的影响是当前政策争论中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政府赤字长期居高不下的可能性(例如,从上述不很乐观的方案看)引起许多方面的关注。大家都认为减少西德的支出,尤其是减少补贴支出是限制这些赤字的可取办法。但是,如果压缩支出的措施不能使预算实现足够的节余,可能需要考虑增加税收。由于所得税最近已作改革,提高直接税可能会引起消极作用。提高增值税税率看来是比较可取的替代办法,这样做与政府改进税收制度的效率这一目的相一致,也有助于使德国的增值税税率更接近欧洲共同体的平均税率。   因此,方案A按1991年提高间接税收入200亿西德马克在“多国模式”中进行模拟 。这相当于西德增值税税率提高近2个百分点(东德也作相似的增值税增税,可再增加收入30亿西德马克)。假设德国中央银行考虑到提高间接税以后对价格产生的初期影响而提高其货币流通量指标,由此增加的收入有助于限制国家统一对预算的中期冲击:在这项模拟中,方案A的合并后政府债务比率与基线比较,到1991年不是提高到占GNP的16%,而是只增长10%。模拟的增税会造成短时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GNP减缩指数的上升比1991年快1.7个百分点(比方案A高一个百分点)。既然价格上涨会激起对通货膨胀继续上升的担心,所以对提高间接税一举应加谨慎斟酌。   方案A假定汇率机制国家的中心汇率平价不变。这个方案会使其他汇率机制国家的产量略微下降。通过重整它们的货币对西德马克的比价,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但是,对汇率机制国家“硬通货”政策可靠性的消极影响——即货币政策对稳定价格所作的承诺——也要予以考虑。尤其是,通过紧缩货币政策和避免重新调整它们对西德马克的汇率,汇率机制中其他国家近些年来已多次成功地降低它们的通货膨胀率,使之接近于德国的水平。它们的货币对西德马克贬值可能引起对它们的反通货膨胀承诺的疑虑。   所列表表示1991年其他汇率机制国家货币对西德马克贬值(贬值4%)这一方案的结果,使人们臆想汇率将进一步调整(设想每年等于调1.5%),从而在今后几年中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其他汇率机制国家曾经历高于方案A的通货膨胀,但产出也较高。对德国的影响只是略有不同。
结论
  山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上述模型所作模拟的只能看作是德国的统一对其他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粗略数量分析。统一后的德国除了其经济政策和私人及企业行为上的不确定因素外,还有其他正在进行的结构变化可以减轻这些结果,包括与欧洲共同体单一市场计划相结合的各国经济走向更大程度的一体化。   各种方案呈现的总的景像是德国统一在国际上的影响比较缓和。而且,这些影响对东德经济改变过程能否取得成功不特别敏感。由于东德所需要的资金同全球储蓄相比较小,这种情况并不怎么令人惊异。但是,东德经济在未来几年中所走的道路对现已统一的德国有重大影响,对其他东欧国家也能提供一些重要的教益。 【专栏】
这项研究所使用的模型
  本文所描述的模型实验是根据1990年10月获得的情况进行的,它没有结合以后的经济发展和政策预告。将东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看待,例如,东德有一个完全独立的财政部门。虽然这一方法与统一的德国的机构特征不相符,但它可以在不造成任何根本扭曲的情况下有助于对统一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东德的两个方案是根据一个详细的模型作出的,该模型将东德的需求、供给和收入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在一起。在第75期不定期报告中对该模型作了描述。   为了对统一对东德以外的地区的影响进行评估,东德方案的各项结果被作为外部影响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多国模型中。多国模型是由若干个分支模型组成的,这些分支模型将7个最大的工业国分成7个组别(其中,德国模型依据的是联邦共和国统一之前的数据),其他工业国作为1个组别,发展中国家按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分为两个组别。多国模型标准Ⅱ对此作了介绍;PaulMasson,stevensymansky和Guy Meredith撰写的“一个经济修正和扩展的模型”,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定期报告第71期,1990年7月出版。
关于德国的新出版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了第75号“不定期报告”《德国统一的经济问题》,定价10美元(有关订阅通知见封底)。本文概述的东德几种发展方案是根据该书第四章“东德的投资需求”和第五章“东德:新的经济奇迹?”写的。这两章的作者均为DonoghMcDonald和GuntherThumann。对西德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所作评估系根据第六章“德国统一的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后果”撰写,这章作者为PauMasson和Guy Meradth。该报告其他九章涉及许多主题,其中有财政和货币政策,劳动力市场,储蓄者和投资者的行为,以及东德制度改革的挑战。
德商宝
2023-07-11 广告
GmbH 是德语词汇,全称为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是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的一种公司组织形式,类似于美国的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LLC)。...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德商宝提供
匿名用户
2013-06-02
展开全部
促进了德国的经济,走向一体化。团结了民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02
展开全部
(1)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解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2)法国和奥地利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3)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