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的水利概况

 我来答
恩子TA0479
2016-05-12 · 超过6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汾河的开发历史很早,西周、春秋时期,汾河上航运就开始了,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国用可载数万斤粮的木船从关中出发,沿渭水、黄河、汾河向晋国源源不断地输运了大批粮食。
战国、秦汉时期,汾河流域的水利灌溉事业和垦植业受到重视,汉武帝时,为了发展河东的农业生产来避免三门峡以东漕运的艰难,河东郡太守番系建议“穿渠引汾溉皮氏(今河津)汾阴下“,后来,按照番系的建议,发卒数万人作渠,渠成后有所收益。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一75年)曾计划在滹沱河之间修一条东西向的运河,以“转山东之漕,用实秦晋”,其路线据清代地理学家杨守敬考证“当自交城,太原北山,绝汾,经阳曲。忻州之北至定襄会滹沱。
隋唐两代,是汾河漕运和灌漉事业兴盛发达时期,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长安仓储空虚,诏漕汾晋之粟以给京师,“漕舟由渭(水〉入河,由河入汾,以漕汾晋”(《晋乘·略》卷十四),唐开元年间,裴耀卿“益漕晋,绛……之租输诸仓,转而入渭,凡三岁,溜七百万石,省陆运庸钱三十万缗”。(《新唐书·食货志》)、可见,汾河通航能力很高,漕运量极大。
宋元时代,由于都城的迁移和宋初多次引汾河与晋水灌太原,人为地破坏了汾河在太原段的堤防。因之,汾河航运较前急剧低落,长时期内没有漕运的记载,仅有少量的行船活动。
据文献记载,唐代中叶以后,秦岭、陇山一带的树木已砍伐殆尽,不能够满足建筑宫殿的需要“近山无巨木,求之岚胜间”,(《新唐书》卷137《裴延龄传》)。吕梁山又成了采伐术材的一个重点地区,因为它距离开封、洛阳、北京较近兼有黄河、汾河及陆运之便,在诸都城附近砍伐完后,必取诸山西“晋之北山有异材,梓匠工师为宫室求木者,天下皆归”(柳宗元《晋问》)。到北宋大中祥年间(公元1010-1016年)为修筑宫殿,在岚县、离石、汾阳一带采伐柏木,伐木工多达三四万人,砍伐的大量木材,“先沿支流漂入汾河,后束为木筏顺汾河而下,至河津入黄河,沿河东下至于开封”(史念海《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版〉。因此,当时就出现了万筏下河汾的情景。汾河流域历经唐宋金元各代垦殖、采伐,以前林草茂密的青山绿水变成了满目荒芜的光山秃岭,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灌溉航运便利的汾河逐渐变成了旱涝无定,水源日渐枯缩,赤足可涉的小川浊流。
到光绪三年大旱前,由于人口的压力,乱采滥伐森林,垦荒屯植的现象有增无减,水土流失日益剧烈,汾河水量大减。到明代,河上只能“秋夏置船,冬春以土桥为渡”,而到清代,虽曾有人设想“通舟于汾,制船如南式”,但汾河已无航运之可能了。 历代开发
汾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水利历史悠久,其业绩大多集中分布在汾河中下游两岸及其主要支流。引泉水兴灌溉之利,最早出现在战国初期引晋祠泉水。《水经注》记载:“难老、善利二泉,大旱不涸,隆冬不冻,灌田百余顷。”东汉安帝时,在翼城境内开凿滦池渠,引皋翔山泉灌田,在曲沃县境内引绛水(沸泉)灌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临汾县令梁轨在绛州“开鼓堆泉十二渠,溉田百余顷”。到唐代,汾河中下游,除晋祠泉、鼓堆泉之外,洪洞广胜寺霍泉、临汾龙子祠泉、龙门(今河津)三峪泉等都有灌溉之利。北宋,在介休县洪山泉也有开发。引汾河水灌溉农田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时,河东太守番系建议在汾河下游修渠开河,灌溉河津、荣河一带滩地。自唐代开始,汾河中下游两岸以及浍河、文峪河、潇河、昌源河等支流已多处开渠引河灌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唐代贞元时(785年~805年),由绛州刺史韦武主持引汾水灌溉农田一万三千顷之多。金代兴宝二年(1218年),在洪洞、赵城县境汾河干流上兴修通利渠。据古籍记载,所开引汾渠道数以百计,汾河中下游是全国水利发达地区之一。
灌区建设
流域内现有灌溉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大中型自流灌区29处。其中,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4处,即汾河灌区、潇河灌区、文峪河灌区和汾西灌区。另有中型灌区25处。总计有效灌溉面积为278万亩。
汾河灌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面积分布在汾河两岸,北起太原市北郊上兰村、南至晋中地区介休县洪相村,长约14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西以太(太原)汾(汾阳)公路和磁窑河为界,东以太(太原)三(三门峡)公路和南同蒲铁路为界。灌区跨太原、晋中、吕梁三市,12个县(市、区)共56个受益乡(镇)的488个村,全灌区控制土地面积205.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6.8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49.55万亩,受益面积约占全省水地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之一。除农业灌溉外,汾河灌区同时还担负着向太原第一、第二热电厂、太钢、清徐县东西湖、交城工业园区工业用水和太原汾河公园、森林公园等公益事业供水任务。
泵站
流域内有大中型机电泵站29处,总装机容量63351千瓦,控制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3万公顷(80万亩)。灌溉面积在2万公顷(30万亩)以上的大型泵站有2处,即下游的汾南电灌站和西范电灌站。 1949年后,汾河作为山西省最重要河道,最先被纳入全省水利建设的规则与计划之中,并坚持不懈地对全流域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治理与开发。1954年编制完成《汾河流域规划报告》,1956年、1986年分别进行了补充修订。1972年编制出台了《山西省汾河流域治理规划》。随后于又陆续制定了中游、下游和上游河道治理的多项规划和相应的设计。
汾河干流河道治理以固堤、疏浚、通路、绿化、治污和综合开发为内容,包括旧堤拆除、加固、新堤建设、险工处理、控导护岸、中水槽治理、河道清障和河势顺导等措施。在提高河道行洪标准的同时,基本理顺和控制主河槽,保证行洪通畅和河势稳定。确保沿河城市、村镇、农田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经历次整治,汾河近700千米长的河道,防洪能力完全达到了国家水利部规定的设防标准。 水库工程
汾河全流域共建成大型水库3座,即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和文峪河水库。另有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50座。总控制流域面积为17665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总库容为15081亿立方米。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位于汾河干流上游,地处娄烦县杜交曲镇下石家庄村北,上距汾河发源地管涔山122公里,下距省城太原市83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268平方公里。水库1958年建设,1961年运行,设计总库容7.21亿立方米,最大回水长度18公里,最大回水面积32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大(Ⅱ)型水利枢纽。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两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汾河二库,位于太原市西北30公里的汾河干流上,距太原市西北30公里汾河与柳林河的交汇处,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并有发电、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48平方公里,总库容1.33亿立方米。
文峪河水库,位于文水县北峪口村西北,地处文峪河上游山区与中下游平川衔接处,为文峪河出谷口区,属山西省六大水库之一,库容1.13亿立方米,水面4平方公里左右。
跨流域引水工程
为解决汾河水源供水不足问题,在20世纪末先后在汾河上游和下游兴建了2处跨流域引水工程。即上游的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和下游的临汾马房沟引沁入汾工程。万家寨工程2003年已向太原市年供水量32亿立方米;马房沟引沁工程通过草峪岭隧洞引沁河水进入汾河,每年向临汾市供水2000万立方米。

天健创新
2024-09-20 广告
河道水质监测站作为天健创新(北京)监测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项目,致力于实时、精准地监测水体质量。我们采用先进的监测仪表与分析技术,对河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总磷、总氮等关键水质参数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这些监测数据对于评估...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天健创新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