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肺泡上皮细胞的肿瘤
AT II属于多能干细胞性质的细胞,因此可以成为肿瘤的起源细胞。与AT II有关的肿瘤有良性也有恶性。良性肿瘤包括肺泡性腺瘤(alveolar adenoma, AA)、乳头状腺瘤(papillary adenoma, PA)和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hemangioma of the lung, SHL)。恶性肿瘤即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20]。各型肿瘤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虽各不相同,但肿瘤细胞在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上均显示出AT II的特点。
良性肿瘤。AA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无症状。通常为位于肺外周部的孤立结节,境界清楚,直径1-2厘米,灰白或灰褐色。光镜:此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内含嗜酸性颗粒物质,PAS染色阳性。囊腔表面衬以钉突状或立方状细胞。囊腔间为厚度不等的纤维性间隔。肿瘤细胞免疫标记及电镜观察均显示AT II的特点[21]
PA光镜:肿瘤境界清楚,呈膨胀型生长。瘤组织由分支的乳头状结构组成,轴心富含纤维血管组织。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至柱状上皮。细胞大小一致,分化好,核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胞浆嗜酸性,无坏死及核分裂。肿瘤细胞免疫标记及电镜观察显示AT II的分化特点[22]。
SHL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SHL是一种良性肿瘤,有内皮细胞、间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等几种学说。其中,上皮起源是目前受到广泛支持的观点。光镜:肿瘤由片状实性细胞区、腺样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纤维硬化区4种结构组成。由立方细胞及浅染细胞构成。立方细胞胞浆嗜酸性,核小而一致,被覆在乳头表面,血管瘤样区的血管样结构的腔面及实变区的裂隙内。浅染细胞圆形或多角形,大小一致,胞浆丰富、淡染或略嗜酸,核圆或卵圆形,可见小的核仁,核分裂像极少见,细胞界限不清。该细胞构成片状实性细胞区,或呈巢状分布在乳头的轴心、腔隙之间的间质及纤维硬化区内。免疫标记:立方细胞和多角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23、24]。电镜观察:肿瘤细胞顶部有微绒毛,胞浆内散在髓鞘样小体。瘤细胞间隙含有基膜样物质,且与瘤细胞的微绒毛状突起密切接触。上述特征均显示出向AT II分化的特点。
恶性肿瘤 BAC在我国占肺癌的20%。男性多发,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现已确认BAC是一种异源性肿瘤,可来源于细支气管的Clara细胞, AT II及化生的黏液细胞。在临床及病理表现上,都具有与一般腺癌不同的特点。临床上,约50%以上的患者为无症状的外周孤立结节,常因其它原因进行胸部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有些孤立结节型BAC生长缓慢,经数年而无播散,但也有最初为孤立结节,可迅速发展出卫星转移灶,进而播散至双侧肺者。BAC是唯一可引起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的肺癌。大体类型可分为3型:孤立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弥漫型。光镜: BAC从细胞特征上可分为非黏液细胞型和黏液细胞型。前者90%向Clara细胞分化,小部分向AT II分化。各型组织结构基本相同,具有单纯的细支气管肺泡样生长方式,无间质、血管和胸膜浸润。向AT II分化者,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圆顶形,胞浆呈细泡状或明显的泡沫状,胞核多位于细胞顶端,可见核内包涵体,呈均匀红染的圆形小体,位于核中央,PAS染色阳性。免疫标记:SP、TTF-1阳性[25]。电镜观察:癌细胞腔缘有发达而整齐的微绒毛,胞质中可见嗜锇性板层小体[26]。
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它们都是AT II来源的肿瘤,其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均显示出明显的AT II分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