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fm的音乐电台
Last·fm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音乐平台。音乐库里有超过1亿首歌曲曲目(其中300多万首可以收听)和超过1000万的歌手。每个月,全世界250个国家,2000万人在这里寻找、收听、谈论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你所需要的最后一个音乐网站”——Last·fm这个名字不无傲慢之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创始人之一马丁·斯迪克赛尔(Martin Stiksel)解释说,“通过音乐分享、社交网络,我们试图把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集中到一起,把人类历史上一切与音乐有关的内容都汇集在一个地方——音频、视频、艺术家、Wiki、照片、演唱会、专辑列表,你无需再去别的地方浪费时间”。
屋顶上的睡袋
奥地利人马丁·斯迪克赛尔(Martin Stiksel)是一个音乐记者,到伦敦后,他做了音效设计师。在一次小型演唱会上,他认识了德国人菲里克斯·米勒(Felix Miller),两人都喜欢晦涩嘈杂的电子乐。气味相投,决定合作一个网站。
那是2002年,全世界热爱音乐的人都在Napster传奇般的崛起和没落中兴奋不安着。互联网上那么多的音乐资源,却一直不能为人所用,Napster第一次给歌迷一个机会,去寻找和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音乐。但Napster如昙花一现,网上网下,人们找音乐的平台又没了。“这些问题音乐媒体不去理会,音乐杂志不景气,更不能指望电视和电台那些只锁定主流音乐的媒体。”于是,这两个欧洲人决定自己做,“如果你想干点儿跟音乐有关的事业,再没有比伦敦更好的地方了”。
“当时我们有很多朋友在做音乐,而且做得很好,他们都想找到愿意听的人。”两人打算做一个小网络唱片公司,专门发掘有才华的新歌手和乐队,把他们推荐给品味相投的听众。2003年春天,他们在《卫报》上读到一篇小文章,关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计算机系一个名叫理查德·琼斯(Richard Jones)的学生写的毕业论文,这个24岁的年轻人开发了一个音乐推荐引擎Audioscrobbler,能通过记录用户在PC和iPod上的音乐收听习惯而分析其音乐品味,并同步记录到互联网。当时,他们的网站正缺少这样一种关键技术,无法机器抓取数据,只能靠用户的手动排名来分析其音乐品味。两人激动得难以自已,立刻给这个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然后跳上开往南安普敦大学的火车。
几天后,他们把理查德带回了他们那个破旧的大仓库。“那时候我们穷得一个铜板都没有。”马丁·斯迪克赛尔告诉记者,“我们没钱付他薪水,只好亲自给他做饭当报酬。”有5个月的时间,理查德就睡在旧仓库的屋顶,睡袋上到处是蛀虫咬过的痕迹。每天早晨6点,强烈的太阳光照下来,他就得跳起床工作,否则就会被烤焦。没有钱,没有时间,也没有社交生活,那时候Last·fm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切,唯一的消遣是打《星际争霸》。
不久,《连线》杂志报道了这个小网站,很多人一下子涌到Last·fm,服务器崩溃,他们不得不重新写网站。这次媒体曝光之后,他们开始有了信心,“我们知道必须坚持下去。无论人们怎么说,无论我们有多穷,我们也知道在我们之前很多人都失败了,尽管他们在正确的时间有了正确的创意,就是没能坚持下去”。
2007年5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2.8亿美元收购Last·fm。CEO莱斯利·孟维斯解释收购原因时说,“Last·fm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互联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