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怎样做到高考作文有创意?
【北航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曹阳】: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新翻《杨柳枝》”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没有创新意识的作者必然没有建树,没有创新的文章必然没有生命.创新,并不神秘.我们大家熟悉的“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巧”等等说法都是创新的要求.就拿2003年某校做的一次以“个性”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来说,很多作文的立意出人意表,例如“敢于与众不同”“说别具一格”“如果千人一面”“魅力来自特色”“从风味小吃说起”“要敢于拔尖”“发展个性,挑战自我”“失去个性世界会怎样”“每天都有不同的我”“个性与各色”“唱反调就是有个性吗?”“说晋祠的20个‘之’字”“发展需要个性”“ 独辟蹊径”“整齐划一好不好”“我们应追求什么样的个性”“是哗众取宠吗”“大胆求异”“尊重个性差异”“六指该不该去掉”“让个性健康发展”“一份个性礼物”“张扬青春个性”“有个性才可爱”“说不同凡响 ”“有个性才有创意”“尽情挥洒个性色彩”“个性也需要打磨”“张显个性 ”“ 拥有个性,拥有生命力”“现代人的特质”“做我自己 ”“健全自己的个性”“什么使我们成为自己”“发现自己,挖掘个性 ”“个性承载人生 ”“别拿无知当个性”“不要‘大拨轰’”“ 时代需要个性”“个性与时尚”“个性需要培养”“亮出你自己”“呼唤个性”等.构思就是做文章的预先构想和思考,是文章的整体设计.所谓构思新,既指角度新、立意新,也指思想新、思维新、思路新.所谓构思巧,则主要针对创作方法和技巧而言.在这方面,一种是“手法巧”,如“以小见大”“隐喻象征”“想象幻化”等等;一种是“结构巧”,如“片断剪辑”“一线穿珠”“倒叙插叙”“大开大阖”等等;一种是“方法巧”,如“对比映衬”“细节凸现”“欲扬先抑”“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等等;一种是“体式巧”,如“韵散结合”“题记序跋”“日记小说”“诗化小说”等等.要想做到“构思新巧”,首先要能在思想意识上做到与时俱进,开放求新,在构思上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新的观念.在思维上要做到立体思维,提高综合思维品质尤其是发散思维品质.在思路上要敢为人先,匠心独运.同时,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构思手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和语言上,也可以说呈现出很多创新的亮点.由此说来,我们确实可以做到“人人为创新之人,时时为创新之时”.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又不是可以随手拈来的.他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融入新的时代,培养新的眼光,发现新的事物,获得新的感悟.语言运用中有大量的创新因素, 善于将诗歌、对联、骈散结合的句子引入文章,是创新意识在语言运用上的表现. 例如有的同学学习了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会到用“一江春水”形容“愁”的多,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体会到引用的魅力,于是尝试引古诗名句入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见下面的选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就如同一条滚滚奔涌的长河,平直的河道只能让河流抒写它的平静与凝重,只有经过那峰回路转处巨石的碰撞,才能迸发出澎湃的水花,显示出撼人心魄的豪情.的确,人生需要转折,在“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寥后,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痛后,人需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转折.然而,即使小小一次的转折决然不会轻易被你捕到,他先要考验你,甚至是折磨你,让你认识到他的珍贵,他才会“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向你走来.即使这样,也还是有无数的人与他们生命中的那次转折失之交臂.也有一些人慧眼识真金,他们抓住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的转折,于是,智慧的大门从此为他们调开,而那些小小的转折,除了他们,又有谁会注意呢.以上摘段,很好地说明了语言也是表现创造力的舞台.高考作文要求做到“有文采”.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形象;第二,新鲜.所谓“形象”,是指语言具有画面感.“作文便是以文字做画”. 所谓“新鲜”,是指“陈言之务去”,用自己的语言,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句式灵活”指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使语言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语言是思想的外现,有创造力的思想,还需要有创造力的语言去表现,让我们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承载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吧!
概念阐释
什么叫“文采”?就是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就是同学们在作文中所显露出来的文学素养,即文学性.文学素养是语文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文学笔法和文学语言等因素构成.
长期以来,同学们在作文实践中误入了这样一个怪圈:老师总在教我们怎么作文,我们总在写作文,而收效总是甚微,甚至止步不前.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只注重知识,注重识记,注重明体,注重程式,而忽略了影响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作文的文学品位的提高.正是看到了这一问题之所在,“发展等级”评分中对同学们的作文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以加大对同学们文学素养考查的力度,让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文学素养高、审美能力强的同学“一路绿灯”,脱颖而出.因此,同学们要把重心转移到提高文学素养上来,在“文学性”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做大文章,尽快走出怪圈!
当然有两点我们必须要明确:一方面,有文采,并不是说就要轻视作文的基本功,即“基础等级”的达标.因为“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的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打好基础,再美的楼房也会倒塌的;不过基础等级达标关,有文采更无从谈起.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另一方面,提倡使文章有文采与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反对形式主义文风并不矛盾.对于驾驭语言技巧还不娴熟的中学生来说,锤炼语言,讲究语言的文学性,显得尤为重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表现出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最简单的笔调,需最艰苦的练习”则道出了泰戈尔成功的秘诀……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们尚且如此讲究文采,重视锤炼语言,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学生呢?
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三)文句有意蕴.
技法例谈
(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1词语生动
要做到词语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经指出:“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停当,就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这是很有道理的.文章中的字、词、句等语言要素,就像建筑中所用的沙、石、砖、木、水泥等一样.建筑材料,在工程动工之前,就得准备齐全,写作所用的语言材料,事先也得准备好,否则,肚里空空如也,下笔时怎么能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即使搜肠刮肚,拼凑成文,读起来也定会索然寡味、倒人胃口.再巧的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再者,历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以词语丰富、语言亮丽、文笔优美而取胜的,为数不少.因此,我们必须在词语的积累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区别出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把事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明快、简洁、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使文章的风格自然、清新.“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丰富词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深入社会,直接向人民群众学习.二是间接途径,即从书本知识中吸取营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的经验之谈.多读、多记,涵泳其中,日积月累,词汇自然就慢慢丰富起来.
要使自己的高考作文体现词语生动的特点,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即作文中需用什么样的词语,我们就应该积累什么样的词语.那么作文中需用什么样的词语呢?概括地说,就是新鲜、活泼、不老套、不死板、充满活力、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语,即生动的词语.
要做到词语生动,其次必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即:哪些词语是生动的词语?为什么要积累这样的词语?怎样〔1〕具有建筑美的动词.
语言的生动性,往往是与形象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与影一样.换句话说,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建筑美,即有立体感.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实际上是在炼词,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讲究动词的锤炼.例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由于这几个词用得生动恰当、具有立体感,才使得作品成为千古流传的佳篇.同学们知道,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的关键,就是动词的使用.动词使用得巧妙得当,就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动作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传达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浮雕感.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运用动词?关键在一个“巧”字.具体说来:
第一,所使用的动词,必须是惟一准确的动词.
在世界的语言宝库中,无论哪一种语言,描写某一动作的动词,最准确的往往只有一个.在写作时,找到了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才具有独特性,才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难怪法国的大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小说时,会要求他必须找出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呢!
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呢?
首先,要进行认真的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比方说,要描写一个人从马上下来,可以用从马上爬下来,可以用从马上跳下来,也可以用从马上跃下来,还可以用从马上啪嚓跌下来.究竟该用哪一个动词来描写呢?这就得先确定这个人究竟是怎么下马的,然后才能从这四个动词中选出那个惟一准确的动词来.
其次,认真辨析与这一动作相关的近义词,通过对近义词差异的辨析筛选,最后确定哪一个才是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
第二,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具有可感性.
具有可感性的动词,往往能触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所谓可感性,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有“感触性”,有“浮雕感”.这种动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动态造型的功能很强,用它描绘的事物往往具有浮雕感.在文章中,使用了这样的动词,就能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动作用.
例如: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例句①中的“空游”,例句②中的“击”,都是极具可感性的.“空游”一词,明写群鱼的动态,暗写水的清澈透明.读到这里,闭上双眼,你的眼前就会出现群鱼游过的情景.写鹰飞用一“击”字,既写出了鹰飞翔的力量之大,速度之快,又展现了雄鹰展翅的英姿.正因为作者使用了这些可感性极强的动词,所以才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三,所使用的动词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要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而且还要能充分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掏钱付酒账时的动作,用了一个“排”字,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孔乙己的个性特征.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又如巴尔扎克在描写葛朗台夺梳妆匣时,用了一个“扑”字,十分准确地刻画出葛朗台冷酷、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第四,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寓含作者的爱憎感情.
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无不在自己所塑造的人物身上倾注强烈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往往都寓含在所描写的人物的一举一动之中.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让形象说话”.因此,我们在行文时,就必须考虑如何把自己的爱憎感情寓含进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中去.例如上海市松江二中的韩寒同学在《求医》一文的结尾处这样写道:“我走出外科,听见一个内科医生在骂病人笨,那病人怯生生地说:‘你们这里——墙上不是写着请用——谢谢,再见,对不起……’我暗叹一声,笑那病人的天真,孰不知这几个字是写给我们看的,意思是说在看病时不要忘了对医生说:‘谢谢,再见,对不起……!’”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正面批评这位医生职业道德差,思想素质低,而是把对这位医生的鄙夷、憎恶的感情寓含一“叹”一“笑”之中,极具讽刺意味和幽默感.作者嬉笑怒骂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表决
21世纪的最后一次联合国大会正在纽约联合国会议中心召开.与会者不是各国政府首脑,而是全球360行的行业代表.他们正在对是否允许移植记忆进行表决——
首先发言的是文学家代表杰克先生,他阔步走上讲台,清清嗓子,开始阐述他的观点:“我们文学家认为,应该允许移植记忆.众所周知,文学家的创作生命十分有限,往往出现作家英年早逝留下来未完成作品的憾事.例如中国的曹雪芹先生,他的著作《红楼梦》没能在曹先生有生之年创作完成.虽然有不少人续写,但总是同原著者的初衷有出入,这不仅是曹先生的遗憾,更是全人类的损失.如果允许移植记忆,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人类文明就会更繁荣.所以我们投赞成票.”
台下议论纷纷,有赞成,也有反对.此时,社会学家王先生跳上讲台,发表他的意见:“我们社会学家认为移植记忆是万万不可的,移植记忆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设想一下移植记忆不但需要供体,更重要的是需要受体.一旦移植记忆,势必会造成受体思维混乱,更可怕的是,受体丧失自己的意识而完全为供体的意识所控制.到那时就会扰乱伦理,人类会长幼不分,那又与原始社会有什么两样呢?由此可见,移植记忆不会使社会进步,反而会造成社会退化.因此,我们投反对票.”
此时,赞成者和反对者阵营分化明显,且势均力敌,表决结果就要看以史学家蔡先生为首的中间派的意见了.
只见蔡先生整整西装,扶正眼镜,在众人注视下走上讲坛:“各位不要争吵,请听我一言.老朽是史学家,希望透彻地了解人类历史.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赞成移植记忆.只要移植了各个历史阶段重要人物的记忆,我们就可以了解历史上的所有事件了……”赞成者的掌声打断了蔡先生的发言,蔡先生顿了一顿,“但是,一旦人类彻底了解了自己的历史,那么,我们史学家就该‘下岗’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反对移植记忆.综合上述两点,我们中间派投弃权票.”
台下静寂无声,主席宣布表决结果:“150票赞成,150票反对,60票弃权.按联合国章程,此议案50年后再行表决,散会.”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除具有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想象合理等特点外,还具有运用具有建筑美的动词而使词语丰富的特点.在一次联合国关于能否允许人类移植记忆的表决大会上,有三位身份不同的学者先后上台发言.仅看这位同学对这三位学者上台发言时的动作、情态的描写,就令人称绝.在介绍文学家杰克先生上台时,这位同学选用了“阔步走上”、“清清嗓子”等词语,虽寥寥数字,却向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上台者胸有成竹、理直气壮的神态.在刻画社会学家王先生上台时的神态时仅着一“跳”字,便把发言者迫不及待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把这个“跳”字换成其他动词,就不可能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可见,这个“跳”字就是那个惟一准确的动词.对历史学家蔡先生上台时动作神情的描写,这位同学则选用了“整整西装”“扶正眼镜”“走上”等词语,正是这表现力极强的一“整”一“扶”一“走”,把这位历史学家从容、冷静、儒雅的绅士风度,表现得十分透彻.作者通过准确地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词语,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心情、神态、志趣等方面的差异,人物形象可感、可触,呼之欲出,具有立体感,表现出一种建筑美.
〔2〕具有音乐美的词语.
汉语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语言,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一种音乐美.所谓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
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注意声调搭配.
汉语每个音节的声调有高低升降的差别.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种.按传统的习惯,分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其中,阴平和阳平为平声字,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字.在行文时,若能遵循声调配合的一般原则,讲究平仄相重(相同)和相拗(相反),就可使文章音韵和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当然,平仄的运用,要依据实际语境,体察上下文来自然运用,切不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表达.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段文字:
皎月当空,清辉满地,或倚窗,或伏几,或辗转床褥,常常会涌起一股或浓或淡的乡思.……(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运用了近体诗创作中必用的平仄规律,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皎月”是仄声,“当空”是平声,“清辉”是平声,“满地”是仄声,平仄相应相协,形成了“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回环美.又如“或倚窗”是仄仄平,“或伏几”是仄平平,同中有异,变化多端,创造出了一种音乐美.
第二,适当协调韵脚.
所谓适当协调韵脚,就是指适当地讲究押韵.押韵是创作诗歌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其实,并不能只把它当成诗歌的专利.在写作广义的散文时,适当地讲究押韵,会使文章锦上添花,产生一种和谐悦耳的音韵美.例如: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幽蓝的大海给了它那么些自由,又给了它那么多惊险,于是它一会儿腾跃,一会儿打旋,一会儿倾斜.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
(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这段文字在语言的运用上很有特点,除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词准确、凝练等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意协调韵脚,韵散相间,比如“板”和“帆”押韵,“箭”和“险”、“旋”押韵,“斜”与“乐”、“怯”也是押韵的.这些相同或相近的韵脚在文章中有规律地出现,在声韵上前后呼应,使文章产生一种音律美,读起来韵味十足.
在文中运用这些词语?下面我们就举例说明.
第三,讲究节奏感.
对“节奏”一词,古人是这样解释的:“作则奏之,节则止之.”说得通俗一点,节奏就是指语言停顿.诗歌创作是十分讲究节奏感的(四言诗多为二、二式,五言诗多为二、二、一式,七言诗多为二、二、二、一式).写作散文(广义的)也可讲究节奏感.在行文时,讲求节拍数的匀称、均衡,既注意词和短语的关系的疏密,又照顾整节节拍数的匀称,从而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强弱、长短等节奏在文章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可产生一种旋律美.例如:
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乡心无限而人生有限,月缺有圆却人离难聚,怎不叫故乡亲子思绪百结呢?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涯,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婵娟”了.
(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对节奏的安排是很有特色的.第一、二句的节奏都是三、二、二,二、二式,第三句与第四句的节奏也相同,都是二、二、三、二式.第五句则发生了变化,是三、四、二、三式,等等.作者对节奏的安排十分巧妙,同异相间,快慢结合,长短交错.因此,诵读起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第四,巧用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指叠音词,即音节重叠的词.叠字的形式大致分以下六种:
一是AA式(单字重叠).如:“白白”、“天天”等.
二是ABAB式(两字重叠).如:“火红火红”、“冰凉冰凉”等.
三是ABB式(三字后重叠).如:“傻乎乎”、“亮晶晶”等.
四是AAB式(三字前重叠).如:“团团转”、“咕咕叫”等.
五是AABB式.如:“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等.
六是A里(头)AB式.如:“糊里糊涂”、“呆头呆脑”等.
在文章中,巧妙地使用叠音词,除有助于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外,还可创造出一种奇特的音乐效果——旋律美.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曹雪芹《红楼梦》)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站在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袁鹰《井冈翠竹》)
③淡淡地相遇又淡淡地相识,淡淡地相处又淡淡地相别,一日日,一年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而随之而来的一种淡淡的离愁却又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夏江宁《离别时分》)
例句①是《红楼梦》中描写潇湘馆景色的句子.作者用“凤尾”形容竹子的状貌,用“龙吟”形容风吹动丛竹的响声.“森森”和“细细”都是叠音词,搭配得十分恰当.读起来有珠落玉盘之感.
例句②用了“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亭亭”等叠音词,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井冈翠竹的英姿,而且显示出了声音的回旋荡漾,增加了文句的音乐美.
例句③更是奇特,几乎每句都用了叠音词,尤其是“淡淡”一词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五次之多,既十分恰切地反映出了作品中的“我”与友人间的情感特征,又创造出了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回旋之美,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在行文时善于“重重叠叠”,写出的文章必定会“趣味多多”.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篇2000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是如何运用具有音乐美的词语来体现词语丰富的特点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是害怕“枪打出头鸟”,几千年来,我们多惯于谨守中庸之道.我们的脑筋被传统和习惯紧紧地绑住,看问题力求合乎大众眼光,论事情千万不敢“离经叛道”,这种“标准化”的思维给过我们所谓的安宁与平静,却也给了我们老套与滞后.科技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相信千万人都和我一样在想,我们是该给脑筋松绑了,该换换眼光,换换角度,换换思维了,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
有位学者曾出过这样一道题:
四个图形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迟疑不决,不敢开口;有人说是第四个.其实,这四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正确的答案,只是回答的角度和标准不同罢了.简单的问题,多彩的答案,告诉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哲理:看问题是可以换个角度、换种眼光的.
换角度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于个人来讲,只有换角度,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只有换角度,才能化矛盾为和谐.或许母亲的唠叨常常让你心烦,但如果你能从中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这种唠叨不也是爱的乐音吗?失败了,我们常常心灰意冷,但如果你记着“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不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吗?用心品味,生活本来就有滋有味.
换角度,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智慧,对国家和社会的前进来说,就是动力之源.香港、澳门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难题,是邓小平同志换角度的思维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使久别家门的孩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后还有
【北航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曹阳】: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新翻《杨柳枝》”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没有创新意识的作者必然没有建树,没有创新的文章必然没有生命.创新,并不神秘.我们大家熟悉的“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巧”等等说法都是创新的要求.就拿2003年某校做的一次以“个性”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来说,很多作文的立意出人意表,例如“敢于与众不同”“说别具一格”“如果千人一面”“魅力来自特色”“从风味小吃说起”“要敢于拔尖”“发展个性,挑战自我”“失去个性世界会怎样”“每天都有不同的我”“个性与各色”“唱反调就是有个性吗?”“说晋祠的20个‘之’字”“发展需要个性”“ 独辟蹊径”“整齐划一好不好”“我们应追求什么样的个性”“是哗众取宠吗”“大胆求异”“尊重个性差异”“六指该不该去掉”“让个性健康发展”“一份个性礼物”“张扬青春个性”“有个性才可爱”“说不同凡响 ”“有个性才有创意”“尽情挥洒个性色彩”“个性也需要打磨”“张显个性 ”“ 拥有个性,拥有生命力”“现代人的特质”“做我自己 ”“健全自己的个性”“什么使我们成为自己”“发现自己,挖掘个性 ”“个性承载人生 ”“别拿无知当个性”“不要‘大拨轰’”“ 时代需要个性”“个性与时尚”“个性需要培养”“亮出你自己”“呼唤个性”等.构思就是做文章的预先构想和思考,是文章的整体设计.所谓构思新,既指角度新、立意新,也指思想新、思维新、思路新.所谓构思巧,则主要针对创作方法和技巧而言.在这方面,一种是“手法巧”,如“以小见大”“隐喻象征”“想象幻化”等等;一种是“结构巧”,如“片断剪辑”“一线穿珠”“倒叙插叙”“大开大阖”等等;一种是“方法巧”,如“对比映衬”“细节凸现”“欲扬先抑”“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等等;一种是“体式巧”,如“韵散结合”“题记序跋”“日记小说”“诗化小说”等等.要想做到“构思新巧”,首先要能在思想意识上做到与时俱进,开放求新,在构思上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新的观念.在思维上要做到立体思维,提高综合思维品质尤其是发散思维品质.在思路上要敢为人先,匠心独运.同时,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构思手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和语言上,也可以说呈现出很多创新的亮点.由此说来,我们确实可以做到“人人为创新之人,时时为创新之时”.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又不是可以随手拈来的.他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融入新的时代,培养新的眼光,发现新的事物,获得新的感悟.语言运用中有大量的创新因素, 善于将诗歌、对联、骈散结合的句子引入文章,是创新意识在语言运用上的表现. 例如有的同学学习了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会到用“一江春水”形容“愁”的多,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体会到引用的魅力,于是尝试引古诗名句入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见下面的选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就如同一条滚滚奔涌的长河,平直的河道只能让河流抒写它的平静与凝重,只有经过那峰回路转处巨石的碰撞,才能迸发出澎湃的水花,显示出撼人心魄的豪情.的确,人生需要转折,在“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寥后,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痛后,人需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转折.然而,即使小小一次的转折决然不会轻易被你捕到,他先要考验你,甚至是折磨你,让你认识到他的珍贵,他才会“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向你走来.即使这样,也还是有无数的人与他们生命中的那次转折失之交臂.也有一些人慧眼识真金,他们抓住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的转折,于是,智慧的大门从此为他们调开,而那些小小的转折,除了他们,又有谁会注意呢.以上摘段,很好地说明了语言也是表现创造力的舞台.高考作文要求做到“有文采”.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形象;第二,新鲜.所谓“形象”,是指语言具有画面感.“作文便是以文字做画”. 所谓“新鲜”,是指“陈言之务去”,用自己的语言,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句式灵活”指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使语言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语言是思想的外现,有创造力的思想,还需要有创造力的语言去表现,让我们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承载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吧!
概念阐释
什么叫“文采”?就是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就是同学们在作文中所显露出来的文学素养,即文学性.文学素养是语文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文学笔法和文学语言等因素构成.
长期以来,同学们在作文实践中误入了这样一个怪圈:老师总在教我们怎么作文,我们总在写作文,而收效总是甚微,甚至止步不前.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只注重知识,注重识记,注重明体,注重程式,而忽略了影响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作文的文学品位的提高.正是看到了这一问题之所在,“发展等级”评分中对同学们的作文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以加大对同学们文学素养考查的力度,让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文学素养高、审美能力强的同学“一路绿灯”,脱颖而出.因此,同学们要把重心转移到提高文学素养上来,在“文学性”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做大文章,尽快走出怪圈!
当然有两点我们必须要明确:一方面,有文采,并不是说就要轻视作文的基本功,即“基础等级”的达标.因为“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的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打好基础,再美的楼房也会倒塌的;不过基础等级达标关,有文采更无从谈起.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另一方面,提倡使文章有文采与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反对形式主义文风并不矛盾.对于驾驭语言技巧还不娴熟的中学生来说,锤炼语言,讲究语言的文学性,显得尤为重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表现出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最简单的笔调,需最艰苦的练习”则道出了泰戈尔成功的秘诀……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们尚且如此讲究文采,重视锤炼语言,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学生呢?
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三)文句有意蕴.
技法例谈
(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1词语生动
要做到词语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经指出:“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停当,就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这是很有道理的.文章中的字、词、句等语言要素,就像建筑中所用的沙、石、砖、木、水泥等一样.建筑材料,在工程动工之前,就得准备齐全,写作所用的语言材料,事先也得准备好,否则,肚里空空如也,下笔时怎么能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即使搜肠刮肚,拼凑成文,读起来也定会索然寡味、倒人胃口.再巧的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再者,历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以词语丰富、语言亮丽、文笔优美而取胜的,为数不少.因此,我们必须在词语的积累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区别出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把事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明快、简洁、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使文章的风格自然、清新.“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丰富词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深入社会,直接向人民群众学习.二是间接途径,即从书本知识中吸取营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的经验之谈.多读、多记,涵泳其中,日积月累,词汇自然就慢慢丰富起来.
要使自己的高考作文体现词语生动的特点,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即作文中需用什么样的词语,我们就应该积累什么样的词语.那么作文中需用什么样的词语呢?概括地说,就是新鲜、活泼、不老套、不死板、充满活力、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词语,即生动的词语.
要做到词语生动,其次必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即:哪些词语是生动的词语?为什么要积累这样的词语?怎样〔1〕具有建筑美的动词.
语言的生动性,往往是与形象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与影一样.换句话说,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建筑美,即有立体感.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实际上是在炼词,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讲究动词的锤炼.例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由于这几个词用得生动恰当、具有立体感,才使得作品成为千古流传的佳篇.同学们知道,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的关键,就是动词的使用.动词使用得巧妙得当,就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动作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传达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浮雕感.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运用动词?关键在一个“巧”字.具体说来:
第一,所使用的动词,必须是惟一准确的动词.
在世界的语言宝库中,无论哪一种语言,描写某一动作的动词,最准确的往往只有一个.在写作时,找到了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才具有独特性,才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难怪法国的大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小说时,会要求他必须找出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呢!
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呢?
首先,要进行认真的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比方说,要描写一个人从马上下来,可以用从马上爬下来,可以用从马上跳下来,也可以用从马上跃下来,还可以用从马上啪嚓跌下来.究竟该用哪一个动词来描写呢?这就得先确定这个人究竟是怎么下马的,然后才能从这四个动词中选出那个惟一准确的动词来.
其次,认真辨析与这一动作相关的近义词,通过对近义词差异的辨析筛选,最后确定哪一个才是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
第二,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具有可感性.
具有可感性的动词,往往能触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所谓可感性,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有“感触性”,有“浮雕感”.这种动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动态造型的功能很强,用它描绘的事物往往具有浮雕感.在文章中,使用了这样的动词,就能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动作用.
例如: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例句①中的“空游”,例句②中的“击”,都是极具可感性的.“空游”一词,明写群鱼的动态,暗写水的清澈透明.读到这里,闭上双眼,你的眼前就会出现群鱼游过的情景.写鹰飞用一“击”字,既写出了鹰飞翔的力量之大,速度之快,又展现了雄鹰展翅的英姿.正因为作者使用了这些可感性极强的动词,所以才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三,所使用的动词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要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而且还要能充分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掏钱付酒账时的动作,用了一个“排”字,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孔乙己的个性特征.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又如巴尔扎克在描写葛朗台夺梳妆匣时,用了一个“扑”字,十分准确地刻画出葛朗台冷酷、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第四,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寓含作者的爱憎感情.
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无不在自己所塑造的人物身上倾注强烈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往往都寓含在所描写的人物的一举一动之中.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让形象说话”.因此,我们在行文时,就必须考虑如何把自己的爱憎感情寓含进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中去.例如上海市松江二中的韩寒同学在《求医》一文的结尾处这样写道:“我走出外科,听见一个内科医生在骂病人笨,那病人怯生生地说:‘你们这里——墙上不是写着请用——谢谢,再见,对不起……’我暗叹一声,笑那病人的天真,孰不知这几个字是写给我们看的,意思是说在看病时不要忘了对医生说:‘谢谢,再见,对不起……!’”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正面批评这位医生职业道德差,思想素质低,而是把对这位医生的鄙夷、憎恶的感情寓含一“叹”一“笑”之中,极具讽刺意味和幽默感.作者嬉笑怒骂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篇高考优秀作文:
表决
21世纪的最后一次联合国大会正在纽约联合国会议中心召开.与会者不是各国政府首脑,而是全球360行的行业代表.他们正在对是否允许移植记忆进行表决——
首先发言的是文学家代表杰克先生,他阔步走上讲台,清清嗓子,开始阐述他的观点:“我们文学家认为,应该允许移植记忆.众所周知,文学家的创作生命十分有限,往往出现作家英年早逝留下来未完成作品的憾事.例如中国的曹雪芹先生,他的著作《红楼梦》没能在曹先生有生之年创作完成.虽然有不少人续写,但总是同原著者的初衷有出入,这不仅是曹先生的遗憾,更是全人类的损失.如果允许移植记忆,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人类文明就会更繁荣.所以我们投赞成票.”
台下议论纷纷,有赞成,也有反对.此时,社会学家王先生跳上讲台,发表他的意见:“我们社会学家认为移植记忆是万万不可的,移植记忆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设想一下移植记忆不但需要供体,更重要的是需要受体.一旦移植记忆,势必会造成受体思维混乱,更可怕的是,受体丧失自己的意识而完全为供体的意识所控制.到那时就会扰乱伦理,人类会长幼不分,那又与原始社会有什么两样呢?由此可见,移植记忆不会使社会进步,反而会造成社会退化.因此,我们投反对票.”
此时,赞成者和反对者阵营分化明显,且势均力敌,表决结果就要看以史学家蔡先生为首的中间派的意见了.
只见蔡先生整整西装,扶正眼镜,在众人注视下走上讲坛:“各位不要争吵,请听我一言.老朽是史学家,希望透彻地了解人类历史.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赞成移植记忆.只要移植了各个历史阶段重要人物的记忆,我们就可以了解历史上的所有事件了……”赞成者的掌声打断了蔡先生的发言,蔡先生顿了一顿,“但是,一旦人类彻底了解了自己的历史,那么,我们史学家就该‘下岗’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反对移植记忆.综合上述两点,我们中间派投弃权票.”
台下静寂无声,主席宣布表决结果:“150票赞成,150票反对,60票弃权.按联合国章程,此议案50年后再行表决,散会.”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除具有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想象合理等特点外,还具有运用具有建筑美的动词而使词语丰富的特点.在一次联合国关于能否允许人类移植记忆的表决大会上,有三位身份不同的学者先后上台发言.仅看这位同学对这三位学者上台发言时的动作、情态的描写,就令人称绝.在介绍文学家杰克先生上台时,这位同学选用了“阔步走上”、“清清嗓子”等词语,虽寥寥数字,却向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上台者胸有成竹、理直气壮的神态.在刻画社会学家王先生上台时的神态时仅着一“跳”字,便把发言者迫不及待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把这个“跳”字换成其他动词,就不可能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可见,这个“跳”字就是那个惟一准确的动词.对历史学家蔡先生上台时动作神情的描写,这位同学则选用了“整整西装”“扶正眼镜”“走上”等词语,正是这表现力极强的一“整”一“扶”一“走”,把这位历史学家从容、冷静、儒雅的绅士风度,表现得十分透彻.作者通过准确地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词语,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心情、神态、志趣等方面的差异,人物形象可感、可触,呼之欲出,具有立体感,表现出一种建筑美.
〔2〕具有音乐美的词语.
汉语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语言,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一种音乐美.所谓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
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注意声调搭配.
汉语每个音节的声调有高低升降的差别.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种.按传统的习惯,分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其中,阴平和阳平为平声字,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字.在行文时,若能遵循声调配合的一般原则,讲究平仄相重(相同)和相拗(相反),就可使文章音韵和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当然,平仄的运用,要依据实际语境,体察上下文来自然运用,切不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表达.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段文字:
皎月当空,清辉满地,或倚窗,或伏几,或辗转床褥,常常会涌起一股或浓或淡的乡思.……(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运用了近体诗创作中必用的平仄规律,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皎月”是仄声,“当空”是平声,“清辉”是平声,“满地”是仄声,平仄相应相协,形成了“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回环美.又如“或倚窗”是仄仄平,“或伏几”是仄平平,同中有异,变化多端,创造出了一种音乐美.
第二,适当协调韵脚.
所谓适当协调韵脚,就是指适当地讲究押韵.押韵是创作诗歌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其实,并不能只把它当成诗歌的专利.在写作广义的散文时,适当地讲究押韵,会使文章锦上添花,产生一种和谐悦耳的音韵美.例如: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幽蓝的大海给了它那么些自由,又给了它那么多惊险,于是它一会儿腾跃,一会儿打旋,一会儿倾斜.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
(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这段文字在语言的运用上很有特点,除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词准确、凝练等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意协调韵脚,韵散相间,比如“板”和“帆”押韵,“箭”和“险”、“旋”押韵,“斜”与“乐”、“怯”也是押韵的.这些相同或相近的韵脚在文章中有规律地出现,在声韵上前后呼应,使文章产生一种音律美,读起来韵味十足.
在文中运用这些词语?下面我们就举例说明.
第三,讲究节奏感.
对“节奏”一词,古人是这样解释的:“作则奏之,节则止之.”说得通俗一点,节奏就是指语言停顿.诗歌创作是十分讲究节奏感的(四言诗多为二、二式,五言诗多为二、二、一式,七言诗多为二、二、二、一式).写作散文(广义的)也可讲究节奏感.在行文时,讲求节拍数的匀称、均衡,既注意词和短语的关系的疏密,又照顾整节节拍数的匀称,从而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强弱、长短等节奏在文章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可产生一种旋律美.例如:
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乡心无限而人生有限,月缺有圆却人离难聚,怎不叫故乡亲子思绪百结呢?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涯,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婵娟”了.
(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对节奏的安排是很有特色的.第一、二句的节奏都是三、二、二,二、二式,第三句与第四句的节奏也相同,都是二、二、三、二式.第五句则发生了变化,是三、四、二、三式,等等.作者对节奏的安排十分巧妙,同异相间,快慢结合,长短交错.因此,诵读起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第四,巧用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指叠音词,即音节重叠的词.叠字的形式大致分以下六种:
一是AA式(单字重叠).如:“白白”、“天天”等.
二是ABAB式(两字重叠).如:“火红火红”、“冰凉冰凉”等.
三是ABB式(三字后重叠).如:“傻乎乎”、“亮晶晶”等.
四是AAB式(三字前重叠).如:“团团转”、“咕咕叫”等.
五是AABB式.如:“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等.
六是A里(头)AB式.如:“糊里糊涂”、“呆头呆脑”等.
在文章中,巧妙地使用叠音词,除有助于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外,还可创造出一种奇特的音乐效果——旋律美.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曹雪芹《红楼梦》)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站在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袁鹰《井冈翠竹》)
③淡淡地相遇又淡淡地相识,淡淡地相处又淡淡地相别,一日日,一年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而随之而来的一种淡淡的离愁却又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夏江宁《离别时分》)
例句①是《红楼梦》中描写潇湘馆景色的句子.作者用“凤尾”形容竹子的状貌,用“龙吟”形容风吹动丛竹的响声.“森森”和“细细”都是叠音词,搭配得十分恰当.读起来有珠落玉盘之感.
例句②用了“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亭亭”等叠音词,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井冈翠竹的英姿,而且显示出了声音的回旋荡漾,增加了文句的音乐美.
例句③更是奇特,几乎每句都用了叠音词,尤其是“淡淡”一词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五次之多,既十分恰切地反映出了作品中的“我”与友人间的情感特征,又创造出了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回旋之美,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在行文时善于“重重叠叠”,写出的文章必定会“趣味多多”.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篇2000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是如何运用具有音乐美的词语来体现词语丰富的特点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是害怕“枪打出头鸟”,几千年来,我们多惯于谨守中庸之道.我们的脑筋被传统和习惯紧紧地绑住,看问题力求合乎大众眼光,论事情千万不敢“离经叛道”,这种“标准化”的思维给过我们所谓的安宁与平静,却也给了我们老套与滞后.科技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相信千万人都和我一样在想,我们是该给脑筋松绑了,该换换眼光,换换角度,换换思维了,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
有位学者曾出过这样一道题:
四个图形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迟疑不决,不敢开口;有人说是第四个.其实,这四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正确的答案,只是回答的角度和标准不同罢了.简单的问题,多彩的答案,告诉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哲理:看问题是可以换个角度、换种眼光的.
换角度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于个人来讲,只有换角度,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只有换角度,才能化矛盾为和谐.或许母亲的唠叨常常让你心烦,但如果你能从中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这种唠叨不也是爱的乐音吗?失败了,我们常常心灰意冷,但如果你记着“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不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吗?用心品味,生活本来就有滋有味.
换角度,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智慧,对国家和社会的前进来说,就是动力之源.香港、澳门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难题,是邓小平同志换角度的思维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使久别家门的孩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后还有
2016-05-21
展开全部
我曾偷着乐一回
俗话说:走路走远了,腿会发软;弹琴弹久了,手会发麻;看书看累了,头会发涨;......昨天,我就是这个样子。对我们一向谆谆教导、严爱有加的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文,题目是《我曾偷着乐一回》,当时我的脑袋个就大了,象个“大头蚊子”。天哪,我最瘦的课程就作文,这不撞我枪口上了吗。还什么“我曾偷着乐一回”,我乐,我乐得起来嘛!
回到家,我关上门,垂头丧气。我来个赶鸭子上架,憋。好累呀,1小时过去了,才写不到20字,头晕眼花。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每当我遇到写作文的难关时,我就找我的救星----我的爸妈。可今天他们一个出差,一个加班。唉!找外婆。她生长在万恶的旧社会,是个典型的文盲,还不如我呢。唉!唱个歌歇会吧,(自己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对靠自己,唉!这词怎样这么熟啊?这是平时我爱唱的歌词呀!唉呀呀!高!实在是高!象我这么有理性的人,怎么会在这么小的河沟里翻船呢?对,流行歌曲这咱拿手。流行歌曲的歌词,不就现成的上好作文材料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就这么着!我的灵感是蛰伏的春雷未曾来到,任凭缥缈。我想超越这平凡的作文,注定现在暂时漂泊,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对灵感的执著。灵感快来吧!快赐予我力量吧!记得学自然常识,讲到阿基米德接到国王让他检验黄金真假,他也是紧张得了不得,因为限期不能完成任务就要杀头。无奈,他逼得没办法,先去洗澡放松一下,结果他在浴池里发现了浮力定律,解决了问题。电视剧《贫嘴张大民》中的歌中唱到,只要你轻松地活着,好事自然多多,你就没事偷着乐吧!好人就有好梦。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只要顺其自然,放松心态,欲擒故纵,就会豁然开朗,妙手偶得,好事自然多多。也就是说,遇到困难,首先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一要自信放松,二要努力,三要讲技巧、找灵感,集中我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我的优势就放松地唱歌。灵感一到,那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拔剑扬眉,豪情快慰,激情如火,梦想鼎沸,纵横四海笑傲天涯风情壮美。”这不就是美文吗!这只是我的初级阶段---抄袭,但这只是个过程,总有一天,我会循序渐进地自己独立地站起来。
俗话说:走路走远了,腿会发软;弹琴弹久了,手会发麻;看书看累了,头会发涨;......生活与学习中的许多事情,一旦过度了,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不痛快.这时侯,我或许有过很好的解决方式或方法.这回,我偷着乐出了声
俗话说:走路走远了,腿会发软;弹琴弹久了,手会发麻;看书看累了,头会发涨;......昨天,我就是这个样子。对我们一向谆谆教导、严爱有加的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文,题目是《我曾偷着乐一回》,当时我的脑袋个就大了,象个“大头蚊子”。天哪,我最瘦的课程就作文,这不撞我枪口上了吗。还什么“我曾偷着乐一回”,我乐,我乐得起来嘛!
回到家,我关上门,垂头丧气。我来个赶鸭子上架,憋。好累呀,1小时过去了,才写不到20字,头晕眼花。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每当我遇到写作文的难关时,我就找我的救星----我的爸妈。可今天他们一个出差,一个加班。唉!找外婆。她生长在万恶的旧社会,是个典型的文盲,还不如我呢。唉!唱个歌歇会吧,(自己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对靠自己,唉!这词怎样这么熟啊?这是平时我爱唱的歌词呀!唉呀呀!高!实在是高!象我这么有理性的人,怎么会在这么小的河沟里翻船呢?对,流行歌曲这咱拿手。流行歌曲的歌词,不就现成的上好作文材料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就这么着!我的灵感是蛰伏的春雷未曾来到,任凭缥缈。我想超越这平凡的作文,注定现在暂时漂泊,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对灵感的执著。灵感快来吧!快赐予我力量吧!记得学自然常识,讲到阿基米德接到国王让他检验黄金真假,他也是紧张得了不得,因为限期不能完成任务就要杀头。无奈,他逼得没办法,先去洗澡放松一下,结果他在浴池里发现了浮力定律,解决了问题。电视剧《贫嘴张大民》中的歌中唱到,只要你轻松地活着,好事自然多多,你就没事偷着乐吧!好人就有好梦。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只要顺其自然,放松心态,欲擒故纵,就会豁然开朗,妙手偶得,好事自然多多。也就是说,遇到困难,首先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一要自信放松,二要努力,三要讲技巧、找灵感,集中我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我的优势就放松地唱歌。灵感一到,那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拔剑扬眉,豪情快慰,激情如火,梦想鼎沸,纵横四海笑傲天涯风情壮美。”这不就是美文吗!这只是我的初级阶段---抄袭,但这只是个过程,总有一天,我会循序渐进地自己独立地站起来。
俗话说:走路走远了,腿会发软;弹琴弹久了,手会发麻;看书看累了,头会发涨;......生活与学习中的许多事情,一旦过度了,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不痛快.这时侯,我或许有过很好的解决方式或方法.这回,我偷着乐出了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