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诗人有“诗史”之称(备注:应该不是杜甫,杜甫是诗圣!!!)
展开全部
诗史一般是指杜甫
“诗史”之说,最早见于唐代孟棨的《 本事诗》:“杜(甫)逢(安)禄山之难 ,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 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 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 映了这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所以在当时 就已经被称之为“诗史”。如著名的叙事组 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以饱蘸着深切同 情的笔调,揭示了这一场战乱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 。 除了杜甫,还有一些诗人所写的诗也 被称为“诗史”。 “借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汉末曹 操善于向民歌学习,第一个借乐府旧题来 写时事。如《蒿里行》和《薤露行》本来 是一种杂言体的挽歌,他改为五言体,用 来“伤时悯乱”,表现了当时军阀混战给老 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蒿里行》中所写 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 一,念之断人肠。”完全是实有其事。明 人评这些诗:“汉末实录,直诗史也。”( 明钟惺《古诗归》) 宋代大诗人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 首诗”。他从事创作时间长,诗歌数量多 ,内容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反映时代 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强烈的爱国主 义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全部诗歌之中。 同时,陆诗的风格也接近杜甫,因而也获 得一代“诗史”的美称。名篇有《关山月》 、《书愤》、《示儿》等。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 雄,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后期学 习杜甫,多记述民族的苦难和自己战斗的 历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如《正气 歌》、《过零丁洋》、《金陵驿》等,历 来有“诗史”之誉。 与文天祥同时的汪元量,原是宫廷乐 师,他以亲身体验,写下很多纪实的诗篇 。如《醉歌》十首,记录南宋朝廷投降元 军的经过及降后情况;《湖州歌》九十八 首,则颇为具体地叙述他随南宋六宫被押 北上去燕京的种种经历;《越州歌》二十 首,则记述元兵南下蹂躏南宋半壁河山的 惨状。当时诗人刘辰翁就称汪元量的诗是 宋亡的“诗史”。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不少作品 写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事,其中寄寓着身世 兴亡之感,也被称为“诗史”。如《圆圆曲 》通过陈圆圆的有关事迹来反映明朝灭亡 的部分史实,《芦洲行》等六首诗是仿杜 甫的“三吏”、“三别”的,较为真实地表现 了人民的苦难。 清朝末年的黄遵宪,字公度,是资产 阶级改良派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多记 时事”(陈衍《石遗室诗话》),反映了 当时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进北 京等史实,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如《悲平 壤》、《哀旅顺》、《哭威海》、《度辽 将军歌》等诗,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地了甲 午战争的过程,鞭挞了清王朝腐败无能、 不战而败的可耻行径,揭露了日本帝国主 义的侵略面目,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 情。梁启超曾对黄遵宪的诗作了高度评价 ,说:“公度之诗,诗史也。”(《饮冰室 诗话》)
杜甫的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 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 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 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 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 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 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 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 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 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 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 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 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 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 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 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 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 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 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 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 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 ,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 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 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 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 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 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 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 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 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 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 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 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 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 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 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 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 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 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 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 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 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 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 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 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 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诗史”之说,最早见于唐代孟棨的《 本事诗》:“杜(甫)逢(安)禄山之难 ,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 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 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 映了这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所以在当时 就已经被称之为“诗史”。如著名的叙事组 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以饱蘸着深切同 情的笔调,揭示了这一场战乱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 。 除了杜甫,还有一些诗人所写的诗也 被称为“诗史”。 “借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汉末曹 操善于向民歌学习,第一个借乐府旧题来 写时事。如《蒿里行》和《薤露行》本来 是一种杂言体的挽歌,他改为五言体,用 来“伤时悯乱”,表现了当时军阀混战给老 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蒿里行》中所写 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 一,念之断人肠。”完全是实有其事。明 人评这些诗:“汉末实录,直诗史也。”( 明钟惺《古诗归》) 宋代大诗人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 首诗”。他从事创作时间长,诗歌数量多 ,内容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反映时代 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强烈的爱国主 义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全部诗歌之中。 同时,陆诗的风格也接近杜甫,因而也获 得一代“诗史”的美称。名篇有《关山月》 、《书愤》、《示儿》等。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 雄,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后期学 习杜甫,多记述民族的苦难和自己战斗的 历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如《正气 歌》、《过零丁洋》、《金陵驿》等,历 来有“诗史”之誉。 与文天祥同时的汪元量,原是宫廷乐 师,他以亲身体验,写下很多纪实的诗篇 。如《醉歌》十首,记录南宋朝廷投降元 军的经过及降后情况;《湖州歌》九十八 首,则颇为具体地叙述他随南宋六宫被押 北上去燕京的种种经历;《越州歌》二十 首,则记述元兵南下蹂躏南宋半壁河山的 惨状。当时诗人刘辰翁就称汪元量的诗是 宋亡的“诗史”。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不少作品 写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事,其中寄寓着身世 兴亡之感,也被称为“诗史”。如《圆圆曲 》通过陈圆圆的有关事迹来反映明朝灭亡 的部分史实,《芦洲行》等六首诗是仿杜 甫的“三吏”、“三别”的,较为真实地表现 了人民的苦难。 清朝末年的黄遵宪,字公度,是资产 阶级改良派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多记 时事”(陈衍《石遗室诗话》),反映了 当时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进北 京等史实,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如《悲平 壤》、《哀旅顺》、《哭威海》、《度辽 将军歌》等诗,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地了甲 午战争的过程,鞭挞了清王朝腐败无能、 不战而败的可耻行径,揭露了日本帝国主 义的侵略面目,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 情。梁启超曾对黄遵宪的诗作了高度评价 ,说:“公度之诗,诗史也。”(《饮冰室 诗话》)
杜甫的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 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 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 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 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 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 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 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 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 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 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 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 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 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 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 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 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 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 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 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 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 ,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 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 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 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 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 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 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 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 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 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 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 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 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 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 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 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 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 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 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 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 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 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 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 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 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