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互联网目前都有哪些不错的模式? 5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模式一、农村电子商务
在互联网+农业大潮中,电子商务企业自然是排头兵。自2015年伊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如火如荼,不少优质农副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在网上进行售卖,畅销全国。农村电子商务不断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政府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目前,有24个省市31个地县在阿里平台设立了“特设馆”,在淘宝网正常经营的注册地为乡镇和行政村的网店更是达到163万家,其中经营农产品的网店已经接近40万个。其中,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快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效果。
与此同时,各类互联网龙头公司也进军农业。阿里自2003年开始实行淘宝村,2012年的“遂昌模式”,2014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2015年建立“智慧农村”。同时,还在25个省250各县近6000个村点开展农村贷款。此外,京东F战略实施——工业品进农村、农村金融、生鲜电商,“一县一中心”在全国建立自营“县级服务中心”,“京东帮服务店”以实现家电渠道顺利下沉。目前已在全国1500个县落地生根,包括电商、物流和金融在内的各项服务。
模式二、农业众筹模式
“互联网+农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农村电商仅仅是一个开始。
作为热度飙升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众筹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陌生,但在农业领域运作众筹,尚属新鲜。农业众筹目前并没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农业企业需要多借助其他行业经验,跳出行业看行业,打破传统思维,创造符合自身条件的新模式。
总体来说,农业众筹可以贯穿于整个农业大链条的各个环节,从农业育种、种植到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整个全产业链。同时,能够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提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组织生产。从田间地头开始,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作物实施灌溉,最后输出合格的产品,再通过互联网传输出去。对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极有吸引力。
农业众筹与电商存在本质区别。电商单纯是将现成的产品拿到网上卖,而农业众筹则是在产品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创意,这种模式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是新农业革新的有力手段。
模式三、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
现在,各种各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站也在兴起,全国涉农的网站已经超过了3000个,村村乐、万村网、三农网、新农网、村村通网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资源。
要让农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的应用服务,让农民获取有用的涉农信息,直接帮助其生产和销售,这就能让农民“想用”,而在“想用”之后,还得“易用”,对于不具备高深的信息技能的农民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目前互联网+农村信息服务类的公司还不是很多,其一是农村网络设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在农村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人数较少,即使使用的人数当中,还存在这一批仅是用来作为日常看电视、打电话等的一种工具,真正用于上网获取信息资源的还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网络化的铺开,农村信息服务也会大受欢迎。再加上农村市场庞大,信息量也是无穷的。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畜禽养殖、各类种植、二手市场等等都可以开辟出一片天地。
但这种模式对于非常广阔而分散农村市场,需要长期的扎实的工作来稳步推进,而且,农村市场的渠道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拥有先发优势后,后来者的成本会很高。所以,拥有互联网上的农村渠道网络资源,就等于掌握了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未来可以大展拳脚。
模式四、农村金融模式
对于农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外,他们还迫切希望解决发展产业上缺资金、技术、能力的难题。让各类三农客户特别是贫困农民贷款进得来、贷得到、办得快、还得起。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将其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目前,针对农村金融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邮政银行自2007年正式挂牌以来,搭建“银政、银担、银保、银企、银协”合作平台,破解贷款难、贷款贵难题。同时,采用因地制宜地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先后将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土地流转收益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形成了农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涉农商户贷款、县域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和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等10条产品线。
除了邮政银行,还有其他的具有定向金融服务的企业诞生。这些企业多年来深深根植于农村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积累了海量的农户交易数据,这些数据如今变成了企业重要的资产——大数据资源。凭借大数据对农户信用的判断能力,这些大型涉农企业纷纷涉足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为农户提供信用贷款,如大北农的农银贷、农富贷等产品,村村乐的村村贷、村村融等产品。这些平台为千家万户的农民搭建了对接市场的大通道,解决他们产后通市场的问题。
当然,这些贷款方式都是在农民伯伯的财产权没有充分完善的背景下创新出来的,而未来随着农民财产权的理顺以及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信农民贷款将不再是难题。
模式五、农产品品牌创建模式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品牌农业或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商机。而农村电子商务已经不是一种营销工具,它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模式。目前比较出色的农产品电商品牌有河北羊绒、山东博兴的草编和土布、奉节脐橙、甘肃成县核桃等等。
由于农产品整体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类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间,所以,未来品牌农产品电商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村电商也必然会走上品牌化之路,但品牌化除了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外,打好品牌的“组合拳”也非常重要。同时,由于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增长,物流成本的高企,目前电商产品还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产品上,而这类产品有着天然的品牌依赖性,没能完成品牌打造的产品,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企业在打造品牌过程中,要兼顾农产品的消费习性、文化特色和互联网的个性化、分享性。一方面,要做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品牌。
模式六、农村电商物流服务
目前农村物流网络很不健全。传统物流仅仅依靠邮政来支撑。但随着农村电商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农村网购的数量增多,再加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城政策的放开,各项渠道的打开,邮政的业务开始拓展,但负荷巨大,难免不产生纰漏。目前,邮政依托原有的邮政基地,打开邮乐网网购平台,通过邮政运送至千家万户。同时开发除农产品外的农村电商的新内容,如农资农具、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和招商引资等。此外,借助“邮掌柜”系统,在邮政网点、“三农”服务站、村邮站甚至利用投递员等线下实体,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
此外,部分农产品由于自身特性,如:各类生鲜、豆制品、活的家禽和家畜等,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温度。这类产品的运输现阶段只能依靠个人进行运输,但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空间浪费。因此,若能够开展农村物流,对各类产品进行统一运输,成立第三方运输平台,这对于整个农村电商市场必定是一片叫好!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尤其是一些像农业这样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之力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成为可能。主要思路是用农业思维和互联网相结合,而不是用互联网思维去结合农业,根据农业自身的特色,将互联网看成是一种工具,实施新型农产品、农业现代化变革,这种变革,必将出现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将有大量非农行业的企业跨界而来。
农业和互联网融合,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通过产业的融合和创新,以最新的互联网行业之长,补最传统的农业之短,甚至是创造全新的产业模式,农业企业家们要在充分了解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挖掘与互联网的最佳切入点,实现企业升级。
在互联网+农业大潮中,电子商务企业自然是排头兵。自2015年伊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如火如荼,不少优质农副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在网上进行售卖,畅销全国。农村电子商务不断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政府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目前,有24个省市31个地县在阿里平台设立了“特设馆”,在淘宝网正常经营的注册地为乡镇和行政村的网店更是达到163万家,其中经营农产品的网店已经接近40万个。其中,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快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效果。
与此同时,各类互联网龙头公司也进军农业。阿里自2003年开始实行淘宝村,2012年的“遂昌模式”,2014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2015年建立“智慧农村”。同时,还在25个省250各县近6000个村点开展农村贷款。此外,京东F战略实施——工业品进农村、农村金融、生鲜电商,“一县一中心”在全国建立自营“县级服务中心”,“京东帮服务店”以实现家电渠道顺利下沉。目前已在全国1500个县落地生根,包括电商、物流和金融在内的各项服务。
模式二、农业众筹模式
“互联网+农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农村电商仅仅是一个开始。
作为热度飙升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众筹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陌生,但在农业领域运作众筹,尚属新鲜。农业众筹目前并没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农业企业需要多借助其他行业经验,跳出行业看行业,打破传统思维,创造符合自身条件的新模式。
总体来说,农业众筹可以贯穿于整个农业大链条的各个环节,从农业育种、种植到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整个全产业链。同时,能够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提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组织生产。从田间地头开始,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作物实施灌溉,最后输出合格的产品,再通过互联网传输出去。对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极有吸引力。
农业众筹与电商存在本质区别。电商单纯是将现成的产品拿到网上卖,而农业众筹则是在产品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创意,这种模式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是新农业革新的有力手段。
模式三、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
现在,各种各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站也在兴起,全国涉农的网站已经超过了3000个,村村乐、万村网、三农网、新农网、村村通网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资源。
要让农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种各样的的应用服务,让农民获取有用的涉农信息,直接帮助其生产和销售,这就能让农民“想用”,而在“想用”之后,还得“易用”,对于不具备高深的信息技能的农民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目前互联网+农村信息服务类的公司还不是很多,其一是农村网络设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在农村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人数较少,即使使用的人数当中,还存在这一批仅是用来作为日常看电视、打电话等的一种工具,真正用于上网获取信息资源的还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网络化的铺开,农村信息服务也会大受欢迎。再加上农村市场庞大,信息量也是无穷的。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畜禽养殖、各类种植、二手市场等等都可以开辟出一片天地。
但这种模式对于非常广阔而分散农村市场,需要长期的扎实的工作来稳步推进,而且,农村市场的渠道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拥有先发优势后,后来者的成本会很高。所以,拥有互联网上的农村渠道网络资源,就等于掌握了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未来可以大展拳脚。
模式四、农村金融模式
对于农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外,他们还迫切希望解决发展产业上缺资金、技术、能力的难题。让各类三农客户特别是贫困农民贷款进得来、贷得到、办得快、还得起。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将其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目前,针对农村金融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邮政银行自2007年正式挂牌以来,搭建“银政、银担、银保、银企、银协”合作平台,破解贷款难、贷款贵难题。同时,采用因地制宜地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先后将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土地流转收益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形成了农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涉农商户贷款、县域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和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等10条产品线。
除了邮政银行,还有其他的具有定向金融服务的企业诞生。这些企业多年来深深根植于农村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积累了海量的农户交易数据,这些数据如今变成了企业重要的资产——大数据资源。凭借大数据对农户信用的判断能力,这些大型涉农企业纷纷涉足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为农户提供信用贷款,如大北农的农银贷、农富贷等产品,村村乐的村村贷、村村融等产品。这些平台为千家万户的农民搭建了对接市场的大通道,解决他们产后通市场的问题。
当然,这些贷款方式都是在农民伯伯的财产权没有充分完善的背景下创新出来的,而未来随着农民财产权的理顺以及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信农民贷款将不再是难题。
模式五、农产品品牌创建模式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品牌农业或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商机。而农村电子商务已经不是一种营销工具,它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模式。目前比较出色的农产品电商品牌有河北羊绒、山东博兴的草编和土布、奉节脐橙、甘肃成县核桃等等。
由于农产品整体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类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间,所以,未来品牌农产品电商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村电商也必然会走上品牌化之路,但品牌化除了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外,打好品牌的“组合拳”也非常重要。同时,由于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增长,物流成本的高企,目前电商产品还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产品上,而这类产品有着天然的品牌依赖性,没能完成品牌打造的产品,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企业在打造品牌过程中,要兼顾农产品的消费习性、文化特色和互联网的个性化、分享性。一方面,要做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品牌。
模式六、农村电商物流服务
目前农村物流网络很不健全。传统物流仅仅依靠邮政来支撑。但随着农村电商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农村网购的数量增多,再加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城政策的放开,各项渠道的打开,邮政的业务开始拓展,但负荷巨大,难免不产生纰漏。目前,邮政依托原有的邮政基地,打开邮乐网网购平台,通过邮政运送至千家万户。同时开发除农产品外的农村电商的新内容,如农资农具、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和招商引资等。此外,借助“邮掌柜”系统,在邮政网点、“三农”服务站、村邮站甚至利用投递员等线下实体,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
此外,部分农产品由于自身特性,如:各类生鲜、豆制品、活的家禽和家畜等,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温度。这类产品的运输现阶段只能依靠个人进行运输,但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空间浪费。因此,若能够开展农村物流,对各类产品进行统一运输,成立第三方运输平台,这对于整个农村电商市场必定是一片叫好!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尤其是一些像农业这样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之力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成为可能。主要思路是用农业思维和互联网相结合,而不是用互联网思维去结合农业,根据农业自身的特色,将互联网看成是一种工具,实施新型农产品、农业现代化变革,这种变革,必将出现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将有大量非农行业的企业跨界而来。
农业和互联网融合,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通过产业的融合和创新,以最新的互联网行业之长,补最传统的农业之短,甚至是创造全新的产业模式,农业企业家们要在充分了解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挖掘与互联网的最佳切入点,实现企业升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