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脱水

对身体有什么坏处,什么样的人容易脱水... 对身体有什么坏处,什么样的人容易脱水 展开
 我来答
北域名医
2023-01-03 · 百度认证:长春市锐途文化传媒官方账号
北域名医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人体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脱水时,临床上常根据血清钠浓度的高低将脱水分为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
1、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2、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3、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shb-洁天
2024-04-15 广告
上海洁天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溶剂回收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废液难以处理、溶剂采购费用贵的痛点,我们推出了一款高效、智能的溶剂回收机。该设备通过蒸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shb-洁天提供
愚雍u8
2008-06-02 · TA获得超过2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脱水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水合的逆过程。把水分子从物质分子中解脱出来,对于单纯的水合物来说,比较容易,一般只要加热使水脱离蒸发就可以了,如将碳酸钠水合物晶体加热,就会脱水成为碳酸钠粉末。但对于只和水分子部分结合成为新的物质,脱水就必须借助催化剂或控制其他条件,如将乙醇脱水制乙烯或乙醚等。

  将多孔物质和堆积颗粒层中所含的水分或液体,用机械的方法加以分离的操作的总称。例如,过滤后得到的滤饼、从母液中结晶而得的堆积层,再将水或液体大部分离出去的操作。

  单纯的物理干燥也叫做脱水,如食物脱水以便贮藏,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腐败等。

  [loss of body fluids] 病名。在医学方面,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
  医学方面:

  脱水概述:

  指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其伴有的血钠或渗透压的变化,脱水又分为低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高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等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

  脱水病因:
  一高渗性脱水
  (一)水摄入不足
  昏迷患者或精神失常患者无渴感不知要水喝且水摄入不足,或口腔、上消化道病变不能进水或水源断绝如在沙漠和意外事故中得不到水。
  (二)水需求增加
  高热患者或在高温环境下需水量增加但补充不足。
  (三)水丢失过多
  1.呕吐腹泻、肠瘦、胃肠道引流使消化液大量丢失而得不到补充
  2.尿崩症或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ADH)不敏感而排出大量稀释尿接受溶质性利尿剂(甘露醇、甘氨酸等)或高蛋白含盐饮食摄入过多而产生的渗透性利尿,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排出大量糖尿以及肾浓缩功能障碍导致肾脏排水多于排钠。
  3.高温及重体力劳动时的大量出汗
  4.气管切开和过度换气可使水分从呼吸道大量丢失这种丢失的水是纯水,在伴有水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高渗性脱水。
  二等渗性脱水
  1.消化道中的液体除唾液胃液及结肠分泌的鼓液含钠较少外,消化道的其他分泌液钠的含量都与血浆相近,故腹泻十二指肠减压。 消化道瘦管等也是等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高渗性脱水的患者仅少量补充了水也可导致等渗性脱水
  2.大量抽放胸水腹水,或胸、腹腔引流
  3.大面积皮肤烧伤导致大量渗液
  4.急性大量失血
  三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常见于高渗性或等渗性脱水时只补充水而没有补充盐如上述消化液的大量丢失,利尿剂的应用、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崩症、糖尿病以及肾浓缩功能障碍而致大量尿液的排出,大量出汗大量抽放胸、腹水,大量失血等
  四肾排水功能不足 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因肾脏排水功能急剧降低,如果入水量不加限制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严重心力衰竭或肝硬变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排水也明显减少若增加水负荷亦易引起水中毒。
  五低渗性脱水晚期由于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可造成细胞内水肿如此时输入大量水分就可引起水中毒。
  机理
  不论何种类型脱水它们首先都有脱水,即都存在有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入体重的20%细胞内液则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占体重的5%)和组织间液(占体重的15%)二部分。正常情况下不同个体之间体液量的差别相当大此主要决定于年龄、性别和肥胖程度。血浆组织间液及细胞内液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是不断交换的。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隔着一层毛细血管壁除蛋白以外的物质都可以自由通透,所以毛细血管两边的液体平衡主要靠胶体渗透压和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即毛细血管内的血压来维持。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分 隔细胞膜对水和一些小分子溶质(如尿素)可以通透,蛋白质等胶体不能通过,电解质如钠钾等虽然可以出入细胞,但它要受钠泵(细胞膜响不大,血压一般不低高渗性脱水的病因如果继续存在,脱水继续加重达到中等程度脱水(体重减少4%以上)时,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是调节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容量的重要激素。高渗性脱水进一步发展血容量不能维持,血压下降临床上出现循环衰竭的症征。脱水严重时,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体温调节受影响,因而体温升高,临床称之为脱水热由于细胞内的水转移到细胞外液,因此造成细胞脱水临床上较明显出现脑细胞脱水,及其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此外,由于细胞脱水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分解代谢加强而氧化不全结合代谢产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出现氮质血症。高渗性脱水时血清钠浓度必然增高
  二渗性脱水
  机体有脱水而失钠大于失水。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将反射性抑制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因而低渗性脱水的早期尿量并不减少,且尿相对密度降低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液,所以细胞外液的水分还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内液不仅不减少有时还可以略微增加,而细胞外液则明显减少,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患者脱水的体表症征出现得早且明显,循环衰竭的症征出现得早且明显。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以及晚期循环发生衰竭,肾血流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量减少,尿中氯化钠含量明显降低,并出现氮质血症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J液均为低渗,故无口渴症状晚期还可因脑细胞水肿,发生水中毒,而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三等渗性脱水
  机体有脱水水和钢是按正常体液的比例丢失,或高渗性脱水补充了一定量的水。由于是等渗性脱水没有渗透压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细胞外液容量的不足,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亦可刺激容量感受器,引起ADH和醛固酮释放增多,使肾对水销的重吸收增加,有利于细胞外液容量的维持。一般情况下血容量减少达到10%就可以引起ADH释放的增多。临床患者表现尿量减少,尿钠也减少在临床实际中等渗性脱水最为多见。等渗性脱水如果不经处理,可因皮肤蒸发肺呼出水等水分的丢失,使等渗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小如果只补充了水而未补充钠盐,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若脱水进一步发展,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除了出现体表的脱水症征以外还可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甚至肾衰竭等。

  根据体重的减轻(失水量)及临床表现,将脱水分为三度:
  l.轻度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2%-3%或体重减轻5%仅有一般的神经功能症状,如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高渗性脱水有口渴
  2.中度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3%-6%或体重减轻5%-10%脱水的体表症征已经明显,并开始出现循环功能不全的症征。
  3.重症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前述症征加重,甚至出现休克、昏迷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1f928a5fa1
2008-06-03 · TA获得超过4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高渗性脱水
(一)水摄入不足
昏迷患者或精神失常患者无渴感不知要水喝且水摄入不足,或口腔、上消化道病变不能进水或水源断绝如在沙漠和意外事故中得不到水。
(二)水需求增加
高热患者或在高温环境下需水量增加但补充不足。
(三)水丢失过多
1.呕吐腹泻、肠瘦、胃肠道引流使消化液大量丢失而得不到补充
2.尿崩症或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ADH)不敏感而排出大量稀释尿接受溶质性利尿剂(甘露醇、甘氨酸等)或高蛋白含盐饮食摄入过多而产生的渗透性利尿,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排出大量糖尿以及肾浓缩功能障碍导致肾脏排水多于排钠。
3.高温及重体力劳动时的大量出汗
4.气管切开和过度换气可使水分从呼吸道大量丢失这种丢失的水是纯水,在伴有水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高渗性脱水。
二等渗性脱水
1.消化道中的液体除唾液胃液及结肠分泌的鼓液含钠较少外,消化道的其他分泌液钠的含量都与血浆相近,故腹泻十二指肠减压。 消化道瘦管等也是等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高渗性脱水的患者仅少量补充了水也可导致等渗性脱水
2.大量抽放胸水腹水,或胸、腹腔引流
3.大面积皮肤烧伤导致大量渗液
4.急性大量失血
三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常见于高渗性或等渗性脱水时只补充水而没有补充盐如上述消化液的大量丢失,利尿剂的应用、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崩症、糖尿病以及肾浓缩功能障碍而致大量尿液的排出,大量出汗大量抽放胸、腹水,大量失血等
四肾排水功能不足 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因肾脏排水功能急剧降低,如果入水量不加限制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严重心力衰竭或肝硬变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排水也明显减少若增加水负荷亦易引起水中毒。
五低渗性脱水晚期由于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可造成细胞内水肿如此时输入大量水分就可引起水中毒。

修改回答 ┆ 采纳答案 ┆ 评论1 ┆ 举报

回答:雨过天晴
级别:先知
6月2日 19:53 脱水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给脱水病人补液时,应特别注意根据以上三种不同的脱水情况,及患者的脱水程度,有无酸中毒等,给予不同的液体。

在炎热的气候里从事体力劳动、行走、体育运动都会大量出汗,散发体温。虽然出汗是生理调节,但大量出汗而补液不足,将导致脱水,影响健康。轻者产生口渴、尿少、疲劳、肌肉抽筋,严重者发生中暑,高温、甚至危及生命。此类事件在从事户外活动的工人、运动员、肥胖者、年老体弱和疲劳者、青少年体育爱好者,更容易发生。夏季长时间的室内活动,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即使在空调条件下,人体通过蒸发、呼吸、排尿、空调抽湿等非显性出汗方式也会丢失大量体液,造成疲劳、口渴等脱水征象。

早期“识别脱水”并“预防脱水”是炎热气候条件下至关重要的自我保健问题。“口渴感”固然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脱水信号,它告诉我们身体已经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其实“口渴”并不是唯一的信号,在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皮肤起皱,体力疲劳,食欲下降等早期症状。脱水进一步发展,症状加重,还可以表现为情绪烦燥、体温升高、心率加快、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或劳动动作协调能力减退等,易造成运动伤害。当脱水达到以上状态时,表明脱水已影响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和细胞已经饥渴,也就是现代运动医学经常提及的“体渴”。如不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脱水,中暑或休克等热病。

因此,“预防脱水”,首先应该重视脱水的早期症状。其次,对易患人群,对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从事劳动、运动、活动的人,应预先给予补充液体。视出汗情况,少量多次随时追加补液量。最新运动医学研究发现:有必要对运动员在运动前、中、后分别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体能。这个补液原则也适用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体育爱好者。研究发现,当体液丢失达到1%时,运动成绩下降、热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体力恢复减慢、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当体液丢失达到2%时,运动成绩下降30%,可能出现热病和运动损伤。为防止脱水对生理机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学生体育课往往安排在其他课程之后,较为符合人体的生理原则。

如何确定丢失的体液量?如何补充丢失的体液?一般采用称体重的方法,即运动前与运动后分别称量体重,体重的差数即为运动中丢失的汗液量。补液量以当天丢失体重的量为依据,每丢失1公斤体重,补充至少1500ml(1.5升)液体,才能纠正脱水。以经验推论,每1小时篮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9~1.6升,每1小时足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6~2.42升,自行车每小时汗液丢失也可达0.62~1.25升。以丢失量的1.5倍补充体液,才能达到有效纠正脱水的目的。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推荐,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液体,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前2小时可补液750~1000ml。一般可以在运动前或夏日出门前,先饮用200~400ml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每次追加补充150~250ml电解质运动饮料,直至运动或出汗停止,余下的补液量可以在6~12个小时内完成。

什么是最理想的补液代用品?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为预防和纠正脱水,补液中必须含有两种成分:适量的电解质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单纯补充清水不能有效纠正脱水和恢复体力,首先是清水不含电解质,大量清水进入人体内后,稀释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了对中枢和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纠正。不少人有此经验,饮用清水后大量出汗,仍然觉得身体疲劳、思睡、食欲差等。而在运动后饮用含气的饮料也不合适,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电解质,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充分补充与吸收,“体渴”并未纠正。运动过程中饮用含糖量较高的果汁也不合适,因为,过高的糖份不仅不能缓解“口渴”与“体渴”,并且造成胃部不适。

而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运动饮料是最合适的补液代用品,适量的电解质和糖浓度能刺激饮用,加快小肠对液体的吸收,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促进脱水状态恢复。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佳得乐运动饮料。每年由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所出资,组织全世界优秀的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和营养学家集聚在一起,专门讨论研究运动饮料中的糖与电解质的浓度与运动生理的关系,研究运动饮料与补充体液有效性的关系,部分观点作为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官方立场发表公告。我国也有学者参加这方面的研究与会议。根据现有运动医学研究,认为运动饮料中含有6~7%的碳水化合物是最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的。

因此,概括以上论述,我们强调:在炎热天气里运动易导致脱水和热疾病。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普通人,任何可能导致出汗的活动,都须注意补液,以保障健康。运动前、中、后尽可能饮用足够的液体。尽量选择含有适量糖份与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