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展开全部
(一)经济变革
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下,最终孕育了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前后80年,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倍,棉纺厂工人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266倍;18世纪中叶,英国的煤产量、棉花加工量都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英国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51%,进出口贸易占25%,铁路超过1万公里,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迫切需要广阔的市场.但英国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封建制度残余的影响和重商主义束缚.因此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经济自由.而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 事实证明,工业革命后,斯密的自由经济思变成了自由贸易政策,使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得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大超过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而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同时,工业革命也引发了英国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后,农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1%,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1851年仅占14.2%,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英国已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
(二)社会变革
近代工业革命的伟大作用之一是使小生产转向大生产,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开辟了广阔前景、并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物质状况的不断改善.但是,劳动者的状况能否改善,在生产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时,往往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制约,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尤为明显.因为,在少数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经济大变革阵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消极因素,大多转嫁到了新产生的劳动者阶级—产业工人头上.
因此,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先后发生了“卢德运动”,“斯温运动”,“宪章运动”.“卢德运动”属于早期的工人运功,其目标并未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采取捣毁机器等生产设备的方式.除了城市中的工人开展斗争活动之外,农民也采取类似的行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农村中的阶级斗争,表现得最为明显和激烈的事件,就是以“斯温”的名字命名的农民捣毁农业机器运动,史称“斯温暴动”.开始于1830年的“斯温暴动”的结局类似与“卢德运动”,都是以失败告终.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工人阶级日益成长起来,并且在斗争过程中不断提高觉悟,从而采取了新的反抗形式,工人运动也从自发的斗争转变为自觉的斗争方式.这就是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发生在英国的宪章运动.坚持了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其中心内容是要求普选权,尽管当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它对于促进民主进程,推动社会进步,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制度变革
1688年,英国贵族发动“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权利法案》的通过建立起以议会为中心的新的权力结构.在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一法案的实质是《权利法案》的补充.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手.
在英国议会主权结构中,国王失去实权,权力控制在操纵议会多数的几十个贵族及少数几个政要手中,按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的说法:英国有一个“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国王失去了个人的权力,但国王的地位却保留下来.贵族通过对议会的控制掌握政权,这就是君主立宪制.
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下,最终孕育了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前后80年,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倍,棉纺厂工人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266倍;18世纪中叶,英国的煤产量、棉花加工量都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英国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51%,进出口贸易占25%,铁路超过1万公里,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迫切需要广阔的市场.但英国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封建制度残余的影响和重商主义束缚.因此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经济自由.而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 事实证明,工业革命后,斯密的自由经济思变成了自由贸易政策,使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得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大超过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而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同时,工业革命也引发了英国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后,农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1%,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1851年仅占14.2%,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英国已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
(二)社会变革
近代工业革命的伟大作用之一是使小生产转向大生产,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开辟了广阔前景、并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物质状况的不断改善.但是,劳动者的状况能否改善,在生产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时,往往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制约,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尤为明显.因为,在少数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经济大变革阵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消极因素,大多转嫁到了新产生的劳动者阶级—产业工人头上.
因此,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先后发生了“卢德运动”,“斯温运动”,“宪章运动”.“卢德运动”属于早期的工人运功,其目标并未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采取捣毁机器等生产设备的方式.除了城市中的工人开展斗争活动之外,农民也采取类似的行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农村中的阶级斗争,表现得最为明显和激烈的事件,就是以“斯温”的名字命名的农民捣毁农业机器运动,史称“斯温暴动”.开始于1830年的“斯温暴动”的结局类似与“卢德运动”,都是以失败告终.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工人阶级日益成长起来,并且在斗争过程中不断提高觉悟,从而采取了新的反抗形式,工人运动也从自发的斗争转变为自觉的斗争方式.这就是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发生在英国的宪章运动.坚持了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其中心内容是要求普选权,尽管当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它对于促进民主进程,推动社会进步,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制度变革
1688年,英国贵族发动“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权利法案》的通过建立起以议会为中心的新的权力结构.在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一法案的实质是《权利法案》的补充.根据这个法案,大臣便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英国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权完全落入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新贵族为主的议会之手.
在英国议会主权结构中,国王失去实权,权力控制在操纵议会多数的几十个贵族及少数几个政要手中,按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的说法:英国有一个“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国王失去了个人的权力,但国王的地位却保留下来.贵族通过对议会的控制掌握政权,这就是君主立宪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