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主要是明朝哪一位皇帝修的

 我来答
灵魂巡游者都蓝
2016-10-01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17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300万
展开全部

明长城修建非一时一人之功,整个明朝都在修理和修建。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那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特别是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历代修建与坚守的作用与代价如左河水所云“千古胡兵屈仰止,万重血肉铸安宁。”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明长城的修建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大修古北口的长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修建老龙头长城、小河口长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陆续修建辽东镇的辽河西和辽河套一带的长城。成化三年(1467年)辽阳副总兵韩斌负责修建长城。成化十年(1474年)徐廷璋、范瑾督造宁夏河东长城,“自黄沙咀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夯土长城是明长城的主要部分,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每一米造价约为一两银子。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一月,筑宁县沿河边墙。正德元年(1506年),又筑三十里长城。嘉靖十年(1531年)陕西三边总制尚书王琼于内复筑边墙一道。李成梁修建辽镇长城(九门口长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修“嘉峪关墙一道,南至讨来河十五里,北至石关儿十五里,共三十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巡抚曾铣在二边以南建造长城。嘉靖三十年(1551年)于北京北部、东部大修长城,至三十四年(1555年)结束。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首创在蓟镇建立包砖长城,加厚城墙,又建空心敌台,能存放兵器火药,16年内一共建空心敌台1017座。

明后期(1567~1620)隆庆、万历之际,蒙古族俺答部与明王朝议和互市,北方边境稍安,边患主要来自东北的女真族(满族)。万历初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拓边建宽奠、孤山六堡,继而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明神宗实录》万历元年条)三岔河指辽宁海城市西北60里,当时的辽河、浑河合流于此,辽河套长城南端。工程主要是建空心墙台,用砖石为墙。万历四十七年(1619)熊廷弼再次主持了修缮建堡的工役。

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易以砖石,加强防御工程,局部地段改线重建。

蓟镇长城

在“蓟辽总督”谭纶、刘应节、总兵官戚继光主持下造砖石空心敌台3000座,增筑山海关石墙至南海口入海(今老龙头),修缮工程不仅是环卫京师的内长城,还扩大至今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内三关长城。

宣府镇长城

隆庆二年(1568)总督方逢时补筑北路龙门所外边,起龙门所之盘道墩,(今河北赤城县东),迄靖虏堡之大衙口(今河北崇礼县东南),将开平卫独石堡围在长城以内。万历以后,全部包砖。

大同镇长城

万历初年(157441379)户部发26万余金修补增筑大同镇屯堡257,敌台1 028所,砖包。

山西镇

万历二十三年(1595)巡抚李景重筑雁门关边墙,绵亘15里。增修偏头关、宁武关关城和沿太行[岭南下长城各关城、空心敌楼,皆瓮砖。

榆林镇

总兵和巡抚衙署成化中自绥德州城迁至榆林卫城后,延绥镇亦称榆林镇。隆庆年间,巡抚王遘重建大边长城;东起榆溪河西岸,西至保宁堡(今榆林市西南30余里);五年(1571)郜光先又督造榆溪河红石峡以东至常乐堡(榆林市东北40余里)、保宁堡西南至波罗堡大川口无定河北岸的两段长城;万历初,张守中殚力营建黄甫川至建安堡(今榆林市李家峁村南)及波罗堡西南至镇靖堡的数百里大边长城。这一带河泽众多,沙砾遍地,旧墙早已冲垮,此次施工砌石券水洞暗门、水口水眼、水道五百余处,解决了城墙跨河的难题.同时“因边为墩,因墩置院,因地筑寨,补修改移,重新配置”,计修墩堠104,墩院484,寨城59使榆林镇北边长城最终定型,屹为巨障。万历三十五年(1607)榆林长城又进行了清除积沙、砖包台堡的工程,并在榆林城北15里红山市口创建镇北台、高7丈,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最大的一座城台。

宁夏镇

公元1561年宁夏发生大地震,长城倾圮殆尽,隆庆年间首先重建黄河东岸坍塌的长城。万历初年开始补筑或重建贺兰山诸沟口的关墙,增筑墩台、大小堡寨。

固原镇

隆庆五年(1571),总督王之诰、戴才相继主持新筑裴家川长城“于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至五方寺塔儿湾白草[羊]川墩。”新筑边墙北自今宁夏中卫县西界,循黄河南岸延伸,止于甘肃景泰县五佛寺乡对岸,与固原旧边相衔,并建水安堡城(今靖远县石门乡东南)驻军戍垦。万历二十六年(1598)大、小松山战役以后,甘肃镇拓新边,尔起五佛寺南黄河西岸的索桥,与固原镇裴家川长城首尾相望,旧边民城军事地位衰落,固原镇防守重心北移至黄河南岸裴家川长城一线,沿线增建几十座城堡墩台,井开口互市,成为贺兰山以西“西套”蒙古诸部同长城以内贸易的重要孔道之一。

甘肃镇

明朝后期,长城大规模地重建与改线主要发生在甘肃镇防区内。隆庆五年(1571)廖逢节主持数段重建工程。其一,西自甘州卫板桥堡(今临泽县板桥镇),东自明沙堡(今张掖西北60里),其二,东至板桥堡,西达镇夷所(今高台县西北天城村)黑河东岸(今正义峡);其三,西起嘉峪关,东接镇夷所黑河西岸;其四,自山丹卫教场东接古城窟界碑(今山丹县城东南100里)。重建工程重点是修复城垣,重挖堑壕,补砌排水道。万历二年(1574)以后陆续以青砖包砌,焕然改观。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边总督李汶集七路之师,分道出兵,进剿盘踞于大、小松山(今甘肃景泰县寿鹿山、昌林山)一带的鞑靼阿赤兔等部。役平,遂筑松山“新边”。“河东自永安索桥至小松山双墩分界,共一百八十里;河西自泗水),土门至小松山双墩分界,共二百二十里。”(《秦边纪略》卷一)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固原镇,河西指甘肃镇防地。永安索桥,位于今景泰县东南黄河西岸;双墩指景泰县西北昌林山张家梁,时为二镇分界地;泗水堡、土门堡,即今古浪县北的泗水、土门乡。这条新边长城东与黄河东岸的固原镇裴家川长城隔河相望,西同甘肃镇古浪所、庄浪卫(今甘肃永登)旧边相衔,构筑于松山北麓与卤碛沙滩之间,全长400余里,墙内新筑土门、大靖、裴家营、红水河、三眼井、芦塘营诸城堡,由甘肃、固原二镇分防,使明王朝该段防线自黄河沿岸向北推进了300余里,乃明后期修筑长城的最大工程。

抚宁县长城

2014年5月5日,在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景区,河北秦皇岛:修复明长城泥土象棋子现身长城下。

再河北秦皇岛的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景区159号敌楼——160号敌楼之间233米的明长城正在有条不紊地修复中。在清理159号敌楼下长城地基时,守卫长城的将士用泥土自制的象棋被发现。象棋子分两种,一种发黑,一种土黄色。清理出土的象棋子四十余枚,分两种,一种发黑,一种土黄色,从字体上看为明代的仿宋体。

骠骑先锋使
2016-10-02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69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1059万
展开全部
  明长城主要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修的。
  史实: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冯胜、蓝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
  介绍: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何处流光照月明
2016-10-01 · TA获得超过651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80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1144万
展开全部
明长城不是哪一个皇帝修建的。分好几个阶段,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63边防),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明中叶(1448~1566)长期的大规模兴筑。“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以下长城重镇。明后期(1567~1620)隆庆、万历之际,蒙古族俺答部与明王朝议和互市,北方边境稍安,边患主要来自东北的女真族(满族)。万历初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拓边建宽奠、孤山六堡,继而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明神宗实录》万历元年条)三岔河指辽宁海城市西北60里,当时的辽河、浑河合流于此,辽河套长城南端。工程主要是建空心墙台,用砖石为墙。万历四十七年(1619)熊廷弼再次主持了修缮建堡的工役。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易以砖石,加强防御工程,局部地段改线重建。蓟镇长城
在“蓟辽总督”谭纶、刘应节、总兵官戚继光主持下造砖石空心敌台3000座,增筑山海关石墙至南海口入海(今老龙头),修缮工程不仅是环卫京师的内长城,还扩大至今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内三关长城。隆庆二年(1568)总督方逢时补筑北路龙门所外边,起龙门所之盘道墩,(今河北赤城县东),迄靖虏堡之大衙口(今河北崇礼县东南),将开平卫独石堡围在长城以内。万历以后,全部包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粒粒载亩
2016-10-01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5264万
展开全部
朱棣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