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选妃的步骤有哪些?
4个回答
2013-06-07
展开全部
1.后者 2.不可以 明代:明宫的大型选美活动(如皇子婚事、帝王登基等的时候举行),一般是这样的: 朝廷派出多路人马到全国各地物色出13岁至16岁的淑女五、六千人,在付出一些银币作为聘礼后,就责令其父母在某年某月里把她们送到京师(北京)。待所有的美女云集京师后,皇帝分遣太监进行第二次挑选,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好,逐个察看。第一批淘汰了1000左右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女子。次日,留下的女子们仍像上一天那样列队,太监们以极挑剔的眼光察看她们的眼、耳、口、鼻、头发、皮肤、颈项、肩膀、背部等,一一筛选。继而又让她们自报姓名、年龄、籍贯,以观察她们的音色和神态,如果口齿不清,嗓音粗浊,或应对慌张的,又须出列,这样又淘汰了掉2000余人。第三天,太监们以尺量那些秀女的手脚,再叫她们走几十步以观步态,再除去1000左右的不合格者。那最后1000余人又被一些稳婆带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经过又一番令人难堪的折腾之后,入选者只余下300余人了。这300余名女子被禁在宫中一个月,由专人熟察她们的性情言论,进而判定她们的性格、作风、智愚与贤惠否,通过这一过程,挑出了被认为是“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佳丽不到100人,即被收为宫女或封为妃嫔。 清代: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3岁不到17岁的女子, 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秀女挑选。 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 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 从顺治到光绪九朝,选秀女总共80多次。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顺治朝规定: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3岁不到17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挑选,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乾隆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聘嫁。乾隆皇帝命令“户部通行传谕八旗,所有未经选看之秀女,断不可私先结亲。”根据清宫档案,到清末光绪年间,参选秀女的年龄,最小的是11岁,大的可达20岁。 每到要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大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 宫中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根据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选阅,但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手续会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屡屡“复看”,有“记名”的,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
推荐于2018-01-15
展开全部
中国后妃的体制发始于周,形成于秦,自汉、唐、宋、元、明、清以降、历代多有增损,但大体仍不离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谓后,在宫闱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如同九卿,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后及三夫人乃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归功;世妇主管丧祭礼宾之事,御妻则侍奉天子之宴寝。除此还有女史、女况、典妇等多种名目,分掌内闱各种杂事。后妃们的行动必须按照严格的礼制规定,听从祖辈的训戒,不得白由行动或随意言笑。所谓后妃,“妃”字,其本义即指配偶,古音即读“配”。“后”字,其原义曾是国主,国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后来天子的配偶称为后,[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曰:“天子之妃谓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谓之后。”然而这里所谓天下尊之,其尊者仍为天子其人,而不是后妃其人。尊后妃的实质.仍是尊天子。郑玄注《礼记》曰:“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因此,后地位虽位同天子,然而决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听。充其量,后只能辅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于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权也掌握在天子手里。以天于的快乐为快乐,以天子的忧愁为忧愁。一切惟天于是命,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质。
三宫六院体系
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而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郑玄注六宫曰:"正寝一, 燕寝五,合为六宫。"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大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困,高悬银(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清代宫廷后妃制
以清代宫廷制度而言,宫闱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六宫,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俱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清代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之处在於,满族实行具有自己特色的「阅选秀女制度」,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秀女中挑选,被选中的秀女还要为皇子、皇孙栓婚,或为近支的宗室亲王、郡王指婚。能被选入宫的女子,又可分两种:由八旗户籍选出的称为「秀女」,地位较高,可选妃立后;由内务府包衣佐领下选出的则叫宫女,地位较低,仅供内廷使令,但宫女亦有机会晋升为妃嫔。
挑选秀女,三年一届,参加闺选秀女的年龄,多在十二、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秀女一旦被选入宫中,即为贵人,而最大的幸运就是可以被选作妃嫔。而没有被选入宫中的秀女,则可以自由聘娶。
周代的后妃制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谓后,在宫闱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如同九卿,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后及三夫人乃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归功;世妇主管丧祭礼宾之事,御妻则侍奉天子之宴寝。除此还有女史、女况、典妇等多种名目,分掌内闱各种杂事。后妃们的行动必须按照严格的礼制规定,听从祖辈的训戒,不得白由行动或随意言笑。所谓后妃,“妃”字,其本义即指配偶,古音即读“配”。“后”字,其原义曾是国主,国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后来天子的配偶称为后,[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曰:“天子之妃谓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谓之后。”然而这里所谓天下尊之,其尊者仍为天子其人,而不是后妃其人。尊后妃的实质.仍是尊天子。郑玄注《礼记》曰:“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因此,后地位虽位同天子,然而决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听。充其量,后只能辅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于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权也掌握在天子手里。以天于的快乐为快乐,以天子的忧愁为忧愁。一切惟天于是命,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质。
三宫六院体系
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而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郑玄注六宫曰:"正寝一, 燕寝五,合为六宫。"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大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困,高悬银(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清代宫廷后妃制
以清代宫廷制度而言,宫闱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六宫,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俱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清代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之处在於,满族实行具有自己特色的「阅选秀女制度」,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秀女中挑选,被选中的秀女还要为皇子、皇孙栓婚,或为近支的宗室亲王、郡王指婚。能被选入宫的女子,又可分两种:由八旗户籍选出的称为「秀女」,地位较高,可选妃立后;由内务府包衣佐领下选出的则叫宫女,地位较低,仅供内廷使令,但宫女亦有机会晋升为妃嫔。
挑选秀女,三年一届,参加闺选秀女的年龄,多在十二、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秀女一旦被选入宫中,即为贵人,而最大的幸运就是可以被选作妃嫔。而没有被选入宫中的秀女,则可以自由聘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07
展开全部
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清朝的后宫情形是:皇后,其次为皇贵妃其次为贵妃(二人),其次为妃(四人),其次为嫔(六人),其次为贵人(人数不定),其次为常在(人数不定),其次为答应(人数不定),最后为宫女。能进入后宫给皇帝当妃子的女人并不多。采选女孩年龄下限最低11岁 对采选进宫的女子,首先在年龄上有明确的要求。汉桓帝皇后"裸检"经过 《汉杂事秘辛》是一本描写汉代宫闱秘史的古人笔记,书中记录了东汉桓帝刘志皇后梁莹当初进宫时的"裸检"情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6-17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能进入后宫给皇帝当妃子的女人并不多。皇帝有权精选全国女孩中的精华入宫为其服务。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
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娇好,身材秀长,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点瑕疵,即便皮肤上长了一颗小黑痣,都会被淘汰掉。对采选进宫的女子,首先在年龄上有明确的要求。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
但各朝要求不尽一致。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一般说来,13岁以上是女孩子月经初潮前后,正是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态。
也有把采选女孩的年龄下限定在11岁的,明世宗朱厚熜便干过这种事情。虽有朱元璋的“15岁以上”祖令限制,但是变态的朱厚熜根本不考虑。《明会要》记载,明穆宗朱载垕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便选300名13岁至16岁民间淑女进宫,这还算正常的。
朱载垕的前任、明世宗朱厚熜则征选11岁至16岁淑女入宫,而且选过多次。据说,朱厚熜是听信道士之言,目的是采女孩初潮时经血炼制壮阳丹服用。有的女孩未到自然来月经的时候,便施催经术,强行采经血。
需要说明的是,采选宫妃是大面积的。但具体到个别的现象,年龄则不必考虑。只要有姿色的,皇帝看上的,连寡妇都可选入后宫。如对接收、籍没而来的宫妃,就不会有年龄的限制,“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皇帝喜欢就行。
显然,采选时对女孩的年龄要求,仅是最基本的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评判的两个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条件,而人品则是主观的东西。通常情况下,皇帝对妃子的生理条件特别在意。皇帝的妃子进宫要不要体检?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东汉光武帝刘秀当政时,派朝中大臣下去帮他物色后宫。《后汉书·皇后纪》(卷10)记载:(刘秀)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这里的“择视可否”,就包含体检程序。当时,凡是被相中的女孩都是有姿色的,最后统统用车子拖到后宫里进行挑选。挑选后,还要再来一番择选,主要进行生理检查,看其是否是处女,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挑出最最漂亮的女孩供皇帝御幸。
体检要不要脱衣服?答案当然也是肯定的。裸体检查要检查哪些方面?从史料记载来看,乳房的大小,对称情况应该是一个常规项目,而阴道的形状、阴毛的浓淡、腋毛的多少,肛门是否有痔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古代男人认为,腋下无毛或少毛的女孩是上品,这样的女孩最受宠。而如果生有痔疮,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负责体检的是不是太监?是的,是有经验的女太监,即宫中女官。《汉杂事秘辛》是一本描写汉代宫闱秘史的古人笔记,书中记录了东汉桓帝刘志皇后梁莹当初进宫时的“裸检”情况。虽然有人考证是明人杨慎伪托汉人所作,但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兹抄录如下——
建和元年四月丁亥,保林吴以丙戌诏书下中常侍超曰:“朕闻河洲窈窕,明辟思服,择贤作俪,隆代所先。故大将军乘氏忠侯商所遗少女,有贞静之德,流闻禁掖。其与并诣商第,周视动止,审悉幽隐,其毋讳匿,朕将采焉。”即与超以诏书趋诣商第,第内。食时,商女女莹从中阁细步到寝,与超如诏书周视动止,俱合法相。
超留外舍,以诏书如莹燕处,屏斥接侍,闭中子。时日晷薄辰,穿照蜃窗;光送着莹面上,如朝霞和雪艳射,不能正视。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寻脱莹步摇,伸髻度发,如黝髹可鉴。围手八盘,坠地加半握。已乞缓私小结束,莹面发,抵拦。告莹曰:“官家重礼,借见朽落,缓此结束,当加鞠翟耳!”
莹泣数行下,闭目转面内向。为手缓,捧着日光,芳气喷袭,肌理腻洁,拊不留手。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私处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严处女也!约略莹体,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冒骨。
长短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臀视肩广减三寸;自肩至指,长各二尺七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髀至足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胫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久之不得音响。
令推谢皇帝万年,莹乃徐拜称皇帝万年,若微风振箫,幽鸣可听。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及口鼻腋私足诸过。臣妾女贱愚憨,言不宣心,书不符见,谨秘缄昧死以闻。
大概意思是,刘志听说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莹人长得漂亮,品行也好,便欲纳其为皇后。刘志派女官吴姁来到梁府了解情况,观察梁莹的走路姿势。后来要求对梁莹进行裸检,梁莹起初不肯,吴姁拿出了皇帝的圣旨,才同意。吴姁到她的闺房内,把门关死,将梁莹脱得一丝不挂
吴姁先让她裸体摇步走,再让她掀起自己的秀发,露出耳根。接下来,吴姁又摸了她的身子,一对乳房不大不小。又检视了她的肚脐眼、阴部、肛门,证实是处女,未生痔疮。最后还不忘检查她的嗓子,让她喊“皇帝万年”,以检查声带。当时,梁莹让吴姁体检得面红耳赤,不时用手遮挡私处。
这种裸检与现代选美决赛前的“内部过场”有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现代选美不要脱光,着比基尼三角裤即暴露无遗,避免了一丝不挂的尴尬。
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娇好,身材秀长,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点瑕疵,即便皮肤上长了一颗小黑痣,都会被淘汰掉。对采选进宫的女子,首先在年龄上有明确的要求。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
但各朝要求不尽一致。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一般说来,13岁以上是女孩子月经初潮前后,正是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态。
也有把采选女孩的年龄下限定在11岁的,明世宗朱厚熜便干过这种事情。虽有朱元璋的“15岁以上”祖令限制,但是变态的朱厚熜根本不考虑。《明会要》记载,明穆宗朱载垕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便选300名13岁至16岁民间淑女进宫,这还算正常的。
朱载垕的前任、明世宗朱厚熜则征选11岁至16岁淑女入宫,而且选过多次。据说,朱厚熜是听信道士之言,目的是采女孩初潮时经血炼制壮阳丹服用。有的女孩未到自然来月经的时候,便施催经术,强行采经血。
需要说明的是,采选宫妃是大面积的。但具体到个别的现象,年龄则不必考虑。只要有姿色的,皇帝看上的,连寡妇都可选入后宫。如对接收、籍没而来的宫妃,就不会有年龄的限制,“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皇帝喜欢就行。
显然,采选时对女孩的年龄要求,仅是最基本的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评判的两个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条件,而人品则是主观的东西。通常情况下,皇帝对妃子的生理条件特别在意。皇帝的妃子进宫要不要体检?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东汉光武帝刘秀当政时,派朝中大臣下去帮他物色后宫。《后汉书·皇后纪》(卷10)记载:(刘秀)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这里的“择视可否”,就包含体检程序。当时,凡是被相中的女孩都是有姿色的,最后统统用车子拖到后宫里进行挑选。挑选后,还要再来一番择选,主要进行生理检查,看其是否是处女,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挑出最最漂亮的女孩供皇帝御幸。
体检要不要脱衣服?答案当然也是肯定的。裸体检查要检查哪些方面?从史料记载来看,乳房的大小,对称情况应该是一个常规项目,而阴道的形状、阴毛的浓淡、腋毛的多少,肛门是否有痔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古代男人认为,腋下无毛或少毛的女孩是上品,这样的女孩最受宠。而如果生有痔疮,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负责体检的是不是太监?是的,是有经验的女太监,即宫中女官。《汉杂事秘辛》是一本描写汉代宫闱秘史的古人笔记,书中记录了东汉桓帝刘志皇后梁莹当初进宫时的“裸检”情况。虽然有人考证是明人杨慎伪托汉人所作,但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兹抄录如下——
建和元年四月丁亥,保林吴以丙戌诏书下中常侍超曰:“朕闻河洲窈窕,明辟思服,择贤作俪,隆代所先。故大将军乘氏忠侯商所遗少女,有贞静之德,流闻禁掖。其与并诣商第,周视动止,审悉幽隐,其毋讳匿,朕将采焉。”即与超以诏书趋诣商第,第内。食时,商女女莹从中阁细步到寝,与超如诏书周视动止,俱合法相。
超留外舍,以诏书如莹燕处,屏斥接侍,闭中子。时日晷薄辰,穿照蜃窗;光送着莹面上,如朝霞和雪艳射,不能正视。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寻脱莹步摇,伸髻度发,如黝髹可鉴。围手八盘,坠地加半握。已乞缓私小结束,莹面发,抵拦。告莹曰:“官家重礼,借见朽落,缓此结束,当加鞠翟耳!”
莹泣数行下,闭目转面内向。为手缓,捧着日光,芳气喷袭,肌理腻洁,拊不留手。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私处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严处女也!约略莹体,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冒骨。
长短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臀视肩广减三寸;自肩至指,长各二尺七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髀至足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胫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久之不得音响。
令推谢皇帝万年,莹乃徐拜称皇帝万年,若微风振箫,幽鸣可听。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及口鼻腋私足诸过。臣妾女贱愚憨,言不宣心,书不符见,谨秘缄昧死以闻。
大概意思是,刘志听说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莹人长得漂亮,品行也好,便欲纳其为皇后。刘志派女官吴姁来到梁府了解情况,观察梁莹的走路姿势。后来要求对梁莹进行裸检,梁莹起初不肯,吴姁拿出了皇帝的圣旨,才同意。吴姁到她的闺房内,把门关死,将梁莹脱得一丝不挂
吴姁先让她裸体摇步走,再让她掀起自己的秀发,露出耳根。接下来,吴姁又摸了她的身子,一对乳房不大不小。又检视了她的肚脐眼、阴部、肛门,证实是处女,未生痔疮。最后还不忘检查她的嗓子,让她喊“皇帝万年”,以检查声带。当时,梁莹让吴姁体检得面红耳赤,不时用手遮挡私处。
这种裸检与现代选美决赛前的“内部过场”有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现代选美不要脱光,着比基尼三角裤即暴露无遗,避免了一丝不挂的尴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