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现状分析
就我校信息技术教学而言,由于大环境的要求和自身在各方面发展上的滞后,使得在信息教学上的影响更为巨大,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1.学校因素。信息技术学习有着逻辑性、抽象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一周过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教师不得不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导致教学进度缓慢,学习效率不高。
2.家庭因素。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电脑并没像电视机一样普及而升级到“家用电器”,据抽样调查显示:在学生家庭,电脑拥有量只达到了78.81%。而且由于当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家长对于孩子在家使用电脑也很不放心,学生能在家里使用电脑的时间少之又少。此外,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家长的关注程度不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到初中才有计算机考试,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打好语数基础。
3.社会因素。据笔者了解,在当地还没有提供专门对未成年人开放的网络学习场所。网吧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以经营游戏为主要目的,充满着各类暴力游戏,家长也担心孩子会因为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习,故“因噎废食”拒绝带孩子进网吧学习。
综上原因,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使用,及相应课程观的发展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出现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状况。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实效,这是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困境。
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等等。
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性,笔者在实践后认为改变教学观念是根本,灵动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多渠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延伸是产生内驱力的良方。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操作:
1.从“计算机文化观”到“信息素养观”的转变。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也从计算机文化观发展到信息素养观,这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认识上的不断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信息意识情感。包括遇到问题想不想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以及敢不敢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
(2)信息伦理道德。应用信息技术时能不能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利用时对于人类社会好不好的问题。
(3)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是否知道,对于其发展与作用了解不了解。
2.多渠道激发自主学习内驱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笔者认为有充分的时间练习、巩固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课时少,电脑差,学生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创造多渠道的上机机会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性学习是产生内驱力的良方。
(1)开设校园内的“绿色网吧”。我校有一个2005年配置的综合实践教室,有28台电脑,平时除了上综合课外,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信息小组进行协商,利用一、三、五中午中间分年级对外开放,举办校园内的“绿色网吧”。不但提高了综合教室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科整合。通过学校行政措施鼓励其它学科教师多上综合实践课,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或是其它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只要有合适内容,有事先准备,有适当的时间都可以到综合实践教室上课,让学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学习最全面、全新、便捷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表象认识。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个让学生又爱又恨的课,爱的是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恨的是上课时不能自由“闲逛”,学生爱游戏爱聊天,胜过了爱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这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无师自通,甚至于连游戏菜单中的英语意思也猜个八九不离十。吸引不了学生兴趣的课堂是气氛沉闷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以致于产生厌倦心理,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所以,在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先锋地带,只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把握好现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兴旺指日可待!
就我校信息技术教学而言,由于大环境的要求和自身在各方面发展上的滞后,使得在信息教学上的影响更为巨大,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1.学校因素。信息技术学习有着逻辑性、抽象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一周过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教师不得不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导致教学进度缓慢,学习效率不高。
2.家庭因素。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电脑并没像电视机一样普及而升级到“家用电器”,据抽样调查显示:在学生家庭,电脑拥有量只达到了78.81%。而且由于当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家长对于孩子在家使用电脑也很不放心,学生能在家里使用电脑的时间少之又少。此外,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家长的关注程度不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到初中才有计算机考试,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打好语数基础。
3.社会因素。据笔者了解,在当地还没有提供专门对未成年人开放的网络学习场所。网吧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以经营游戏为主要目的,充满着各类暴力游戏,家长也担心孩子会因为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习,故“因噎废食”拒绝带孩子进网吧学习。
综上原因,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使用,及相应课程观的发展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出现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状况。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实效,这是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困境。
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等等。
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性,笔者在实践后认为改变教学观念是根本,灵动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多渠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延伸是产生内驱力的良方。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操作:
1.从“计算机文化观”到“信息素养观”的转变。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也从计算机文化观发展到信息素养观,这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认识上的不断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信息意识情感。包括遇到问题想不想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以及敢不敢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
(2)信息伦理道德。应用信息技术时能不能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利用时对于人类社会好不好的问题。
(3)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是否知道,对于其发展与作用了解不了解。
2.多渠道激发自主学习内驱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笔者认为有充分的时间练习、巩固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课时少,电脑差,学生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创造多渠道的上机机会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性学习是产生内驱力的良方。
(1)开设校园内的“绿色网吧”。我校有一个2005年配置的综合实践教室,有28台电脑,平时除了上综合课外,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信息小组进行协商,利用一、三、五中午中间分年级对外开放,举办校园内的“绿色网吧”。不但提高了综合教室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科整合。通过学校行政措施鼓励其它学科教师多上综合实践课,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或是其它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只要有合适内容,有事先准备,有适当的时间都可以到综合实践教室上课,让学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学习最全面、全新、便捷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表象认识。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个让学生又爱又恨的课,爱的是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恨的是上课时不能自由“闲逛”,学生爱游戏爱聊天,胜过了爱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这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无师自通,甚至于连游戏菜单中的英语意思也猜个八九不离十。吸引不了学生兴趣的课堂是气氛沉闷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以致于产生厌倦心理,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所以,在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先锋地带,只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把握好现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兴旺指日可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