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6-07
展开全部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赵王名何,是赵武灵王的儿子,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29年到266年,称赵惠文王。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国君。虽然史书里找不到评价他的言论,但从每一件事件的背后不难看出赵惠文王的才能。首先求贤若渴,善于用人,唯才是举,蔺相如是一个宦官的门客,在当时地位卑微,却能委以重任。蔺相如也不辱使命,在犹如虎狼一样的秦昭襄王面前先后出色的保全了和氏璧和赵惠文王的尊严。赵惠文王还能赏罚严明,如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封为上大夫,渑池相会后又被封为上卿。赵将军赵奢因阏与之战大破秦军,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赵惠文王善纳忠言,从柬如流。廉颇不服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而愤愤不平,扬言要杀蔺相如。赵国有一谋士叫虞卿,向赵惠文王进言:“廉颇蔺相如都是赵国的重臣,先两人相争,与赵不利,我想为其调解二人的矛盾。”赵惠文王当即同意他的请求,从而廉颇负荆请罪,和蔺相如结为刎颈之交。正是赵惠文王的贤明善任,才能广招人才,使赵国在当时位居六国之首,令秦国不敢越雷池半步。
2013-06-07
展开全部
当蔺相如告诉赵王秦人易璧“不可不许”后,赵王仍然战战兢兢的问“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最后,还是在蔺相如保证完璧归赵后,他才放了心。一个胆小怕事,一个胆大心细,对比写来,栩栩如生。这样的对比,在后面的渑池会前到底去不去的讨论中,司马迁给我们有同样精彩的描写。先是赵王“畏秦,欲勿行”,后来是廉颇和蔺相如的鼓动下的“王遂行”。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赵王的毫无主见,也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
赵王和秦王的对比
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问题是,一个对待蔺相如毫无办法的家伙,在对付赵王的问题上却能游刃有余。渑池会上,气焰嚣张的秦王把赵王调戏了个够,而胆小怕事的赵王却只有言听计从,不敢有任何反抗,秦王让他奏瑟,他也只能“鼓瑟”。其实,这样的对比从文章开始就有了,对秦王的换璧的要求,赵王是除了害怕还是害怕。害怕“见欺”,害怕“秦兵之来”。赵国国王做到这种程度,让读者读到这里也只有叹息的了。
赵王和秦王的对比
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问题是,一个对待蔺相如毫无办法的家伙,在对付赵王的问题上却能游刃有余。渑池会上,气焰嚣张的秦王把赵王调戏了个够,而胆小怕事的赵王却只有言听计从,不敢有任何反抗,秦王让他奏瑟,他也只能“鼓瑟”。其实,这样的对比从文章开始就有了,对秦王的换璧的要求,赵王是除了害怕还是害怕。害怕“见欺”,害怕“秦兵之来”。赵国国王做到这种程度,让读者读到这里也只有叹息的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07
展开全部
胆小,怕事,没智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